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一步之遥》黑色幽默,议导演的个性和观众的素质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一步之遥》黑色幽默,议导演的个性和观众的素质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一步之遥》黑色幽默,议导演的个性和观众的素质的正文:

   首先,我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不是姜文导演作了一部多经典的电影,而是这部电影反应社会,人性黑暗的方式与主题,都值得深思,值得讨论。且制作水平也算上乘。而我身在电影院时,包括我的朋友在内,都会吐槽:“这是什么烂玩意?”这种评价很刺耳,让我不禁反感。中国观众的观影素质还是很低的,只喜欢看热闹。也怪不得烂片盛行,还能赚个盆满钵满。
  
   先说非缺点。
   1.叙事。电影的叙事节奏很快,很跳跃,但主线还是很明朗。就是马走日被误会杀掉完颜英,逃亡,不堪受辱,暴露身份,被抓,被救,死亡,这并不是一部烧脑片,在逻辑上没什么难懂。看不懂的观众,是不是把过多的眼光放在热闹上,想着哪里好笑,哪里来点什么视觉刺激。还是说大部分观众的理解力就停留在小学生课文的水平,非得告诉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很鲜明的,塑造的也很饱满,没什么不好。武七的败家与嚣张,完颜的迷人霸气,却渴望爱情,武六的遵从本心,公正勇敢......每一个人物都极尽所能留下自己的浓墨重彩。
   3.舞美,布景,服饰,特效。这个也做得很棒吧,尤其是花域大选的那场歌舞秀,每一个细节都很精致。
   4.语言与表达。姜文式的幽默,坚持自己,独具个性,缺点下头再议。
   5.主题(导演想表达的)。马走日算是一个正直,有自己原则的人。他不想轻易地娶完颜英,是对完颜英的负责。又在自己摊上案子时救发小项飞田和纨绔子弟武七,差点搭上性命。这样的人,造奸人诬陷陷害,本是个悲剧。可是你看所有的人,看《枪毙马走日》大戏的观众人云亦云,不明真相就落井下石地高呼“好”。艺术家没有操守只顾名利,武六的亲妈爱慕虚荣,实际拜金,践踏爱情。每个人都挣扎在黑暗里,每个人又都是刽子手。这是对人性的讽刺,也讽刺了中国人的盲从和奴性。
  
   接下来说缺点
   1.导演有点任性。描绘了一副黑色幽默的图景给我们,就一定会有接受和理解的困难。这种片子作为商业片,离观众的预期还是有点遥远。任性的姜文导演把混乱的狂想,自嘲,故事,人物揉合成一部荒诞的表演,这种方式不太容易令观众捕捉到你想说的。当然,观众的观影素质也是个问题。
   2.精美包装的小月饼。你用了疯狂的节奏,华丽的场景,怪诞的发展其实告诉我们的东西真的很简单。尽管人性,社会,利益纠葛,劣根性这些东西很值得痛心和深思,但是用了这么多的浮夸的表现,我觉得有点做过了,有点太注重表象。有点装。
  
   姜文就是姜文。我读了王朔的《动物凶猛》后,不禁感叹,平凡的生活夹杂疯狂的意淫,生活就是如此,平凡与疯狂始终携手,这种感觉也只有姜文能拍得出,所以《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
  
   《一步之遥》的任性怕也是对中国观众的讽刺。这个社会的人喜欢当看客,不喜欢思考。可悲又可恨。我也一样,挣扎其中,看着自己的可笑和可爱。
  从电影院走出来,内心感慨万千,一起同行的小伙伴一直在像我询问这部电影到底讲了啥,我无法面面俱到的回答他们,因为这部电影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太多的冷嘲热讽,太多的隐喻,太多对自己喜欢电影的致敬,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姜文的自传。只能说在我心里这部电影真的是很好,撇开我对后现代的情节,撇开我对姜文的个人感情,撇开许多主观的因素,我仍旧觉得它很好,因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而不是只是利用摄像机拍的故事,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忘记了电影的初衷,忘记了电影语言的独有魅力,而只是把电影作为承载故事的一个载体,和话剧和小说一样,只是不同形式表现故事的方式罢了,而姜文的这部《一步之遥》,就是对这些观众包括审片人等等的一次反击,你们拍的是故事,我拍的是电影,to be or not to be,这不是我的问题!
  
