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匆匆那年》不悔观影过,只恨太匆匆

影视台词 > 影评 > :《匆匆那年》不悔观影过,只恨太匆匆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匆匆那年》不悔观影过,只恨太匆匆的正文:


   《匆匆那年》终于由白纸黑字搬到大屏幕上了,但和大部分改编剧的命运一样:总是赶不上原着的。这次的原因,大概是电影给的时间太少。
   很多小说里埋下深深伏笔的情节,在电影中从一开始时就被平铺直叙了出来,比如陈寻故意反穿的校服、比如黑板上那句他自己偷偷用左手写的“方茴喜欢陈寻”、比如方茴万念俱灰时找了邝强。当这些谜底最终揭晓时,读者和书中人物一起,感叹着“原来是这样啊”——快乐着他们的快乐,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可是在电影里,它只是旁白中的一个断句,镜头里的一晃而过。
   也是因为电影时长的关系,很多很多的情节都没有了,导致人物的性格不够丰满,情节的推进也有些跳越。 方茴的自卑与骄傲、怯懦与倔强、敏感与容忍,在电影里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电影里的方茴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的清秀女生。至于陈寻刚上大学就喜欢上沈晓棠而背叛了方茴,在电影里也显得非常的突然。而小说对于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心、如何挣扎在两个女生之间等等进行了很多不动声色的描述,让人不自觉的跟着他的脚步在走,等醒来时才惊觉自己竟然和陈寻一起不知不觉间成了渣男。剧中对乔燃的戏份也做了大幅删减,对于小说中比较重要的“毕业前希望得到一个拥抱”和“丁香花的作文”,几乎没有打动观众的心,我甚至还听到了有人在看到这两段时笑出了声。一个一心只想成全喜欢之人幸福的角色,被演绎成了木讷的书呆子。也许只看电影的人从中是看不出方茴对乔燃的感情的,但小说里当方茴听到乔燃在教室里念《一朵丁香花》时,她交织着惶恐的感动;得知乔燃出国时她的些许伤心落寞……这些都让人觉得更真实:单纯不代表无情,谁说只有爱情才值得珍惜和落泪呢?
   关于陈赫客串的苏凯,可以说是败笔,也可以说是亮点。大概是陈赫作为谐星的印象太根深蒂固,一个小说中本不输于男主的角色, 从他在电影里一出场就感觉会有走偏了的趋势,果然不出所料地以搞笑结束。对于陈赫塑造的苏凯是见仁见智,但毕夏扮演的沈晓棠必须吐槽!多么重要的角色啊,导致陈寻与方茴这出悲剧的关键人物啊!竟然在电影里成了这样!虽说小说里这活波开朗、善解人意的姑娘与陈寻是靠摇滚乐这个共同爱好牵线搭桥的,但你也不必整一烟酒嗓、穿得像柬埔寨女郎似的人来演吧?你确定这样的人入得了陈寻的眼?就算方茴答应,观众都不会答应呢,整个儿一大妈拐带有为青年哪~
   当然,电影终究有电影的优势在,改编也还是有改编的出彩之处。 电影除了陈寻发小啊、室友啊这些让故事脉络更加错综复杂的人物,让主线更加集中。同时参照了小说的设定,安排了不少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像还珠格格和灌篮高手的主题曲呀,BEYONG的歌呀,这些80后耳熟能详的音乐在电影里发挥了远远超过其在小说中的作用。电影里,方茴拒绝乔燃的拥抱后跑回餐厅,正赶上陈寻冲着她一字一句唱着“我爱你,是忠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仰,我爱你,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在这样的歌声中,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没被打动,所以就连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的方茴都哭着上前抱着他,以为就是抱住了一辈子。这个情节在小说里也是有的,但小说没有声音,少了这个氛围的渲染,所以原谅我当时只是觉得“嗯,他在唱张信哲的歌”。
   还有陈寻在校医室逼问方茴“是,还是不是”这个情节,在小说里是没有的,我个人认为这是电影改编得最漂亮的地方。十几岁男生的咄咄逼人与聪明、十几岁女生的羞涩不安与甜蜜、一个迫切想要挑明而另一个却不敢大方承认的那点小心思……让人看着都想跟着偷笑。而当礼堂外的方茴问电话另一头的陈寻“你喜欢她吗?”,小说里的陈寻回答“是”,电影里的他只是在沉默后说了“我不知道”。很多人更喜欢改编后的回答,不知道是因为它显得陈寻没那么无情,还是因为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更真实一些。
   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可能是受电影时长的限制,电影一如片名中的两个字——“匆匆”。没能赶上原着小说,但还是可以一看的,毕竟我们可以遥望到里面有着自己青春的影子。
  满分值是10分,我给5分。倪妮演女主角不漂亮,女二林嘉茉漂亮但是演技又不够,男主角彭于晏很帅,但没什么看头,唯一的亮点是曾小贤出来救场了。
  
