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教父2》观后感,命运的果实

影视台词 > 影评 > :《教父2》观后感,命运的果实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教父2》观后感,命运的果实的正文:


  “时也,运也,命也”—— 胜英
  
  教父1和2是伟大的电影。电影的最大功效,即是将别人的命运放在观者的面前,令观者行进在自己命运的路上时找到一些结伴相游的体会,不再踽踽独行。由这样的观点出发,教父前两部是绝好的命运素材,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伙伴。而这电影中最紧要的,不是马龙白兰度深沉老练的谈吐,不是阿尔帕西诺冷峻决绝的眼神,也不是罗伯特德尼罗坚毅自信的笑意,而是那出现很多次的橙子。那是在直截了当地告诉观者,每个人都在收获各自命运的果实,那一只只橙子,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也好,是枫叶荻花秋瑟瑟也罢,总将无可避免地成为你生命的证明。
  
  教父2中充满了平行叙事背景下的对比,而第一个出现的,不是被人津津乐道的两代教父间的各种对比,而是维多柯里昂1901年刚逃难到美国因天花而被隔离时的孑然一身和他的孙子安东尼1958年在自家豪华庄园参加领圣餐仪式时的众星捧月之间的对比。从此那个孤独无助的小维多,和那个光鲜亮丽的小安东尼,各自背向着自己最初出发的地方逃离着。
  
  维多从一个身世凄惨漂泊的孤儿成长为深爱家庭威震一方的教父,而安东尼从一个身披万千宠爱的黑帮继承人成长为远离家族的歌剧演员。虽然反差如此之大,但命运的开花结果却层层有迹可循。维多继承了他父亲挑战强权的勇敢,而安东尼其实也继承了他父亲麦克追寻自我实现的那部分性格。维多的父亲因为自己冲动的勇敢而丢了性命连累了家庭,令维多做人处处小心谨慎但却深爱着自己的家庭,绝对不要重蹈父亲的命运。麦克年轻时勇敢地追寻自我实现反叛家庭当海军,但后来还是受着父亲的影响转而挑起家族重担。安东尼则朝向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自己,用沉浸在别人的故事和歌剧里的方式宣誓自己的勇敢。
  
  这些对家庭和自我的继承和反叛,这些勇敢,追求自我实现,抑或小心谨慎的特质,却因着不同的土壤环境和时节生出不同的果实来,的确令人唏嘘。
  
  一、性格与命运
  
  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而命运的对比,是教父系列构建故事的核心手法。就像教父2一开头提到的小维多的哥哥保罗,那应该是一个刚强血性的少年,他发誓要为父亲报仇,结果却同他的父亲一样。相反木讷少言的维多,却能够虎口脱险,奇迹般地逃出生天。这多么像第二代桑尼和麦克之间的对比。一个孔武有力却过于冲动,一个冷静低调却不失果敢。而这两对兄弟各自对应的命运也出奇地相似。这是性格决定命运的直接刻画。
  
  类似的例子在这系列中比比皆是。最明显的对比就是维多性格中热的一面对应麦克性格中冷的一面,这令两代教父各自不同地称霸道路。而配角们也是如此,两大头目克莱门扎和泰西欧,一个大大咧咧有些鲁莽,一个冷静中显出精明,这不同的性格导致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聪明的反而被聪明所误。
  
  还有一些更边缘的配角,他们被刻画出的性格和所属的命运也是严丝合缝,这令教父系列电影显现出真实到残酷的气息。像是海门罗斯向麦克发威时提到的莫格林,他知道莫脾气大说话冲容易得罪人,所以当得知莫死于非命时也并不觉得奇怪。还有弗兰克潘坦居里提到他哥哥时说的,他本可以在这里称王,但却死守在家乡那只有两头驴子的小村庄里。
  
  这些性格和命运之间的呼应铸成的群像,令我关照见自己的个性和命运,在心中呼唤起对应。这是教父2打动观众深沉而绝佳的方式。
  
  二、时代与命运
  
  教父2同前作比起来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对时代背景的刻画,这据说是教父1大卖赢得制片预算的结果。世纪初的西西里村庄,欧洲移民美国的热潮,纽约城市的变迁,古巴革命的汹涌,拉斯维加斯的崛起,无一不刻画得宏伟且精妙。而时代影响人的命运这一主题,在麦克无助地向母亲询问父亲凝聚家庭的秘诀那一场景中,由他所说的“时代已经变了”这一句话点题了出来。
  