  
   好了,牢骚了一堆,言归正传,现在我就尽量凭我的记忆来还原一个个场景所隐喻的东西和包含的含义,包括每一个人物所代表的真实面目。(只看一遍实在无法记住太多,但大体意思偏差不大)
  
   1.开场黑屏的一段自白其实就是整部影片的核心思想,"to be or not to be,我是这样呢,还是那样呢",其实这里真实的意思是"我是这样拍呢,还是那样拍呢,这不是我的问题啊!"表达了姜文之前对自己电影遭遇的无奈,我到底是为了自己拍电影,还是为了观众拍电影,为什么我拍的电影会被禁,种种的经历和问题都包含在"to be or not to be"中,更深一点的意思就是,我拍属于自己的电影,你们把我禁了(太阳照常升起),我拍商业片,但我又不喜欢它啊(让子弹飞),那我到底该这样呢,还是那样呢,这几句话深深的包含了姜文对中国电影和审片制度的无奈和矛盾
  
   2.姜文和文章的一段对话其实是对《教父》的致敬,场景,镜头等都有很多相像的地方,而文章的角色还原到现实就是希望通过电影洗黑钱的老板,文章提到我有花不完的钱,但我不知道怎么花啊,你反正帮我把new money变成old money就行了,这里其实有2层意思,一层是把黑钱洗成白钱,另一层是我给你钱你帮我拍一个大众能接受的电影,只要能赚钱就行了,这里大致应该就是姜文曾经的亲身经历,我给你钱,你帮我拍电影,让我出名,让我赚钱,于是乎姜文开始策划了全球选举这一揽子事,就是所谓的俗套但能赚钱的东西。
  
  
   3.全球选举这一段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俗套的东西,比如露大腿,比如说相声,比如所谓的全球直播和一些安排好的"突发状况",这一切都是现代人惯用的套路,虽然俗套,但是受众群广,能够赚钱,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每当葛优说出一个段子的时候,姜文总是会露出一个很鄙视的表情(而这里的葛优很好理解,其实就是姜文的制片人)但他仍旧按照安排好的套路继续往下说,也就是说,虽然姜文曾经通过这种俗套的方式名利双手,但他打心眼里不喜欢这样,他可以很好的驾驭商业,靠商业赚钱,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名和利在他眼里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他非常不屑,但又无奈的深陷其中。这里还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马六,至于马六我们后面再说,只是重点要提的是他说马六希望成为一个像卢米埃尔一样的导演,但是最后她拍了一部电影叫《枪毙马走日》,卢米埃尔拍的是什么电影,用摄像机还原真实的人和物,而在之后葛优也有提到过,用真人演真事,这才叫电影,这里一部分是作为故事的铺垫,一部分是表达姜文对于电影的态度。
  
  
   4.请原谅我在这里小睡了一会,所以在全球选举之后的一小段我没有看到,当我醒来时我看到的就是舒淇和姜文的"床戏",在全球选举中,舒淇爱上了姜文,舒淇在这里可以定义为姜文的一部作品,我比较偏向于《鬼子来了》,舒淇逼着姜文说I DO,而姜文说我爱你,但是不能娶你(原话忘记了),娶你的话就要对你负责,这里仍旧表现了姜文的矛盾,我虽然很爱我的作品,但是我没法对它负责,因为掌控权不在我手上,你哪怕杀了我我也无法给你任何承诺,我想的只是带着你飞上月球,做一些浪漫的事情,我能告诉你的只是我很爱你,因为你就是我的血我的肉。其实这里的姜文非常的无奈,他只是单纯地想要天马行空的完成自己的电影,并且给自己的电影一个好的交代,但是现实无法给与他们想要的结果,所以姜文只能带着舒淇离开地球,最后舒淇在和姜文的畅游中死了(这里又睡着了,我没看到舒淇怎么死的),也就是《鬼子来了》被禁了,从这个时候,姜文开始怕了,他开始害怕自己的下一部电影会不会也是这种结局,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放弃,他找马六希望得到帮助,而马六就是姜文的下一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这个我们之后细说。
  
