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香水》深而隽永,余香袅袅

影视台词 > 影评 > :《香水》深而隽永,余香袅袅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香水》深而隽永,余香袅袅的正文:


  深而隽永 余香袅袅
  作家刘墉曾经在《在灵魂居住的地方》里写到关于鼻子的作用,他说鼻子是灵魂最后通过的地方,“眼观鼻,鼻观心”,排除掉其他感官的使用价值,嗅觉实则是最令人有安全感的。当一个人闭上眼睛、捂住耳朵、合上嘴巴,逃避掉视觉、听觉、味觉,唯有嗅觉这一感官将自已与呼吸这一生命延续不可或缺的动作联系在了一起,它以随时张开的状态让你无法像嘴巴那样挑剔地时而张开,时而紧闭。它接纳一切存在。
   所以在《香水》原着中泰力耶神甫表示“嗅觉是所有感觉里最不高贵的”,大多数人都会在心里带着对这句话的质疑读完这部令人折服的巨着,然后,在痛快而又复杂的心理体验中否定这一说法并且建立起来对嗅觉和气味的新型世界观。
   可以说,整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梦似幻、余香袅袅之后的轻微头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除了全程感叹着如油画般的画面,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着主人公嗅到各种气味的同时,下意识的自己吸着鼻子,仿佛自己也可以与他有着同样的嗅觉体验。
   从电影开始时的巴黎最臭的市区和那个宰鱼台下开始,鱼腥味、潮湿气、酸臭等气味放佛就在自己的周遭,接下来被抛弃的主人公让.巴迪斯特在孤儿院和皮革厂闭着眼睛,用超凡的嗅觉判断岩石、花草、冷水的气味,我也下意识地张大了鼻孔,试图构建这些事物的嗅觉概念,之后,在繁华的市区香水店,香水商人巴尔迪尼的实验室,开满花朵的蒙皮利埃,我都有同样的生理体验,以致电影结束后发觉自己因为吸鼻子的频繁而轻微头晕。
   想起来着实有趣,也许是自己比别人更易进入到片子里,导致分不清现实与电影区别,但是相信看过此片的观众都试图嗅到某些气息以求得感同身受,为什么导演可以这样成功的展现这部小说的氛围、带给观众如此美好的观影感受,以致电影的谋杀看不到阴谋,只有越来越美丽的的抛尸现场,纯洁的肢体因为主人公让巴迪斯特 相邀提取种体香以达到复制香味的目的而被蒸馏,从未见惊悚与恐怖,而是美丽的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花园,寝宫等环境做着鲜明而震撼的对比,让无数观影者定格画面,反复欣赏?
   首先,我认为这与原着所塑造的人物紧密相关,主人公是出生于巴黎最臭街头的本是要被生母抛弃的死婴,可是她突然异常凄厉的哭喊起来引起了周遭的关注,求得一命于千钧一发间,他嗅觉超级灵敏,但却没有自己的气味,他外貌平平,可头脑机智,他钟爱芳香,却没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他无坚不摧,勤劳勇敢,孤僻高傲……这样一个集各种戏剧性特征和传奇色彩的角色塑造使后来的情节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们都知道他极其擅长捕捉气味,但未曾料到他为了捕捉气味而在马累大街上扼杀少女;我们知道他孤僻,却不能想象他独自一人在山洞里生活七年;我们知道他野心巨大,却不会料到他将这一野心依附于气味,创造出了全世界为之折服的香水。可以说,是让巴迪斯特是整个故事曲折而丰满,使整个影片的中心思想集中而深刻。另外,集仁慈与胆怯于一身的赛利耶神甫,集图利忘本与嗜酒成性于一体的皮革厂老板格里马,外表严肃的香精厂长阿尔努菲寡妇等角色也让我印象深刻,他们配合着主题使电影在角色表现力上无比出彩。
   其次,电影在画面处理上更是独一无二的,在电影画面上几次场景变换如巴黎鱼市马累大道,山洞和蒙皮利埃之间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场景对比,这些明显的引导了了观众情绪的变化。处处垃圾、蛆虫四布的鱼市和衣冠林罗、烟火绽放的马累大道,阴冷潮湿、黑暗狭窄的山洞与鲜花遍野、车马繁忙的蒙皮利埃,都代表着主人公不同的命运转折,使观影者在影片结束时可以为故事明显的划分出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印象深刻,服装、道具、布景颜色的饱和化使整个镜头的定格都像是一幅油画,尤其是后半部分25位少女纷纷死的场景,俨然如一幅幅文艺复兴时期的写实画卷,场景跳换时的白色闪光更使每一次凶杀失掉了惊悚和恐怖,多了一份上帝光芒般的宁静与和谐,我猜想,那时观影者潜意识里已经认为,巴迪斯特不是可怕的魔鬼,而是某一个处处作画的艺术大师。