  维多成长为黑帮教父的年代,族裔关系是维系人情之间的纽带。比如克莱门扎将一包枪扔给他时会先问“你是意大利人吗?”,比如他找房东罗勃特时会以认同乡作为谈话的突破口。在那样的时代,维多通过成为这一族群的利益代表而登上黑帮教父宝座。
  
  其实在这之前,黑帮是靠着压榨同族而存活壮大的,西西里黑帮的打手们会半夜在广场上叫嚣吓唬村民,那个封闭无外族的环境中,杀死维多父亲的土皇帝可以将这一模式延续很多年,直到维多归来联系当地新势力复仇,并在当初的广场上接受乡亲的祝福
  
  但是同一时代的纽约,靠欺负同族而称霸的范伦奇,在那个快速发展的环境中,毫无意外地被后来能够整合同族利益的维多所替代。因为意大利裔需要这样一个代表保护他们。
  
  命运的果实在这里也有出场,范伦奇是直接拿商贩橙子来玩的,而维多想付钱给意大利小贩买橙子却被当做人情而赠与了。
  
  值得留意的是教父1中,老维多被刺杀前也是买橙子,而这时却是向一名中国裔商贩买,可见其中时代变迁的涵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维多娶了一名意大利裔妻子,她对维多并没有过多的干涉,比如维多说不要在饭桌上提公事,她也就自然地不再过问,同为意大利族裔,他对丈夫是绝对地信任和支持的,即使丈夫是依靠犯罪而壮大的。
  
  而麦克生活的时代,已是美国民族大熔炉成型的时代,他渴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因此会放弃父亲为他争取的免服兵役权参加海军,会娶凯这样一个标准的美国女人做妻子。但是凯却注定不会认同丈夫西西里式的犯罪,对家庭的概念也与之不同。因此当麦克既要遵循自己的家族传统,又要维系新世代的家庭时,才会感叹时代不同了。而在事业上麦克要面对的时代也更为复杂。
  
  教父1中已经开始提到,有些意大利黑帮已经开始无节制地雇佣外族人,以及参与毒品生意。由此看来,黑帮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降临在个体身上的不幸,也是时代车轮前行时给他们所带来的压力所致。虽然最后维多一派赢了,但是老教父不得不在有生之年忍受丧子之痛,而赢了战争的麦克也不得不搬离纽约到美国内陆,顺应这个新的时代。在教父2中,这种时代引领人物命运的感觉越发强烈,没有欧洲移民涌向美国的热潮,维多能否活下来都是未知,没有美国的快速发展,他也无法从中寻找机会当上教父。
  
  而古巴革命的洪流,可以瞬间将不可一世的黑帮枭雄们冲散,美国法制的完善,也令麦克不得不左右腾挪,小心翼翼地应对来自政府的压力。可见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无法对抗时代的风浪。
  
  三、命运之轮回
  
  诚如九阴真经所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每个人的命运都被继承和反叛两股力量纠缠着。摆脱自小凄惨地成为孤儿独自闯荡这样的命运,让维多对家庭和亲情变得十分看重,继承顺应这心中爱的种子,以及反叛对抗那严酷的环境,这两股合力令维多表现出对家庭和儿子们强烈的爱。小弗雷多生肺炎时那个关切到心疼的眼神,以及干掉范伦奇之后抱着小麦克温柔的喃喃细语,都是他对母亲的爱的回报,也是对自己失的爱的补偿。
  
  而麦克生长在迅速壮大的黑帮家庭中,心中感受到的是父亲对他深厚的爱,而周遭的环境也令他并不缺爱,作为小儿子,他一开始并没有承担家族生意的压力。因此他最初对未来的计划是和自我实现有关的,他一定是想通过自身独立的努力,既回报父亲和家族的关爱,又能够补偿从小缺乏的那种自由感。可惜家族横遭变故之后,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在家族和自我两者之间选择了继承,这也令我们看到一个一直郁郁寡欢,冷面对人的麦克,因为他的这两股命运力量并没有完全趋向同一个地方,而是开始互相纠缠。
  
