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星际穿越、时空理论与人性

影视台词 > 影评 > :星际穿越、时空理论与人性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星际穿越、时空理论与人性的正文:

  
  在我刚上小学时,正值文革结束后不久,所谓“科学的春天”,课外书中科幻类的连环画和故事书是我的最爱。其中《珊瑚岛上的死光》、《小灵通漫游未来》、《金明探案集》等让我印象深刻,所以至今也喜欢此类题材的作品。只可惜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八十年代中国特色科幻作品最终没能发展起来形成一股独树一帜的文学分支。
  这几天电影《星际穿越》上映后反响很强烈,于是周末带女儿看了。电影里需要脑补的东西较多,又因为放映厅里闷热、音响效果强烈,看完后女儿直喊头晕。
  与其它只借科学理论皮毛进行剧情展开的科幻片不同,《星际穿越》算是近年来难得的大体符合物理学理论的电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之前执导过《盗梦空间》,其想象力与执导水准让人称赞。为了让电影里面的场景更符合现代前沿理论,诺兰更是请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基普.索恩担任本片的科学顾问。
  电影大体讲述了未来随着环境恶化,地球渐渐不再适于人类生存,因此美国太空总署就计划向外太空移民。主人公库珀作为一名前宇航员被派往穿越土星附近出现的虫洞,寻找另一个星系中宜居的星球。
  影片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有虫洞、黑洞、时光旅行、多维空间等,这些前沿理论有的已得到证实,有的还只是理论推测。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相信时空是均匀、恒定不变的,牛顿力学则指出空间不是固定的,即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表明时间也不是恒定的,即运动物体越接近光速则时间越慢,并且大质量物体附近时空都会弯曲。电影中库珀穿越了虫洞来到另一个星系,在其中一个黑洞边缘的米勒星球因意外多耽搁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回到空间站就已经过了23年。
  在人类文明初始,对自然界一切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对未来的变化持不可知论。但到了十九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揭示了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认为物理学研究已达终点,并认为在一组给定的初始条件下,可以用现有定律推导出未来的结果:比如从高空掉下一块石头,我们可以精确地计算它到达地面的时间。以此为基础,可以推断人类及宇宙的确切未来,换言之,就是你将来的一切都由科学定律所决定,包括你的所思所想;个人的所有努力都不会改变未来的结果,因为你的思维也是由一组数据所决定,这就是科学宿命论。当然,很多人反对这样的结论,因为这让人类的付出与辛劳毫无意义。这种思想在一些科幻片中也有反映,如《终结者》系列,人们回到过希望阻止计算机智能网络毁灭人类,但最终来自未来的科技却促成了人类的毁灭。
  幸好二十世纪初科学家提出了量子理论。传统上人们认为时间与空间是可以无限细分的,比如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但量子理论认为,在微观尺度下,时空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称之为普朗克时间与普朗克距离;并且在这种尺度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无法同时测准的,即外界的观测者必然会干扰粒子的运行状态,称之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说明我们无法完全准确地预测未来,也给了我们希望,毕竟未来并不确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否则人类社会就太令人绝望了。作为量子学说提出人之一的爱因斯坦却拒绝这一理论,他认为:“上帝不掷骰子!”但无数的现代实验及实用科技已经证明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基于此,电影中库珀为了女儿、家庭的努力和付出才有意义,人性中的爱才有了超越物质的力量,而不是一组冰冷的数据组合。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两个理论,也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然而两者却无法完全统一,甚至有自相矛盾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了弦理论,认为物理学基本对象不是粒子而是一条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的线,称之为弦;粒子只不过是弦的波动表象,粒子的质量是费米子在希格斯玻色子场中运动产生的惯性;而且为了统一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现有时空维度至少是十一维:其中三维空间是我们所熟知的世界,而其余的十维被卷缩成一个极小的点而不为我们所查知。在两维的空间如一张纸上,如果有一只二维的蚂蚁要爬到相隔较远的两点需要不少时间,但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把纸对折让这两点叠合在一起,蚂蚁就可以直接从一点到达另一点,这就是虫洞!同样,在四维空间中也可以折叠三维空间从而形成空间通道,电影中土星边上虫洞因此而来。
  超过太阳质量两倍以上的恒星死亡后可能会塌缩成一个很小的奇点,因其具有极大的引力,导致它吞噬周围一切物体,连光也跑不出来,这就是黑洞。库珀最后选择掉入黑洞,理论上会被黑洞撕成碎片,但电影中他却被未来他所营救的人类在四维空间所救,并依靠高维空间的优势,向过时空的女儿发出拯救人类的关键信息;说起来都很绕口啊。这一段虚构想象的多,因为时间可以变慢却不能回返;而且即使回返,也可能因为时间的不对称性而不知道回到什么奇怪的情景。
  《星际穿越》在科学理论及逻辑上比一般的科幻片强,但它本质上还是一部情感片,是爱让人类得到了救赎,这也是好莱坞电影中惯用的桥段。库珀的女儿叫墨菲,影片中也有意无意提到了墨菲定律,即有可能变坏的情况就一定会变坏。所以影片一开始就暗示着会出现最糟糕的状况。布兰德教授对外星移民准备了两个方案,A计划是大部分现存人类,而B计划是带着5000冷冻受精细胞。教授早就计算出A计划无法成功,其实是想让库珀带着人类最后的希望外星殖民。在人类社会中,个体是要服从于大众,小我要服从于大我。简言之,要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有时候甚至会损害个体的正当利益以维持大众的公益。这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怎样定义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界线?二:多少比例能代表集体利益,是51%还是99%?历史上那些握有解释权的人往往选择与编造对自己最有利的定义,打着为集体利益服务的幌子而肆无忌惮地迫害无数个体,进而实现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讽刺的是,在人类面对生存危机时,本应该作为整体利益对待的人类社会却被视为一个个个体,失了集体的地位;而携带有人类胚胎的几个宇航员却成为了集体利益的受益者。布兰德教授选择了少数人获救而放弃人类社会,即是击碎了人类共有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铁律;或者说,社会整体延续的价值大于社会中生物实体的价值。孔老夫子说:食色,性也。他指出人类的本质就在于生存与繁衍。在本片中,更是指出繁衍的意义高于生存!这是何等的残酷!当然,这也为那些甘愿“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人物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人类社会最大的权力来自于话语权与选择权,这本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现实中却往往被少数人掌握。所以当库珀得知真相后出奇地愤怒:凭什么替我选择,凭什么为了一部分人放弃其他人?生死存亡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然个体的选择各不相同,库珀为了人类的生存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掉入黑洞,反之曼恩博士为了求生,不惜向飞船发出欺骗信息并企图置他人于死地。与Man同音的曼恩博士所表现出的自私性,是否暗示着人类共有的阴暗面?布兰德教授为人类选择了未来,却牺牲了大部分人类,他到底有无人性?
  什么是人性?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利己的动物本能和利他的社会属性。在东方哲学里“人之初,性本善”偏重于后天社会的可教育性,而西方传统的“人性本恶”则是警惕人类本能的利己性。应该说,对人性恶的抨击使得西方哲学与艺术具有更深刻的批判性,对恶的警惕使得对权力实施更严格的监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联系的紧密使得我们迫切需要彰显人性中善的一面,所以我们推崇自我牺牲的库珀,鄙夷损人利己的曼恩。对于布兰德教授,他显然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但他也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他在作出选择时,实际上已跳出了人类这个范畴,不带温情,以上帝的视角在进行判定;但他并不具有上帝的能力,所以他在人性与神性之间徘徊,并时时承受道德与良心的谴责。当飞船升空离开地球时,教授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绝望,朗诵着狄兰.托马斯的《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
  
