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四十九日.祭》剧评:从未如此被震恸

影视台词 > 影评 > :《四十九日.祭》剧评:从未如此被震恸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四十九日.祭》剧评:从未如此被震恸的正文:

  
  《四十九日祭》是“张黎制造”继《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中国往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天门口》后的又一佳品。其架构一如既往地大气、考究、理性、磅礴,却又不乏精巧、纤细、绵密的枝枝叶叶做填充、补白,因而外犷如洪钟,内精似管脉,虽显现眼帘,却能沉于神间,铭在魂中,相错交织于每根神经,让震撼由衷而生,震恸喷薄袭来,影响深透且巨大,时时刻刻莹莹绕绕于心间。
  
  
  眼下,这部改编自严歌苓小说的电视剧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由于张艺谋大片《金陵十三钗》玉珠在前,观众自然要有一番对应与比照。但“张黎制造”的电视剧版借着时间的广度,剧情的丰度,高潮的频度,更易触恸观众对悲情国难、凄耻国辱的追忆、思省、感怀与励砺。比如,《金陵十三钗》以“妓女”怀揣“暗器”登上日本军车赴死同归为结局,而《四十九日祭》则在剧尾用数集的篇幅对战后审判给予了全景再现,深意冥冥,心有戚戚。尤其是当被毁容的玉墨突然现身,大喊:你们审判这几个人有什么用,过的日子回不来了...时,发聩之声如灼心烈火,锥骨锋刃,沁浸于魂魄,让我从未如此被震恸。而这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哀叹、呐喊与责怨,也将在战争死亡阴影下侥幸活着的人的心声全盘托出,战争所带来的人间悲恸与人性灾难瞬即跃然屏中。
  
  
  自中学起,我就陆陆续续对南京大屠杀开始有所了解、知晓。起初是中学历史课本,后来是一些图片视频,再后来有了影视作品如《屠城血证》《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拉贝日记》等等(那些披着抗日外衣戏说、娱乐、消遣民族灾难的“手撕鬼子、手枪打飞机式的‘神剧、奇剧’”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但这些作品大多以原生再现鬼子的残暴与国人的凄苦为卖点,稍显简略、单薄。《四十九日祭》则在再现日军惨绝人寰、国人水深火热的同时,还极具考究地聚焦了那时那刻普通百姓与国军士兵的生存景状。有恐惧,但更有对生存的渴盼与诉求,且要有尊严地活下...在同类型其他艺术作品中,这样的表达与讲述都十分鲜现。他们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她们以生命为代价,以亲眼所见为史,亲身经历为据,控诉着军国主义的残虐与绝泯,警醒着世人或麻木或昂扬的心念与激志,从而让观众能走近那段历史,解渴那份真相。
  
  
  走心的作品需要竭心笃赏,“张黎制造”的《四十九日祭》就是这么一部值得尽心解析的剧作。随着剧情的拓延与伸展,伴着叙事的精密与细巧,你完全会忽略胡歌的颜值、宋佳的隽容、张嘉译的萌态…因为,剧中的他们已完完全全熔合成国难当头中的草根平民。他们在不断抗争,与兽性满格的日军抗争,与波谲迷乱的时世抗争,与坎坷多舛的命运抗争。他们在不断等待与寻找,寻找一切可以活下的机会,前提自然是不被鬼子俘掠。就这样,当生的希望与死的绝望交替接踵而至时,他们惊恐着,却又倔强地、顽强地求生着。
  
  
  《四十九日祭》对战争场面的描述详尽而血腥,颇有些重口之味。双方士兵间的攻防转换,国军战士的以寡敌众,炮火连天,枪声频发,虽是荧屏之作,却被“张黎制造”拍出了大片范儿。剧中还不乏挑战心理接受极限的桥段。有一集中,镜头频繁对准了人性归零的日本军士对南京城民的屠戮与弑杀,刺刀一次次扎进,一下下拔出来,再一次次刺进...说实话,这段戏份看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但作为一部旨在真实还原历史事实的文艺作品,这样血腥、残虐的影像不但不多余反倒是必需的,因为最残酷的真相往往最能反映屠戮者的本真内质。
  
  
  除对战争场景、日军屠杀的细琐再述,《四十九日祭》还聚焦了两大同胞群体的悖离与交割。教堂里面,同为避难的纯净学生与“肮脏妓女”不得不共处一室。起初,双方互为仇敌,你中无我,我中无你,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她们不得不携手共进。而“妓女”间的攻心宫斗,学生中的误解歧视,亦被刻画的鲜活淋漓。当国军川籍士兵被上级下令交出枪支后他的决绝抗命与顽固坚持,也凸显出了小人物士兵抗日、求生的心里独白...人之本性就在这碎琐细渺的详叙中轰然绽放,让其在生死之间更显弥足珍贵,温暖、温馨之感也悄上心头。苦难中罕有的暖情与战争浸泡着的冰寒与无良成鲜明对比之势,深透震恸隐隐而来,层次分明地急速着观众走近历史,融入真相的沉重脚步。
  
  
  同类型影视剧作一般都收笔于抗战结束,鲜少涉猎战后审判,即使有也多以文字或旁白简笔带过,要么独立成片如《东京审判》,《四十九日祭》却以数集篇幅细数审判,更显真实。大约是在倒数第二集中,国军政府与日本战犯在军事法庭上进行了一场足以惊天的绝世辩、抗。每当日方被告、律师、证人找出一堆理由否定南京大屠杀时,我方都能呈现出成堆成堆的证据予以驳回,而正是在这一次次往往复复的日军狡辩与我方举证的过程中,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才更加清晰可鉴,日军的罪证才更加板上钉钉。尤其是当玉墨、教堂幸存学生当面指正日军将领并使其百口莫辩、哑口无言时,事实更如巍巍高山难以撼动。再则,审判是源于程序的正义,程序的正义又能持续加持公正审判的正义性,因此,以世纪审判为尾声实际上对该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2月13日是国家第一个公祭日,《四十九日祭》在这前夕热播银屏应景之意不言而喻。而且,如此看似高冷实则频接地气的文艺剧在以快乐青春为卖点的湖南卫视播出,或许也别有一番心意。众所周知,湖南卫视收视群体主攻90后甚至00后,而这新一代国之栋梁相对607080后生人来说,对这段历史更显陌生,更有距离感甚至不乏抵触心结,《四十九日祭》抑或能成为他们走近那段历史,了解那份真相的最好介质与纽带。

《四十九日.祭》剧评:从未如此被震恸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四十九日.祭》剧评:从未如此被震恸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四,震恸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