  再来看麦克的哥哥弗雷多,自小就被肺炎折磨过的他是一个孱弱的人,连她的母亲都会和他开玩笑说他是从吉普赛人那里捡来的。孱弱的体质和性格,令他将这份来自亲人的蔑视感放大,这播下的种子,令他甚至孱弱到无能为力管束醉酒了的妻子要靠家族打手出马。但他心中也有摆脱和对抗这样命运的渴望,这令他接二连三地替外人说话,最终将矛头朝向了自己的弟弟,却依然被这孱弱感包围着,无法真正地决心篡位,这两股相反力量最后宣告了他的结局。
  
  还有一个例子,那个冲动好斗的哥哥桑尼,他的个性为什么和他的父亲相差那么远呢?
  
  作为家族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后是直接面对着父亲的,他的父亲对妻子一心一意,为人处世老成持重,但他全反其道而行之,肆无忌惮地和女佣偷情,遇事冲动头脑发热。他对父亲的叛逆可见一斑。
  
  我不是心理学家,不知道这其中是否真的符合某些心理学规律,但是还是想从这简单的发现引申开,想命运的果实是怎样结成的呢?为什么作为孤儿的维多最后能收获相对圆满的家庭和爱,而他的三个儿子在完整的家庭里成长,却为什么都面临种种问题,种种冲突,各自收获近乎悲惨的结局呢?我想,家庭对人的影响,是否真的同时有正有负。既有继承的一部分,也有反叛的一部分。维多成为孤儿是他的不幸,但是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他反叛的对象不是普通人面对的家庭生活,而是家庭的缺失,因此他才会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家庭。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仰皆是。比如,那些缺乏母爱的孩子,很难对关爱感到满足,但也同时形成了对这命运的反抗,似乎许诺下一定要补偿自己,将他们缺失的母爱找回来。
  
  这是两股不同的力量,会像两股线头一样编织出他们的命运。
  
  比如贫困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对金钱着迷,用来反叛那份最初的匮乏,但是他们也无法摆脱最初贫困时养成的性格。富家纨绔子弟们,如果没有收获妥善处理金钱的性格,再加上对富有反叛的心理,是很容易败家的,所以说富不过三代是有道理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如何发掘心里对家庭继承和反叛的这两股力量,恰当地把握时机唤醒其中的一种模式,或许会是种植命运果实的关键。
  
  维多刺杀范伦奇的那段场景无疑是教父2的高潮,他镇定自若地做完每一步,最后在满街焰火欢庆的人群中完成自己的加冕仪式。他成为教父的第一步是这样的自然,因为这本来就是他最想做到的事,因此整个场景明亮而欢快,配乐也是深沉而坚定。对比看麦克成为教父的第一步,他刺杀警察局长和土耳其毒枭前那迷离而游离不定的眼神,据说是导演科波拉选中阿尔帕西诺来饰演的原因,而这眼神和整个刺杀过程,画面都是阴暗恍惚,配乐也透出悲剧性的意味来。究其原因,这条道路并不是麦克真心想走的,是他为了背负家族的责任而不得不选的道路。在教父2的结尾,落叶萧瑟的背景下,麦克一个人憔悴地深思着。曾经追求自由的他,为了家族背负起沉重的负担,但最后却变得孤家寡人。命运的确是如此变幻莫测。
  
  很多时候也许我们正平步青云,享受人群的掌声,又或许我们苦苦追求而不得,将自己沉溺下。但请记住这只是命运将你带到了这里,如果这命运还没有结成甜美的果实,那请你不要心有不甘,自怨自艾,因为那只是在播种新的果实。无论你现在正在收获什么,请将它收下,因为那是来自过的礼物,成功和失败也可同时庆祝,期许与深渊亦能相生共处,因你只能接受,和其他每个人一样,不管是什么滋味。其实比起必须按照各自轨道运转的星星,或者已经被写进书或电影里的人物,我们还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有播种的自由,在未来,继续品尝自己的人生。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鹿言.

《教父2》观后感,命运的果实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教父2》观后感,命运的果实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教,果实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