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年时代》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年时代》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年时代》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的正文:


  有机会能偶尔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真好,尤其是有那么多影像记录的童年、少年的一切。克林莱特把这样的机会给了Ellar和自己的女儿Lorelei,同是上世纪90年代出生,而且两人其实也是同年的(94年),在片中长的更加成熟的Lorelei做姐姐。
 
  一、总会有这种不一样的电影
  再普通不过的人和事,但即使不是片中人物,即使不属于那个国家以及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同样会看的滋味满满,各种点滴细节、前中后很多情节中的多处呼应,也不会让人普遍匮乏的注意力感到有太多消耗。几个月前连续看完《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克林莱特这样一个人,喜欢并擅长拍“普通人和时间”的那美妙的画面。
  
  二、这部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
  成长的一路,化成是影片中的每一秒,都往往在眨眼间发生,更准确说是在很频繁的镜头切换间的。mason(还是用片中人物名字吧)从6岁起开始进入观众的视线,那时候的他还是有很活泼和好动的时候,这也说明人的脾气个性甚至是天赋要在逐渐成年的过程中不断的成形和放大,另外,有一个视角可能是,不管是mason日夜忙碌的母亲,还是那个只会在个别周末亲近他们的晚熟的父亲,都不会在发现以及培养孩子特长上特别用心,至少片中没有提及,可能这并不是电影主线需要覆盖的点,但相比之下可以看出父母至少是很尊重孩子,只要孩子自己喜欢的他们全力支持,这么说mason和samantha还是很幸福的,有一双关爱自己只是彼此不在一起的父母,继续相比之下——地球另一端的一个同样面积的国家里,我们大多可能就不会这么“幸福”了,至少我是在父母的一路各种不管不问或者反对中长大的,每每想起,替自己郁闷。但不管怎样,我们看到小mason在满口dude、awesome的可爱声中变大,变“忧郁”,在社区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墙上玩涂鸦,也在自己家里、在别人家里……
  
  片中快结尾出现了一处熟悉的对话,大学里第一个认识并接触的女同学谈关于Seize the moment,结果就是更像the moment seizes us.这也一语道出本片的主旨了吧,无关乎励志、梦想、情怀,那些都是《死亡诗社》之类里的有效药剂,克林莱特把一切核心的东西都交给时间,交给了每个人的moment,它无拘无束,但终究不会离开你,你的成长跟它也一直相伴,除非你不在这个世界了。
  
  
  三、Ethan Hawke,孩子王+心灵捕手
  Ethan Hawke是不是这部电影里最有名的呢?我看电影不多,如果真有其他深藏不露更大牌的明星希望有心的朋友指点哈。
  但他的几部代表作品我还是都看过,其中让我感觉最印象深刻且最讨人喜欢的还是《死亡诗社》,准确说应该是角色本色就很讨巧,故事中有矛盾、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有变化和起伏,但Ethan无疑成了故事主旨的代表,如果让影片延续讲述每个人后面的发展的话,Ethan应该会是很有故事性的人物(之一),同时也应该是受益最深的一个人。
  
  说回到这部电影,Ethan还是很老练演这类家庭的角色,每次出场都是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场景,并随时切换孩子王与心灵捕手的角色,所以这当然可以毫不费力的捕获孩子们的心,因为你是在跟孩子交朋友,而不是当领导甚至是监狱长,所以这也引申出为啥Ethan在影片中提到总统选举时冲着孩子们很认真的说“anybody but Bush”(具体原因解释下面还会说)。相信好多看过的朋友也希望自己在家庭里用同样的方式陪伴孩子,当然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只要家庭和谐就好。。当孩子长大成熟,父亲当然不能继续整天吊儿郎当一副孩子王的样子,心交心的谈话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让孩子们以及前妻看到你也在很认真的生活,至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Ethan还是做到了,或者说晚熟的他早晚还是要成熟并回归普通生活的。说到跟Ethan类似的角色,《Begin Again》里的Mark、《School of Rock》里的Jack,都差不多是一类人吧。。而这样把他们三个放在一起,我会立刻忽略他们演过的其他任何角色,因为在这三部电影里他们让我感觉都是本色出演一样,基本不用表演,看着很舒服。
  
  
  四、Smart Lady
  Patricia,应该是没看过她的其他作品,或者没啥印象,查了下资料,不同于影片中其他主要角色都是德州人,P来自北方的芝加哥,但片中也没提剧中的他们都是哪里人这种细节。母亲的生活在角色里基本就是一个苦尽甘来的过程,从孩子们6、7岁或者应该是更小的时候开始一个人带,开始应该也是学习怎么带孩子,时而会有不顺心都很正常,慢慢技术熟练,就可以稍微轻松一点点的兼顾抚养孩子以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还有失败的婚姻。。可能是因为本身是搞教育的,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P肯定是做了很多的。。告诉年幼时的姐姐“和她那满嘴胡话的态度说再见”以及“食言是底线,到底要做一个有同情心的人还是自恋狂?(这点上也可以看出母亲应该和父亲是一个政治立场上的,下面说)”,类似的场景不多,但也可以观一斑而知全豹。还有,P的本能还在无意中帮了一个墨西哥裔的小伙儿,这也让人看着很顺其自然的不行。
  
