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人生*勇敢的心

影视台词 > 影评 > :《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人生*勇敢的心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人生*勇敢的心的正文:

  1953年,Katherine作为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教师到久负盛名的传统女校Wellesley担当艺术史教师,却发现这群全国最聪明的女学生早已熟读课程大纲和参考书,教案上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她们的了。那些古典艺术,早已被教材编写委员会、艺术界的专家权威们钉上了标签,写好了介绍,放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和膜拜。关于艺术和美,你必须要得到这个权威共同体的承认,符合权威定义。西方古典艺术注重内容,模仿自然,讲述情节,在创作之初有着宗教的、政治等各种意义,也许创作者的社会地位只是“手工艺人”,但是长期的历史积累已经将普罗大众培养成忠实粉丝,观众们只需要被动地接受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出的意义。
  
  让我们来看一些影响现代艺术发展的事件:
  1827年,法国青年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
  1874年,法国的朱尔?让桑发明了摄影机。
  1892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第一步电影。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法】(1829-1906)
  文森特梵高【荷兰】(1853-1890)
  
  技术的进步对艺术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古典艺术的原有功能完全可以被现代技术取代。描绘真实、描述情节的功能被照相、摄影技术取代,装饰美丽的功能繁衍出现代的工业设计行业,传达信息的功能也已经有大众传媒来行使,古典艺术的恢宏殿堂在19世纪已经一角倾颓,危在旦夕。艺术家其实是最敏感的,他们早就在探索新的可能性,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抽象派……现代艺术家总是走得比时代更快,所以梵高作品身前身后命运的迥异可以说是现代艺术必然的命运。如果说“艺术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那么“艺术”一词必定意味着冒险、先锋、未知、孤独。
  
  一节课上,Katherine带着学生们亲临一个画室,面对着Jackson Pollock的作品《第31号》,她如痴如醉地欣赏这幅不知所云的作品,看颜料的质感、纹路、走向……学生们在后面鄙夷地窃窃私语:“不会又要我们就这幅恶心的东西写一篇论文吧!”Katherine说,“你们不用写论文,甚至根本不用喜欢这幅作品,只要看,用心感受,感受到就可以回了,这是你们今天唯一的作业。”Jackson Pollock是纽约画派的代表人物,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家(又是标签),他在作画前没有任何主题、设想、计划、意义,作画过程完全即兴,自己随意走动、泼洒颜料,甚至用石块、沙子、铁钉和碎玻璃掺和颜料在画布上摩擦,没有人知道他在画什么,什么时候算完成,完成了又有什么意义。在我的理解里,这幅作品就是开放性地记录了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这段时间里,自己的无意识的流露,材料工具和外界环境的限制,突发状况的处理。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艺术,非常个人化和即兴,充满了未知。Jackson没有试图向任何人传达任何意义,观看者本身在观看的过程中创造与作品的互动,可以无限想象创作过程中的情景、突发状况,或者Jackson当时的精神和身体状况……这种对艺术品的态度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不再有任何确定性的意义,不再有参考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你可以尝试理解,最终还是不理解,你可以喜欢,或者讨厌。
  
  53年的圣诞夜,Katherine的男朋友Paul终于来看她,Nancy来到K的房间,看到原本精心搭配的田园风格的房间被K搞得乌烟瘴气,吓得花容失色,Paul倒是习以为常。当时,K正在绘制一幅买来的《盒子里的梵高——跟着分解数字来画》——那是从市场上买回的小玩意儿,任何人只要跟着说明书的指示,都可以完成一幅梵高的作品。——看,这么容易你就可以当梵高(艺术家)了,多么了不起!在后来的一节课上,K上了一节关于梵高的课。她说,“他画的不是自己看到的,而是自己感受到的。”梵高作品最可贵之处就在于让观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而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梵高作品的复制品,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梵高,因为大众需要附庸风雅,但是却鲜有人真正用梵高的精神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在真实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领域,做得最好的是儿童和那些心智不太健全的人,那些自闭症患者的画可以绚烂到让人炫目,但是他们的语言、逻辑却无法像艺术那样展现他们内在的丰富性。个人化表达的艺术在梵高的年代是革命性的,也许历史意义要大于作品对于观者的实际意义,但是一旦名声鹊起,人们就要通过占有它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社会地位,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占有复制品来确认一种文化认同。原先的革命现在早已成了新标准。
  Joan带着自己关于Pruegel Pieter的论文找Katherine,这是她得到的第一个C等,而在此以前一直保持着全A的成绩记录。Katherine说:“我对你已经相当客气了,你在引用(抄袭)Strauss。”Joan辩解说:“我只是参考了专家意见。”Katherine说:“如果我想知道Strauss怎么想,我会直接买他的书。Pruegel有很多故事,探索他的故事吧。”
  在影片快结束的一节课上,学生们已经开始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展开了自由的讨论,陈述自己关于古典艺术的观点。一学年下来,Katherine的艺术教育已经相当成功。
  