   其实更重要的、使电影久久伫立于我们心间的原因是对主体的表达形式。平铺直叙的旁白直接将观众带入了主人公故事的开始阶段,一个生来没有气味,几乎毫无存在价值的个体如何自我寻找存在价值?在马累大道上邂逅了少女,少女独特的体香使他有了“永久复制并保存气味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在皮革厂低调工作,巴尔迪尼手下努力学习,生大病,痊愈,离开巴黎,在洞穴生活七年,终于发现,自己是没有气味的,这意味着,没有人注意他,感知它,在乎她,这时电影的主题“无存在感的恐慌”就正式表现了出来,主人公在恐慌下随即将曾经的理想增添了新的内涵,他渴望那种存在感,但同时,他要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复制并永存最好的香气,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于是他走出山洞南下,在香精工坊低调工作,的同时,开始了震惊小镇的谋杀,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存少女独特的体香,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那时他发现了美丽的少女洛儿,不少人认为他对少女洛尔的感情是爱情,但是我更认同另一种说法,那就是让巴迪斯特因为洛儿独特的气息而接近她,想拥有她,他自己都希望那是爱,但不是,结尾受害者家属问他为何谋杀少女,他的回答仅仅是:“我需要他们”。他不迷恋于少女们的美貌、品质等其他因素。在收集了25种体香后,他终于制造出了折服世人的奇香,众人追查到他,在他准备行刑时,广场上围观的人们闻到了香气,膜拜臣服,狂欢纵欲,可是,众人仅仅是因为这种香气而做出这些举动,并非因为巴迪斯特本人,于是他流泪了,没有被世人感知,香水奇妙作用的展现仅仅是他理想的二分之一的完成,于是他回到出生之地,浇灌奇香于全身,众人随即将他分食,片甲不留。在整个故事里,我看到的不是血腥,不是惊悚,更不是所谓某种伟大的早就过程,而是追求自我存在感的艰难与心里无限的困苦,终不得,便成憾。
   看了很多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深刻揭露的电影和名着,那些剥削形式和残酷程度其实我们早就已经了解,并且深恶痛绝过很多次。而《香水》这部作品中,这些现实的反应并非主题,以故事影射集权统治,讽刺征服世界的行径也并非关键,在那个伪道伪教、人人重利、追名逐分的时代,我们其实可以更多地深究金钱关系背后人与人的冷漠、对生命的漠视和对真实有价值的东西的漠然,在巴迪斯特保存体香、美得气息、寻找自我存在感、避世生存、努力寻找爱与被爱的能力等等情节中的意象中,哪个不是自古以来人们所重视、所珍惜的?这些,往往深刻隽永。
   在忙碌奔波生存的如今,谁会在人群中、地铁中沉醉于一个少女身上的气息,那种纯洁自然,无修无雕的美,在纷纷追求金钱和地位的如今,谁会在意对待每一个与我们打交道的人?在车水马马龙,摩肩接踵中谁会仔细思考自己究竟爱谁,谁究竟爱着自己?
   因此我们遗憾于女人的衰老却说不出究竟为何,我们匆匆走过马路却不曾发现路边被碾压的小孩的哭声,我们恋爱了分手、分手了恋爱,早已忘记了喜欢一个人喜欢到不得了的感觉。也许我们曾经注意到过这些,被家人同伴忽视时的失落和反抗、挣扎发个情绪化的微博、穿色彩鲜艳的衣服、不自觉得提高说话音调……都是寻找自我存在的表现,面对爱情,努力让自己优秀,努力承担,努力包容隐忍,学着爱与被爱。
  只是电影和原着中,这种主题用一种夸张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巴迪斯特的敏感是世人的敏感与脆弱,巴迪斯特寻找存在感的举动是世人寻找自我价值的表现,激烈的情节冲突让我们深思,看着巴蒂斯特,也思考着周遭与自己,这种夸张与折射是电影主题最有力的表现技法。
  “存在即被感知”,我们往往忽视的,也许正是需要被升华、被铭记的,走过太多,失掉太多,这时候,该驻足,你看到的将是一种隽永。

《香水》深而隽永,余香袅袅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香水》深而隽永,余香袅袅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香,袅袅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