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鸣梁海战》英雄是历史孤独的节点

影视台词 > 影评 > :《鸣梁海战》英雄是历史孤独的节点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鸣梁海战》英雄是历史孤独的节点的正文:

   1592年,时年47岁的李舜臣以十二只板屋船力挫倭寇上百战船;6年之后,坚持亲兵追击的李舜臣在露梁海战一役里中弹殉国。他人生后半段的光辉,都是拖着一副被政治屠戮的残躯走完的,而报国必死之心,却始终强于肉体病痛。「海战鸣梁」里的崔岷植,此时已比当年鸣梁的李舜臣还要年长5岁,脸上有如刀印刻的皱纹,眼里是慈悲隐忍的浊光,全身上下正是一个勇猛孤独的英雄。
   内地引进版的铺垫文戏被删20分钟,还好战争的全貌依然被保存下来。开战之前的李舜臣形象,是在一硬一柔一扬一抑相互交错的故事片段中塑造起来的:军营会议,斩杀逃兵,与子对饮,夜间遇刺,凭海眺望,火烧营房,再到与故将的血脉相逢,足见这一组文戏安排张弛有度,对人物的拿捏稳准有力;尤其是遇刺前描写李舜臣梦魇一场戏,俯拍月光将船板阴影投落到白发老将的身上,犹如一只被囚的昔日雄狮,家国使命和战友哀痛是他为自己的一生建造的囚笼,只能在海上生也只能在海上死,桀骜不可一世又孤独藏于江湖。
   李舜臣与儿子把酒交谈的沉静段落,穿插在磅礴激荡的海战中,既是缓冲也做转折,全局把控,气氛冷热相宜,真正做到了导演金汉珉所说的“从视觉上呈现战争过程”:从战船下水开桨到号令摇旗,从甲板上的将士到船舱里的水手,从人物的运动到环境的渲染,巨细兼容远近切换,准备过程都被导演拍摄得极有气魄;而长段的海战武戏里,李舜臣的将船数度转危为安令人肾上腺素和鼻酸程度一起激增;炸裂的船只,升腾的浓烟,翻滚的海水,冲击的浪花,肉搏的士兵;火枪炮弹弓箭长刀,远距离攻守战近身白刃战,船体的碰撞人体的交锋,泼洒的血浆拍打的白浪;特效组依据史实打造了4艘庞大板屋船,后期制作更是以航拍大远景呈现出百船交战的雄壮;冲击鼓膜的厚重风声和大海冲撞的浪涛声不绝于耳,甚至连漩涡的扭转声似乎都能清晰的听到。
   “无路可退,必死即生”,李舜臣的身后是破败的家国和残烛的王朝,倭寇的主要人物来岛通总的背上背负着兄长血仇与天皇诏令,不可否认这两个被命运驱使着走向鸣梁漩涡中心的人物都有着悲情的孤雄色彩:同样是文武兼备的将才,同样处在险恶的政治斗争里,同样冲在孤独的最前线,同样是孤注一掷的必死之战,高空俯拍下的他们被围困在安静观望的同僚之中。影片用了不少的篇幅展现战争开始前后双方的拮据处境,而后备军的心之所向最终成为朝鲜水军制胜的关键。
   李舜臣在片里数次说到“我已决心葬身大海”的台词,历史证明他是个信守诺言的英雄。崔岷植的凌厉眼光在这部电影里多了凄怆和慈悲,他演绎的李舜臣也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统制公多了忧郁柔情,执意出战不被理解孤独得被推到人心的边缘,龟船被毁后孤独得登高眺望,午夜梦回时孤独得追随战友魂魄,鸣梁海战中孤独得漂浮在第一线、站在最高的指挥台上,李舜臣的远虑、睿智、勇猛、气魄使他成为了乱世中一座傲然的巅峰,也是历史里一记孤独的节点。
   再记几点让人印象颇深的记忆点:白刃战中举起大刀的僧人,一击命中倭寇枪手的弓箭手,脱下红裙奋力挥动的夫人,以及在幻像中驶出的龟船,柳承龙的角色在整体上也节制得恰到好处。
   在我看来,「海战鸣梁」为战争片作出了极好的示范,那就是集中力量呈现出一个战争的全貌,需要做观众回溯历史的眼睛。我们不需要历史课本的复制,不需要奇特景观的堆砌,不需要生硬杜撰的爱情,不需要感情被煽情挟持,更不需要所谓3D囚禁观众的眼睛和观影兴趣。真诚地塑造人物和组织故事,就会有自然的热血沸腾与情感共鸣,「海战鸣梁」是我2014年末收获的一大惊喜,耳闻已久还能远远超出我的期待,真好。

《鸣梁海战》英雄是历史孤独的节点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鸣梁海战》英雄是历史孤独的节点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鸣,节点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