  
  为什么Katherine在传统女校Wellesley的出现让一些守旧校董(以Betty的母亲为首)如坐针毡,欲除之而后快呢?就连比较开明的校长也劝她,要在课上少讲一些现代艺术。就是因为现代艺术拒绝定义和标准,这种不确定性让人不安。“丧失判断的恐惧使人恐惧现代艺术。”(朱青生语)
  关于女性角色,那个年代早已有一套标准。Wellesley作为美国著名的女子大学(同时也是贵族学校,跟Harvard, MIT都算是联谊学校,宋美龄、冰心都毕业于这所大学),致力于将上层阶级的女儿们教育成为未来社会领袖们——的合格妻子。学校里教授礼仪的老师Nancy说:“你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就能够很容易得到A,但是将来你们表现的成绩是由你们的丈夫打出的。”Betty婚后拍的家庭生活照上,一只手在打扫卫生,另一只手捧着乔叟的诗,旁边的沙发上是翘着二郎腿看报纸的丈夫。
  可惜女人的境遇遭遇了和古典艺术一样的挑战,1953年刚刚经历过二战的世界百废待兴,很多事情沧海桑田。片子里举的例子有:Katherine的初恋男友Leo有了新欢,Nancy的Lenny有了老婆孩子和贷款,Gisele的父母离婚(那个年代,整个城市街区的第一例),关于从一而终、天长地久的神话泡沫在“噗噗噗”破灭。战争中Katherine和Nancy有相同的遭遇,截然不同的反应,以及迥异的命运。Nancy的行为符合古典标准,教Wellesley的姑娘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淑女,如何做一个贤内助,如何把房间布置得有品位……但是讽刺的是,她却成了彻头彻尾的怨妇,用Lenny在南太平洋战死的谎言来麻痹自己,每天晚上窝在沙发上看无聊的电视,做着一夜暴富(Strike it Rich)的美梦。而Katherine平静地接受了前男友离的事实,UCLA念了研究生,先后跟好莱坞男星William Holden、职业不明的Paul Moore和Wellesley的意大利语男教师Bill Dunbar恋爱,在最保守的女校教书,又在31岁启程了欧洲。男人的戒指无法拴住她的灵魂,婚姻的承诺不会是她终身的荣耀。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Katherine和Nancy,她们是一样的失败——大龄未婚女。但是Katherine生命的丰富性,对感情的洒脱又让人嫉妒。她几乎成了女学生们的精神导师,Gisele对她既嫉妒又崇拜,Betty一开始最痛恨她最后却最深刻地爱上她。传统对于女性角色的标准在这里失效了,没有Betty所说的女人生来注定扮演的角色。而Nancy对Connie说了一句:“你让我想起年轻时候的我自己。”Connie简直被她吓坏了,这也成了她后来反叛女性行为准则的动力——她竟然在非访问时间闯进了哈佛的男生宿舍,主动争取跟Charlie在一起的机会。
  Betty是校董的女儿,家境殷实,跟门当户对的Spencer Jones喜结连理。她正在按部就班地迈向自己梦想的美满家庭生活,完全可以当做天下女人的幸福生活样本写进杂志里向大众贩卖,不谙世事的她以卫道士的身份斥责Gisele的放荡,Connie的白日梦。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婚后的Betty才发现,生活远不如计划中的完美,丈夫对自己毫无感情,自己独守空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愿容纳自己,完全将嫁出的女儿当做泼出的水。当通过Katherine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认为是“女人生来注定扮演的角色”,她才觉察到生命存在的其他可能性。也许是Katherine讲的那些现代艺术家表达真实自我给她带来的勇气,Betty抛开了关于女性角色的标准,提出了离婚,跟母亲分别,独自纽约闯荡。以后会面对什么?谁知道呢?也许耶鲁读法律,或者别的什么。
  如果说现代艺术对生活有任何启示,我不认为是颠覆性的,也不是女权主义。只是在动荡的年代里勇敢地面对生命无常的真实,用开放的态度面对任何一种可能的境遇。
  为什么Joan选择不耶鲁读法律?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Joan和Tommy的感情那么好,又门当户对,简直是“一切都好,只缺烦恼”,你让这样的上层阶级的人生赢家表演杂技——做事业家庭双丰收的高难度动作,不是杞人忧天吗?凭Joan的智慧,即使将来生活遇到波折,也一定可以逢凶化吉。而Katherine这样的连圣诞节回家的火车票都舍不得买的穷教书匠,做任何杂技动作的机会成本都不大,她再怎么折腾都不会出人意料。
  
  20世纪的中国也正是风云变幻的时代,也出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在徐志摩的人生传奇里,张幼仪是个可笑的小配角,但是在她的人生里,却是一个勇敢又坚强的女性。没看过《黄金时代》,但是我知道很多人都在骂萧红,是个傻女人。用现在的观点来看,确实傻得过份,自作孽不可活。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里塑造的王葡萄,可以用“生机勃勃”这个词形容的女人。
  
  当我有一天开始知道立体派究竟是怎么画画的时候,我突然很疑惑,几千年前埃及的肖像画不就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吗?将不同的视角融入同一幅画里,更加全面地展现事物的形象。于是想起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传统是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连续与累积。”一个没有标准的时代也许就像群雄逐鹿的三国年代,旧秩序崩坏,而新秩序又尚未建立,于是一切都在混沌中探索。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跟现代艺术一样混乱,任何一个标签都无法让所有人信服。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标准,只要你足够精彩,就可以给自己定义。执着于任何固定的命运都变得岌岌可危,现代保险也无法保障你的幸福终身无虞,只有勇敢地面对生命的丰富性和可能性,才能洒脱地漂亮地活着。

《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人生*勇敢的心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蒙娜丽莎的微笑》艺术*人生*勇敢的心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蒙,的心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