  打校园回忆牌的青春片儿嘛,里面一定要有:泡妞、大学、人流、以及狗血的爱情。
  
  
  导演张一白真的非常擅长使用逆光拍摄的MV式画风,清新美丽的女主角出板报,画面那个亮啊,炫啊,阳光啊,微风撩起的发尾啊,尼玛导演你出过板报么?老子当年睫毛上满是粉笔屑,手臂举到酸麻无知觉啊有木有!徒手划线不整齐,举着尺子站凳子又怕摔,好不容易构图结束,下来一看画歪了重新画啊有木有,你会说学校用的是无尘粉笔,过来,我保证打不死你!
  
  
  小说里,方茴是以气质取胜,淡定自若的神态,安静如猫的特质,导演一笔都没用到。倪妮不适合齐刘海,那齐刘海一看就是假发嘛。方茴转学来的,也不用自己搬个桌椅来吧,哪个学校转学还让你带着桌子椅子转走啊?
  
  
  群众演员多找几个能死么?哪个学校就一个班在那里升国旗啊?两个国旗手争着抢着护送低血糖晕倒的女主角医务室,话说医务室后面的柜子你都能找齐,高三课桌上的书,道具组你不能干脆多堆一些?我们当年都是堆到看不到黑板才有高考冲刺的紧张感啊。
  
  
  什么样的人,会在男朋友劈腿的情况下,随便找人给自己破处?人流时还特意不打麻醉,莫名其妙的逻辑,这种极端脑残的女生,不论之后怎么洗白,如何变成白莲花,都不可能再成为主角,她那是蠢,跟痴情有毛线关系。导演,我花39块钱进来看电影,难道我智商也只有39么?
  
  
  还有初夜就怀孕,导演的生理知识是隔壁家那嘴碎的大妈教的吗?
  
  
  男主角陈寻就是很普通的男生呀。篮球打得好,班长,追求班上一个气质不错的女生,大学遇到同样爱音乐的女生,三角恋纠结一下然后分开,工作,机缘际会遇到当年初恋的妹妹,故事展开巴拉巴拉,有什么好看的,谁没经历过初恋啊?只不过长得帅而已。
  
  
  还有谁来给我说一下当年的大学报考制度。为什么一定要少做一道物理大题,才能跟她考上同一所大学?你要是考了高分,就不能报差一点的大学么?你考了清华的分数,南昌大学进不?艾玛,好心塞~
  
  
  还好,贱人曾来救场了。一直在座位上窝着的我,看到曾小贤的出现,瞬间就精神了。你们这一群混电影屏幕的男女主角,还不如我家曾小贤来得入戏呢~哼,他演的苏凯带来灌篮高手的热血,女二看到他在楼下投篮,兴奋的表情跟我当年一样一样。攒有他名字缩写的钱,以其他女生的名义给喜欢的男生送东西,苦恋多年,等来他一句:我只把你当妹妹。结局安排了他老婆出轨,当场抓包,那句开打的"我操"还是很爽的。
  
  
  毕业后,清纯的林嘉茉穿着黑丝,一脸高冷站在镜头前抽烟,重烟熏的转变,我不能接受。为了表演青春堕落而刻意为之,看看现实里那些一脸怨念,黑丝缠身的女人,她本来就丑,不论曾经还是以后。
  
  
  想起以前刘金东老师评价过一个作家:严歌苓在作家里面,最多是二流的,但如果拍成电影,那就不归我们文学史管。同理可得:辛夷坞、九夜茴在作家里面,最多算三流的网络作家,如果拍成电影,那就看看就好了。
  
   PS:冯唐自毁前程把《万物生长》拍成了电影,高晓松《同桌的你》、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就栽在前面,我只想说,烂小说怎么拍都行,好小说来凑什么热闹?有种你看看人家《颐和园》啊。

《匆匆那年》不悔观影过,只恨太匆匆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匆匆那年》不悔观影过,只恨太匆匆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匆,匆匆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