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朗读者》一个绵绵不断的借口

影视台词 > 影评 > :《朗读者》一个绵绵不断的借口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朗读者》一个绵绵不断的借口的正文:

  
  《朗读者》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调情的故事——以读书为媒。其中包含的附庸风雅的成分,要多赤裸有多赤裸,可是如果我们不说穿,那就是一件纠缠了两人一生的风月事体。一件事情的本质和外表就是这样大相径庭然而天然地统一着。
  
  看到一个人引用崔卫平老师的话,说,如果把那个狱中的顽固但是也坚持自尊,自学教会自己读书的女人看作是战败后的德意志,如此眼界真是惊为天人。但是随后又一想,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样每一部外国电影只要被贴上文化的标签,那就简直没有一部是没有价值的,一部意大利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意大利民族,一部日本电影我们又认识到了日本的男人女人……至于日本的男人女人究竟是什么样,好像也就是我们一直都知道的那样。或者说是我们一直都想要知道的那样。化身为硬汉的中华民族在这样这样,在那样那样……这样一看,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大概一部电影的意义,到了无可如何的地步,才会被人冠以民族文化的意义。而且其实是因果颠倒的,我们只是非要把自己以为的民族性套用到某个具体的人物身上罢了。那世界上也就没有人物了。
  
  朗读者之所以有资格成为一部闷片,就是在于将对二战中集中营罪行的态度集中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上,米夏对于汉娜犯下的罪行是无法原谅的,同样,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思考,如“工作”、“完成命令”、“服从当时的法律”这样的推脱,德国人对于集中营中的工作者依然是无法原谅的——而至于他们的沉痛反思,到底应该停留在哪个层面,才能保证自己仍然处于理性的范畴呢?如果光靠电影来分析,似乎也很难。对于我来说,形成于抽象世界的概念,要在具体事物的身上指认,倒似乎是有点难度。但我不否认,如果来一番意象指认,这分析过程会变得很有意思——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呈现某些已有的观念,能做到这样的电影何其多?以此为目的的话,毕竟二流。所以我一向认为,电影不要改编文学剧本,电影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要说文字所不能说的,冲破世人已有的那些无聊的观念和标签。世界真大啊。
  
  我的眼光稍微狭隘一点,只想把它作为一个爱情故事来看,把读书作为调情之物的妙处就不能被忽视了。——当然,关于文盲这一点,读了大家的影评以后也挺吃惊了。据说那时候德国的文盲非常的少,所以成为文盲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因此汉娜才想拼命隐瞒。所以,她渴望知识,或者说,渴望像一个识字的人的心情也是很可以理解的吧。
  在获得汉娜的赞许之后,米夏曾兴奋地说,我以为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汉娜说“好”,汉娜说我就是知道好。在不知道句子意义的情况下,汉娜到底为什么觉得它好呢,她怎么知道呢?这一段情节几乎成为一个无解的答案了。——但是重要的是说出,和呈现。)从此,读书就成为了常规活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所以,情也是永远也断不了的。想想吧,多好的一个借口。
  加上了“永远”以后,这个句子忽然变得值得玩味起来……爱读书,和爱那人一样,不管是以20年为期,还是百年,还是一生,或是永远……其实只是一种绵绵不断的心情。暗暗地希望,不要停止。

《朗读者》一个绵绵不断的借口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朗读者》一个绵绵不断的借口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朗,借口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