  变老是必须的,更何况这部电影就是以这个为主线说事的,每个人的下一个镜头都可能是另一个样,除了孩子外,变化最大的就是母亲,经历两次再离后没有继续解决个人问题,相信她也是把所以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这里面也是五味杂陈吧,期望、成就、恐惧、孤独,而这些也是大多数父母躲不开的现实,更何况是一个单身母亲。
  
  “那更有理由把这些照片留在家里不是吗?”看第一遍的时候没太在意这块,再次看的时候特意在这里停顿体会了下,这句话就是母亲心里那埋藏多年的五味杂陈并使之即将崩溃的导火索,说的有点邪乎,不过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具体来看母亲突然间开始猛的抱怨,抱怨她最后的里程碑就这样到了终点,但她还希望有更多,不想等死,总总。。这也好比现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朋友圈里何尝不是各种他们那或大或小的里程碑的分享,升学、结婚、生子、孩子的未来发展。。但谁都不会有机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葬礼,并且谁也肯定都不愿意。P要表达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母亲是聪明的,她终归会收拾好自己的不快,并在不远的某天找到自己下一个以及更多的里程碑。
  
  
  五、恋爱
  第二次婚姻里的丈夫强迫mason剪掉了长发,mason不情愿的来到学校,在一众同学的笑声之后,接到了一个传递过来的纸条,上面写着“I think you hair looks kewl(cool的意思)!”,这也是影片中第一次关于男孩女孩情感上的描写,很淡哈,可以说清淡至极,但淡得自然、了无痕迹。但mason的第一次有模有样的恋爱还是和他获得银奖里的女主角间的,而高中一毕业,这段感情就马不停蹄的结束了。这些场景其实都再朴实不过了,人们小时候的经历里可能包含着无数跟这些类似的片段,人们也是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如果影片的主角是那个叫希娜的女孩的话,那么视角上应该会有另外一个差不多的宏观但不尽相同的微观世界给大家看,她回家参加同样的为她准备的家庭party,然后中间走过来一位大叔,问道你跟你男朋友是分手了是吗?是的,他的名字叫asshole. 总之,这么无厘头的演绎下是想说,年轻或者是小时候大都如此,对待所谓的感情戏,是绝对的幼稚但也绝对的认真,但是对方带给你的东西远不如恋爱(或初恋)本身带给你的更有价值,你学到东西是必然的,那就足够了,只要大家在即兴表演之后都没有留下任何恶劣的什么结果就好。。好吧,这里还是适可而止的好,说多了也都是那个意思,影片要表达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
  
  
  六、美国政治!左派电影?
  搞政治的群体里大家的价值观以及根本利益不同自然就会生出不同派系,而在电影中普通老百姓自然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所在,他们的价值观跟哪一派相近,自然就会支持谁。mason的父亲一看就是典型的左派支持者,上面提到过父亲说的那句“anybody but Bush”,看到这里就很容易顺着政治立场这条线索了解父亲这个人了——独立自由、反对战争、不喜欢奋斗、责任心差、亲近自然,这些都是左派(民主党人)所信奉和宣传的,当然责任心差这点上肯定不是左派想要的,只是社会上这种人如果多了的话,右派就肯定会拿来说事,比如会说“你看,这些人不奋斗、不自律只会是这幅德行,对自己和家庭根本不负责。”
  
  这次父亲跟孩子的聊天也应该是在04年,正好是布什竞选连任之际,对手是民主党党魁约翰.克里。简单说下右派(保守派),总体来说就是富人阶层的代表,精英主义、强调人人自律,尊重爱情和宗教,反对性开放、反对公立学校、反对一切社会救济或是医疗保障制度等的人为干涉底层民众的理论和措施,所以像父亲这样一个不思进取喜欢说脏话一开始连工作都没有的人是肯定不会被右派人士或群体所接受的。在那场对话中,父亲还特意很轻松的跟自己15岁的女儿谈关于如何避孕的话题,这样的谈话估计不太可能发生在一个右派味十足的家庭(当然即便是有但谈话的严肃性肯定要被提高几个level的),毕竟基督教右派基本都是强调婚前守贞。
  
