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冬眠》电影影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冬眠》电影影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冬眠》电影影评的正文:

  先忍住不看其他影评,便是我的第一个成功。写出这篇影评的第一个字,便是我的第二个成功。能将脑中的想法传达出,便是我的第三个成功,但以我思维混乱的程度应该是比较难达到的。
  
  三个小时的电影,一刻都没让我的大脑歇息。在Aydin身上,我发现了太多太多和自己的共性。我大胆地猜测其他观众也发现了能在片中发现自己的影子。
  
  先撇开具体的共性不谈,赞一下导演体现各种不同看法的手法。导演没有着急把所有的想法一下子都呈现出来,而是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对一亦或是三人之间的冲突。
  在这些冲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Necla和Aydin对于Aydin的文章激烈的探讨。虽然无可置疑的,本片的矛头必然是指向Aydin的“老好人”思维,但是导演并没有通过升华“老好人”思维的敌对想法而抨击这种思维定势。在Necla和Aydin的对峙中,我并未感觉哪一方的言论是绝对正确的:Aydin对Necla“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十分合理也比较常见(当然,也因为我和Aydin更为相似所以对他的想法更加熟悉吧),而Necla对Aydin的指责更是令人深思。没有哪一种想法占据制高点,只是体现了这两种想法的共存(就连这点都被片子抨击了!可恶)虽然片子的立场是多少有的,但本片跟其他相似指向的电影一样,只负责体现矛盾,并没提供解决方法。或许解决方法本身就是个假命题吧。
  
  接下来谈谈共性
  
  第一,我们每天早上醒来都是满是想法,却从未实行。联想起Sammuel Johnson写的关于拖延的文章,我很诧异地发现这两者讨论的矛盾是完全相反的。在Johnson的文章里,实行是理性的象徵,而拖延则是感性的结果,在启蒙时代的大环境里,Johnson必然是呼吁我们要用理性战胜感性。而在冬眠里,实行被视为一种感性的冲动,拖延才是理性斗争后最”合理“的解决方式。片中有两种看法:有以Levent为代表的冲动派,以及Aydin为代表的拖延派。虽然在他们正面冲突中看似并没有分出胜负,但影片用Aydin在Garip村庄前停留的片刻等等的细节说服了我,让我偷偷偏向了行动派,可耻地偏离了我原本的信念。
  
  第二,我们蔑视一切,只为了为自己寻找一个制高点,一个comfort zone。Necla和Nihal都指出Aydin的伪君子之处,那就是他只说看上毫无争议的意见。假如在某事件的争辩里处了下风怎么办?好办啊!扯中立、道德,良心,信仰,经验。这样就可以以高姿态避开矛盾,也避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可能没有这么中立完美的想法。这一点上,Aydin比我多一个优势,那就是经验。在这个村庄,他做任何事都是成熟稳重,正因他太熟悉这里的环境和情况。但在片尾,这个特性也成了他的劣势:正因他在这个村庄熟悉一切,他不敢离开这里。最后他也意识到了,这个小村庄是他comfort zone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想想自己,确实很羞愧。我一直都以中立以及灵活的思想为傲,却又不知何时丢失了为自己的信念挺直腰板的那一种力量。在美国课堂上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一点:为何很多美国学生能这么无畏的辩驳自己的想法(就算有些很天真),而我却做不到确定一个立场。现在想想,这样的中立的想法可以看做是一种固执的逃避。但我并没有打算抛弃这种中立,因为它使我能用一种辩证的态度学习,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靠它找到自己的立场。我将这部电影看做一种警告,不要过于享受”中立“这个温床。
  
  总体来说,谈论这个片子是很难的,因为有太多想讨论的地方。它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毕竟剪了这么多),每一个场景都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就算是有一些比较俗的场景(比如Nihal给钱)都加了一些细节(Ismail哭,小孩子看)让我好好思索检讨了一番。在这里我只能混乱地讨论给我感触最深的Aydin的性格以及想法,不过我在片中发现的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这个片子给其他人带来的感触一定不亚于我。
  
  为了它给我带来的脑力震荡,《冬眠》,5星。

《冬眠》电影影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冬眠》电影影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冬,影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