  
   5.这里先说一点,影片中但凡涉及到许多奇幻的场景和镜头大都表现姜文在天马行空的创作中。姜文在马大帅家前和马六在沙滩和船上经历了一段奇幻的旅程,那段旅程其实就是创作《太阳照常升起》的阶段,还没从《鬼子来了》被禁阴影中走出来的姜文又一次开始了自己天马行空的创作之旅(但这时并非真正的拍《太阳照常升起》,只是在脑中勾勒出了大概的电影情节和画面),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和舒淇也好和马六也好,姜文总是很开心的,这表达了他非常享受拍自己电影的时光,享受那种把想法付诸于画面的欢乐。在经历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后,姜文在马大帅家中见到了马六的妈妈其老师,其老师的隐喻形象暂时还不太明确(因为只看一遍电影实在无法面面俱到),而这一段戏的重点就是姜文在厕所发现了葛优,我们之前提过,葛优的隐喻其实就是制片人,而这时候的葛优被绑了起来受虐待,原因是因为葛优带着文章嫖被抓住了,他们把军费全都给花完了但屁都没有,这一段很好理解,制片人(葛优)和老板(文章)投资了钱拍《鬼子来了》,但是《鬼子来了》被禁了,他们屁都没捞着,真正的大老板武大帅当然要发脾气,而此时的姜文为什么冒险到马大帅家,其实就是拉着马六希望依靠马六来得到武大帅的青睐,从故事中来说是帮自己避过一劫,但放到现实中其实就是姜文带着自己《太阳照常升起》的构思大老板那拉投资,但大老板并不鸟姜文,因为上一部《鬼子来了》砸了,凭什么让我相信你,于是他两枪打落了文章和葛优,意思就是告诉你姜文,我上次拿军费给你拍电影了,钱花完了,没钱了。而戏剧化的就是姜文依靠手撑到地这一荒诞的举动打动了马大帅,这一方面讽刺了投资人的弱智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姜文在创作上的天马行空。姜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救出了葛优和文章,间接的缓解了制片人(葛优)和老板(文章)的压力,但是他仍旧没钱拍《太阳照常升起》这从他在送走马六后的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出,马六带着他想让他混进上流圈子,但是姜文面对舒淇可以侃侃而谈,面对马六却难以言语,因为在拍摄《鬼子来了》时姜文信心十足,但在此时的他却没有底气,他不知道《太阳照常升起》的结局会是什么,他不敢拍,不敢再冒险。而此时的葛优却因为《鬼子来了》而火了,一部被禁的电影反到引来了大众的关注,从这里开始,姜文暂时抛弃了马六(太阳照常升起),开始躲了起来。
  
  
   6.接着很有意思的一段快切镜头,姜文只能躲在暗处,面对媒体的穷追猛打,他只能东躲西藏,就这样2年过了,姜文无意间看到了王志文在表演马走日杀舒淇的恶俗桥段,于是姜文忍不住出手打了王志文。至于王志文的形象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那种拍纯商业片的导演(我比较倾向于这种),另一种是那种恶意炒作的媒体,由于现在无法看第二遍电影,暂且把王志文定义为商业片导演,由于姜文殴打王志文的出现,也就是姜文面对这种恶俗的商业电影(也可能直指政治型抗日电影),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决定重新出山。于是乎姜文又被抓住了,而非常有意思的就是葛优和姜文在监狱中的那段对话,葛优问姜文明明已经风平浪静了,为什么又要出来闹腾,是不是脑子有毛病,而这里姜文表现出的态度则十分强硬,我就是看不过,我看不惯像王志文的那种人,整天扯着低俗的东西博人眼球,毫无追求,低级无聊。之后就出现了葛优,王志文,马六,文章和一个法国人的多方会谈,他们在讨论怎么处置姜文,或者说怎么利用姜文来使他们获利,这一段关于电影的辩论十分精彩(具体内容有点忘记了),有许多对现在电影的嘲笑,反正最后归结到用真人马走日来演马走日,最后再杀死马走日。
  
