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太平轮上》半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太平轮上》半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太平轮上》半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正文:

  电影放映结束后,吴宇森导演操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耐心地回答,观众提出的下集有什么的问题。想到《太平轮》启动之初,导演患淋巴癌,拍摄中主投资人李明世,这个电影能在大银幕与观众见面,快七十岁的吴导演担负了不轻的压力与责任。小时候,录像厅里,第一部看的电影就是吴导演的小马哥,所以对《太平轮上》,做影迷的必须要挺。
  
  不管你说,《太平轮上》是爱情片,还是战争片,有一点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是一部大制作,从投资规模、演员阵容以及故事格局,都是华语电影少见的史诗级电影。华语电影每年几百部,有的电影拿了高票房,有的电影根本就没机会公映,有的电影或许就没必要拍摄、可有可无。然而,不管最终《太平轮》票房多少,对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中国电影来说,这样一部高规格大制作的出现,对行业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那么,《太平轮》给我们影视行业带来了什么?简单谈三点。
  
  先从泛亚洲演员阵容说起。《太平轮上》的主要演员不光只是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还有日本和韩国。吴宇森导演和他的团队有在好莱坞拍戏工作经历,有和别国大牌演员合作经验,在谈跨国合作合约以及执行方面有相对的优势。从演员构成不难看出,《太平轮上》不仅让国内观众看到异国演员的美颜,也有面向整个东亚国家电影市场的考量,加上东南亚观众也比较认东亚国家的演员,所以可以理解这是一部泛亚洲视野的电影。这样电影可能不会很多,但符合华语电影长远发展方向,不仅向国内要票房,也要挣海外观众的钱。那么,《太平轮上》的内地资金、香港导演和东亚各国演员,这种模式,是有参考价值和示范意义。
  
  虽然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热闹非凡,重要档期票房呈井喷之势,但应该清醒指导我们还处于作坊式生产,尚未走上电影工业化道路。行业专业人才短缺,需要《太平轮上》这样级别的制作锻炼队伍,提升产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太平轮上》开场和结尾都是宏大的战争场面,中间穿插乱世中三段爱情,这样大格局并需要技术支撑的电影若想拍摄出高水准,光凭导演一个人是实现不了的,对每一个环节的工种都有较高专业素养要求。以战争戏拍摄为例,现场特效师,冯小刚请的是韩国人,张艺谋请的英国人,吴宇森拍《赤壁》也是韩国团队,《太平轮上》改用华语电影人罗礼贤团队,罗礼贤早年搞爆破是从八一厂的两本书起步的,现在已经是名扬四海的知名特效指导,据说这次是临时被拉来担任特效导演,负责战争戏,总的来说,一吨多的炸药没白用,效果够震撼,没丢人。相信罗礼贤团队成员通过这次拍摄,增加经验,以后能设计拍摄出更好的战争场面。目前看,我们影视专业人员实际专业能力不容乐观,制片搞不定场地,演员缺乏类型片表演经验,录音把声音没收全,这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剧组都会发生。产业从业人员,通过参与拍摄,从海外回来的导演执导的电影,如《太平轮上》这样商业大制作,增加拍摄大片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提高专业素养,很有必要。
  
  《太平轮》的故事,让时光回到六十年多年前,国共内战,乱世爱情,跨越海峡,沉船灾难。这个题材故事,是由香港导演实践拍摄,闭眼睛猜想,吴宇森在港岛,以“鸟瞰”或“旁观”的独特视角,小心翼翼地带观众走进那一段历史。比较有意思的是雷疯子的角色,国军将领非常正面角色出现在商业大片中,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这个故事这样的人物,恐怕海峡那边的导演,海峡这边的导演恐怕都不一定拍得来。这个话题就不多说,通过《太平轮上》多少知道一些尺度,希望这不是一次个案。

《太平轮上》半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太平轮上》半结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太,么?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