  当父亲终于再婚,可以以对自己和家庭负责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时,他的言谈和状态其实还保持着以前的样子,基本没啥变化。在mason15岁生日的时候,父亲驾车,mason不高兴的问他为啥把本来要留给自己的GTO卖了,父亲支支吾吾但也找了些理由来对付,大致意思是我买的GTO我随便怎么处理都行,你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奋斗攒钱买车。说实话在这段话里无不透露着一个右派式家庭中严父的论调,但出自mason父亲之口,怎么听都像是故意说给坐在他后排座位上的现任妻子(Annie)听的(而在后来大家湖边那段,父亲还很坦然的跟mason说过”我那时半点没考虑过你的灵魂状态“——真面目的mason senior,不过Annie也是听到了的)(电影www.diudou.com)。而在这场对话之前的一段是Annie拿着姐姐的iPhone 3GS,看到里面的(应该是)Lady Gaga的MV时,一边惊讶的my god,一边问你妈妈同意你看这个吗,也让人立刻清楚Annie的家庭必定是一个管教严格的右派家庭(至少是右派倾向吧)。等一行人到了Annie父母家后,姥姥送给mason一本《圣经》,老爷送了一支20 gauge的猎枪,这两样礼物也都毫无掩饰Annie家庭的右派作风的(反对枪支管制、虔诚的基督徒),而此刻坐在一旁的mason Senior就显得十分尴尬和无奈,之后练枪的时候父亲也是刻意远离mason、老爷二人,在一旁跟女儿玩假枪。影片中这种一眼能看出跟政治倾向有关的场景还是很多的,就不在这继续剧透了,总之,从这些总总微妙的关系中,都很让人担心日后父亲在跟自己另一半以及其家人相处的生活
  
  在美国精英阶层中还有一个很形象的关于左右派的比喻,即把国家跟家庭联系起来,然后对照左派和右派的各自立场,把两方的形象映射成两种家庭教育模式,结果分别是抚养式和严父式家庭。很明显mason父母都是抚养式的观念,父亲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没什么可怕的,你们只要尽情感受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对自己负责即可,而不是对女友和父母。母亲则让孩子明白家人之间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同时要对其他人有爱心、同情心。这么看原始的一对儿父母应该是很合得来才对,怎么会那么早就离婚呢?说到底还是上面提到的责任心上,不管大家是什么政治倾向,谁都不会容忍在这一点上有问题的另一半的。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这部电影从政治倾向来看是左派论调吧,我倒不这么看。首先我并不知道克林莱特是哪派的支持者,但这根本不重要,毕竟影片的主题是关于一个普通家庭里普通孩子成长的,而跟孩子成长有关的所有元素里,包括单身家庭、各个年代的流行元素、家庭暴力、初恋、上大学等等,而对每个人的政治倾向的刻画只是顺带要有的并且是其中之一而已,所以根本谈不上影片的政治倾向。。另外,除了上面提到的人物外,其他没提到的比如P在两次再婚时的酒鬼丈夫,应该也是右派风格的人(原因大家可以自己琢磨)。
  
  
  七、摄影、音乐、教育,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
  mason喜欢摄影,还拿了奖;父亲喜欢音乐,跟自己的好基友搞过一段时间乐队;母亲在mason6岁时终于决定重返校园,一心搞教育。Ok,这三个人现在和将来的成就是会如何呢?mason高中毕业拿银奖,相信这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父亲的音乐水平真的不咋地,但在家里自娱自乐倒还是很惬意,以后?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并且在不懈怠抚养和Annie孩子的基础上。母亲作为一个教师来讲,还是比较成功的,那次在跟学生在一起的party中,其中一个女学生就有过很正面的评价(是跟mason的谈话中提到的)。说了这么一大堆背景,主要是想表达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其结果的好坏程度很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真正喜爱程度如何,可能有人觉得这道理是明摆着的,谁都知道,但现实世界里,光只是知道但没有从一开始就有机会按照这一套路做事的人也是何其多呢!而更加有人可能都不知道。。前阶段一直在找工作面试,其中有几次顺利的面试中,面试官当场对我表示很高的评价,表示感谢后我问这么评价的原因是啥?对方大多回答说,(大致意思是)我认为你很有想法,之前很少有遇到你这样的,我想了下,只是说我坐在这其实还都是耍嘴皮子,说到工作上的东西,一是有(适当的)想法,二是把事情做成,而后者才是并且固然是关键。回到刚说的话题,mason junior和老爸都搞(过)艺术,也都有想法,只是父亲的(糟糕的)想法就是简单的想吸引女生,所以结果上是一个很职业并且可能会越来越职业,另一个纯业余,没了救的业余,mason肯定是很喜爱摄影才会有这样的成绩(虽然不算什么,并且抛开摄影等艺术方向的前途问题,但我强调的是人家对喜爱东西的认真)。母亲是在多年后认识到自己真正可以做的更好的事情是什么,并愿意开始尝试。这里面儿子和母亲在”性之所近“上对自己都是有相当清晰的认识的,所以目标明确做事自然会游刃有余,自然会”力之所能免“,自然会把想法做成。从这一点上看,二者的人生不能不被很多找不到方向或者终于找到方向发现力不从心的人们所羡慕,人们——这里面也应该包括mason的父亲(如果他在有生之年的某一天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话)。
  
  这么说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成功就不可避免了吧。我依然是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能把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这点做好甚至做到极致就够了,就已经足够让自我满足了,至于成功,那也只是顺带的但多半不会有的少数人的结果,mason母子会是这些少数人吗?很可能不是,所以,还有另一句话,”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快成讲励志的了,及时收一下,我之所以会写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是因为对这部电影喜欢得不得了,而同类的电影我基本都是没有免疫的,我指的同类其实就是我最喜欢的意思,跟题材有时是没关系的,比如说《stand by me》《当哈利遇到莎莉》之类。。

《少年时代》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少年时代》电影的主角叫成长,导演叫时间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少,时间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