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买凶拍人》偶像与自我

影视台词 > 影评 > :《买凶拍人》偶像与自我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买凶拍人》偶像与自我的正文:


  《买凶拍人》作为彭浩翔导演的银幕处女作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既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的殊荣,又受广大影迷的追捧,起步很不错。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杀手和一个与之八杆子打不着的导演,被牵扯到一起所发生的荒诞故事,内容涉及对金融风暴下香港社会的描摹、对黑社会控制香港影坛往事的隐射、对香港电影本身的反省和对香港社会高度商业化下人的思索等等,可谓包罗万象,精彩地呈现出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
  
  上述的内容点都是很值得讨论的,但在此我只简单地讲述一下我个人对电影中“偶像与自我”描述的理解。
  
  一个是“金融风暴”后遭遇事业危机的杀手Bart,一个是纽约学成返港却无用武之地的导演阿全,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职业却最后因一桩“买凶拍人”的事件碰撞到了一起。两人在相识之初,阿全就直言自己的偶像是马田.史高西斯,即便自己落魄到需要通过贩毒来收尾期,也不曾有分毫对电影梦想的放弃。而Bart则在一次家庭聚会后,跟阿全分享了自己的偶像——“独行杀手”阿兰.德隆。
  
  每当阿全谈及电影制作的时候必会说我的偶像马田.史高西斯如何如何,而每当Bart与阿兰.德隆画像独处的时候,也必然会感叹自己与“独行杀手”的巨大差距。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一生或某个时间段大都会有其所瞩目并效仿的偶像,我中学时的同桌的偶像是当时中国的领导人,他每天都会花大把时间关注时政要闻,他的言语动作也喜欢模仿领导人,那时我们就戏称他将是国家的第N代领导人,而最终他也考入了某名校的政治系,准备投身公务员行业。
  
  彭浩翔本人写作过《全职杀手》,对杀手这个行业有过专门地考察,在刻画杀手角色上可以说驾轻就熟。在这个杀手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独行杀手”的影子,其行事很有自己的原则和一套哲学。
  
  当雇主没钱付尾款要求杀手杀了他时,Bart酷酷地拒绝了,当他需要寻找拍档时,在酒吧里以自己的哲学找到了落魄的阿全。不过“独行杀手”独来独往,而Bart却有老婆、岳父和岳母,而且还要因经济问题而主动寻求“杀人生意”,没有一点哲人杀手的样子。而阿全的身上也有很多马田.史高西斯的影子,马田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系,阿全也是;马田对电影要求精益求精,阿全也是;出道初期,马田得不到业内认同一直和好友演员Harvey Keitel合住一间简陋的公寓,而阿全也是落魄地独居在一间简陋的公寓。唯一的不同是,马田在短暂地失意之后很快地崭露头角并在好莱坞站稳脚跟,而阿全的经历却要更为曲折。
  
  插个题外话,马田实际也是我本人很钟爱的一位电影导演,从他的《谁在敲我的门》(1969)到《都城风云》(1995),再到近期的《华尔街之狼》(2013),每一部都很有意思,实在是电影界的一代大师。从彭浩翔这部电影本身来看,在镜头语言上也多少有些马田的影子(例如机位的移动),相信彭浩翔也应当是马田的粉丝之一。马田是一个文人导演,而彭浩翔的电影也颇具文艺气息。
  
  回归正题,偶像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化身,对人自身有着极大地鼓舞和引导作用,人会不知觉地模仿偶像的行为、言语甚至是思维模式。但是人是出于现实社会的,就好像你从不曾看到“独行杀手”吃饭,只能看到他抽烟一样,偶像的理想世界和人所身处的现实世界总是冲突的。
  
  在这一问题上彭浩翔在电影中给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回答,当Bart和“独行杀手”阿兰.德隆的画像对话时,阿兰.德隆说:笨蛋,要装酷多容易,你见过我吃饭吗,不吃饭,就可以想扮多酷就扮多酷,Bart我更佩服你,现实世界中的你才算酷。诚然,偶像之所以为偶像就是我们将其完全地理想化,而根本很少考虑现实的因素,当我们面对现实,能做到心中偶像半分的成绩时,或许我们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偶像,抑或是能达到与之对话的程度。类似这部电影就是彭浩翔导演作为一个电影人、一个文人同着许多的偶像交流的成果,这部电影本身在有意思的程度上也并不逊色许多大师的作品。
  
  一个人应当有一个甚至很多个偶像,在那个充满神圣的精神世界陪伴着我们度过许许多多无眠和孤独的夜晚,逐步完成自我的进化,最终当我们达到一定成就,也能成为他人眼中的偶像,并帮助他人成长。

《买凶拍人》偶像与自我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买凶拍人》偶像与自我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买,自我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