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西藏天空》影评: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西藏天空》影评: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西藏天空》影评: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的正文:


  一九九八年,一部充满灵气的《尘埃落定》让藏族作家阿来名噪一时。十六年后,印着“阿来编剧”的《西藏天空》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影片以西藏解放和社会改革为背景,讲述了一对主仆几十年的情仇纠葛。少爷丹增和农奴普布少时情同兄弟,对于权威(小时候是对活佛,长大了是对解放军)有着旺盛好奇心的普布因冲撞了活佛和山神而要被挖双眼。行刑时普布的痛苦反应在了丹增身上,于是普布被作为丹增的替身送寺庙修行,为丹增积累善因。从此,两人的命运深深地纠缠在了一起。解放军的到来打破了西藏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及政教合一的上层建筑,在时代变革的激荡中,丹增和普布经历了背叛、仇恨甚至死亡的历练后终于一笑泯恩仇,并成为了真正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尽管有着一般主旋律电影的特征,影片在意识形态上并没有一味地用歌颂或批判的态度处理事件和人物。人物塑造手法是脸谱化的,不论是少爷丹增、农奴普布,还是活佛多哲、解放军杨医生、奴隶央宗,个个有血有肉。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单单成功建构了很有说服力的人物关系,更侧重于描写人物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的矛盾、纠结、痛苦、抗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和不一样的生命力。主要人物丹增和普布,两个人即不同又相似,不同的是尽管丹增出身自奴隶主家庭,但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他在和共产党的交往中逐步接受了人权、平等的思想,而成为喇嘛的普布虽然也受益于新社会(西药缓解了他的头痛),但在精神上却受困于作为主人替身的身份,迷失了自我;相似的是两人的人生都经历了从特殊身份的人变成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普通人的过程,丹增是从奴隶主变成了普通人,普布是从奴隶和喇嘛变成了普通人。两人之间基于普布被控制、被剥夺人权的仇恨,在普布开始想要寻找自我的时候产生,在丹增背叛他的时候发展,在丹增侮辱了央宗后达到高潮,最后在普布得知丹增替他承担了伤害杨医生的罪责以及央宗为了救丹增而死后消融。两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人之为人的自私、脆弱、暴力,最终却在时间的洗礼中化为了宽容和博爱。
  不足之处在于,傅东育导演尽管已经拍了一部有分量的影片,但是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还是像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的浓缩版。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看得太累,很难真正融入。观影后的感觉是影片拍得很棒,也打动人,但缺少史诗般的震撼力。就将其与《尘埃落定》相比较来看,后者将土司制度的瓦解讲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西藏天空》对农奴制瓦解的描述流于表面、不够深刻;又如,《尘埃落定》中傻子二少爷和桑吉卓玛之间的爱情纯粹而诗意,《西藏天空》中丹增和央宗的爱情则过于突兀和理想化。客观而言,《西藏天空》是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

《西藏天空》影评: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西藏天空》影评:一部史诗“未遂”的好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西,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