  
   7.姜文带着头套出现在了拍片现场,经典的《沉默的羔羊》造型,很好理解,姜文面对王志文指手画脚的导演保持沉默,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你告诉我怎么样的表演好我就怎么样表演,我不说话行了吧。但是到了最后姜文忍不住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种俗套又让人恶心的剧情,而此时的马六也看不下了,他让姜文把面罩摘下来,意思就是姜文你该站出来反击了,你该把《太阳照常升起》拍出来了,你难道忘记自己的梦想了吗?而此时的姜文仍旧倔强的不想摘面罩,他很生气,但还是选择沉默。但是马六强硬地摘下了他的面罩,也就是这里让姜文重新想起了他还有电影要拍,他的电影正在他内心告诉他要重新站起来。
  
  
   8.姜文在面对媒体和群众的指责声中仍旧唱出了"我就是历史",由此可见不管姜文在这个时期遭受多大的打压和压力,他仍旧把自己高傲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就是这样一个不服输的男人,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再一次爬了起来。于是他和马六开始逃亡了,一路上遭到了包括投资人(大帅),媒体,观众等等的围追堵截,这放到现实中也就是《太阳照常升起》所面临的质疑和尴尬处境。在逃亡进行到一半时,姜文质问马六,说你们都是神经病,我走还不行吗,这时的姜文仍旧显得有点害怕,他害怕马六的结果和舒淇一样,也就是他害怕《太阳照常升起》遭受和《鬼子来了》一样的结局,于是他又一次想要逃跑了,但是马六这次却紧紧地追着他,马六告诉他你千万不能放弃,哪怕《太阳照常升起》再被禁,我死也要和你死在一起,姜文正是抱着这点,哪怕电影被禁,大不了就一起死好了,一起再重来一次好了,但是最后姜文却选择了把马六留在塔内,自己走出来接受所有人的枪林弹雨,但是在这片枪林弹雨中,姜文仍旧顶天立地地站着,他从来没有屈服于眼前的这些人,他在说真话,他仍旧在微笑,在讽刺,在调侃,直到他最后被子弹打落,他仍旧微笑着告诉观众,希望你们记得还有一个女人叫马六,希望你们可以找到她,看看她现在怎么样,就是我姜文可以身败名裂,但请你们记住我的作品,记住《太阳照常升起》。
  
   补充:舒淇之前获得两届"总统",其实是暗喻《鬼子来了》在嘎那获奖
   影片最后马六坐在火车上的镜头和《太阳照常升起》一模一样
   马六和她妈妈关于男人的对话其实就是关于电影的
   片中有许多场景和对话都表现了姜文对一些导演的致敬,比如昆丁,弗朗西斯,乔纳森,卢米诶尔,卓别林等。
  
  
   由于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很多细节实在记不详尽,还请见谅,最后我想说的是,姜文虽然也曾经迷惘痛苦,但他仍旧选择站着拍电影,仍然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让我们回到片头,"to be or not to be"在姜文这里根本就不是问题,他早就有自己的选择,虽然他觉得离他真正的电影梦想永远有着一步之遥,但他一定会坚持走出那一步,中国第一导演当之无愧!!!!
  

《一步之遥》黑色幽默,议导演的个性和观众的素质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一步之遥》黑色幽默,议导演的个性和观众的素质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一,素质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