  不要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
  
  电影最后,库珀掉入黑洞,这本是必死的结局,但却因为得到四维空间人类的帮助而得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在电影中已有隐晦的暗示。NASA大厅的墙上贴着“拉撒路”三个字,应该是来源于《圣经》故事:一个叫拉撒路的人等不到耶酥的救助就死了,但耶酥却断定他必然会复活,果然,4天后拉撒路从洞中健康地出来了。这也昭示着电影中人类社会必定灭亡,然后在灰烬中重生。女主角艾米莉亚最后在埃德蒙德星球,独自哺育着人类的希望,扮演着上帝造人的角色。库珀面对近在咫尺的女儿,却因为空间屏障无法交流。这时候,自然的藩篱无可逾越,导演只能求助于宗教与神迹,让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这本是电影的一个瑕疵,但也表达了精神超越物质这一思想:在极其强大的引力场下,时间与空间都被扭曲,但人性的光辉仍在闪耀!
  爱的救赎,多少掩盖了人类在面对种族存亡时选择的残酷性,但在另一些人看来,高等种族天然就具有自私和残忍性。大陆近年来少有的科幻巨作《三体》中,各个文明都是弱肉强食的竞争关系,都在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位置,因为一经暴露,就会遭到更高等文明毁灭性的打击。针对人类试图联系外星文明的举动,着名物理学家霍金也警告:不要轻易向太空发射人类的信息!我们并不知道外星生物的性情,也不了解他们是否对另一文明有敌视;而且如果碰到远高于地球文明的外星生命,他们不经意的举动也可能会对地球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比如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会主动攻击蚂蚁,但你走路时,何尝在意过脚底下踩死了多少?
  得益于近年来3D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影中有不少场景令人震撼:比如飞船孤独地穿越黑洞的边缘,在巨大的引力场面对,飞船显得如此渺小与脆弱,就如同在宇宙面前的人类。诺兰在此片中叙事手法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惊喜。墨菲和父亲分别、库珀最后呼唤女儿在两个时空同时发生,演员情绪渲染到位,感染力强,让人唏嘘不止。墨菲哭着说幽灵给她的信息是让父亲“留下”,原以为这是小孩子不忍分别编造的谎言,最终却是未来父亲给她的留言。库珀并没有直接回到过干涉进程的发展,而是来到了现在,这也避免了一般穿越剧会产生逻辑上的死循环这一BUG。
  影片中的机器人外形奇特,象块铁板。我一直很奇怪这不符合运动特性啊!后来意识到这可能是向《2001太空漫步》的库布里克致敬,因为那部电影中就出现了一块奇怪的黑色石碑。
  很多朋友看完本片后直呼太烧脑,伤不起,并说这是分辨文科生与理科生的标杆。评论这部电影确实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现代科学太深奥、太细分了;而我们评判事物,逻辑与哲理是其核心支撑。哲学与科学,特别是物理学本是一体两面,古典学者很多身兼几职,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如亚时士多德、笛卡尔等。他们在研究物体与宇宙本质时,同时也在思考其中的意义。而进入二十世纪后,物理学已进入极其尖端的领域,并具有反直觉性。对于相对论、量子理论、超弦理论等等,不要说普通人,就是物理学家要全部精通都很困难;哲学家的地位因此而尴尬,他们无法领会最前沿的科学,也就无法创造与之相应的道德与伦理;电影人在缺少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上,往往只得求助于宗教与神学。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不但需要能创造终极物理学理论的科学家,更需要指引量子时代人类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按照人择原理,既然这个宇宙诞生了人类并让我们试着了解它,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必然会逼近宇宙的终极真理!

星际穿越、时空理论与人性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星际穿越、时空理论与人性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星际,人性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