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狂怒》死于愤怒生于怜悯

影视台词 > 影评 > :《狂怒》死于愤怒生于怜悯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狂怒》死于愤怒生于怜悯的正文:

  其实我真的不喜欢战争片,我对战争片固有的印象就是死人,死人,再死人。除了硝烟以及炮轰雷鸣,爆炸得血肉模糊的人体,这些男人们喜欢的血腥暴力因素,我找不到可以让我感兴趣的点。不过这一部《狂怒》真的是让我到达了狂哭的境地,太多复杂的情愫被挖掘出来,证明导演的很多点都抓到了,下面就说说打到我的几个点:
  1、视角
  我看的战争片并不多,所以没有比较的基础,这部片子从一个刚入伍的新兵的视角入手,讲述他在残酷的战争中的经历。从一个软弱充满怜悯之心的“文艺”少年,变成一个被愤怒控制的杀人机器。导演不仅擅长用直接的血腥暴力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也从人性的演变来侧面反映战争对于人性的扭曲。我觉得导演做得很好的是,他已经不会再用是非黑白的方式告诉你这件事情的对与错,正义与邪恶,他是站在更高的人性的层面,客观的呈现出这样一种事实:你可能因为懦弱的逃避幸免一难而成为“英雄”;也可以因为的英雄主义的战斗而死得其所。我觉得导演对英勇殉难的人有钦佩,而对于那些被人性的弱点击败的人,也抱着一种宽容。因为当你进入这部片子,进入这种真实的战争环境,你的人性也会经历同样的考验。也许这个故事并没有拍完,他的续集会不会变成《广告狂人》不得而知,幸存下来被当做英雄的诺曼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及战争中的伤痛?这就是导演的厉害之处,电影结束了,但是我们内心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2、关于人性中的怜悯
  之前德国参观犹太人纪念馆的时候,对战争的理解还没有这么直观和深刻,因为这些事情离我们实在太远,根本不可能感同身受,即便是博物馆里面那一片踩上叮当作响的铁片人头,各种惊慌失措的表情,依然没有电影里面那些真实的血肉让人心惊胆战,每一种残酷的死法,在观影人眼中都是一道伤口,于德国民众而言,也许是更难启齿的伤痛。我的朋友曾经跟我说,德国人在谈及战争的时候是真的有一种凝重的情绪。也许就像片子里面的几处细节:吊死的尸体上写着“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参加战争”。在德国民众中也有那么些良知的存在,诺曼之所以可以幸存下来,也正是人性中的这种怜悯之心,也许这种怜悯之心才是黑暗中的光,是生的方向。当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会因为战争的残酷而流泪,这也是人性中关于怜悯的那一个方面。
  3、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
  影片结尾有一个长镜头显得颇有意味:一条路从右至左,到中心的部分被堆起的尸体分叉成两条,绕过这一堆尸体之后,又汇合成一条。整个画面就是泥泞的路和尸体构成,导演用长镜头定格在这个画面之中,时不时的又有几个士兵从泥泞的路上走过。这仿佛就是历史和时间的一个图像缩写,是历史长河的一种具象的表现。这样一个由数以万计的尸体堆积起来的历史事件也许只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点,历史的车轮向前,碾过这些尸体,渐渐的也会再次恢复到平静。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历史永远不会因为个人的理想而改变,历史必然也是各种冲突、斗争,各种牺牲之后的一种结果。尽管我们已经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事件,也许开始遗忘,也许开始新的生活,但是理解和反思历史仍然是有必要的。而以怎样一种历史观理解历史?时代也已经不同。

《狂怒》死于愤怒生于怜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狂怒》死于愤怒生于怜悯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狂,怜悯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