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阳光灿烂的日子》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

影视台词 > 影评 > :《阳光灿烂的日子》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的正文:


  今夜,在微信上和一个红颜说道自己正在重温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她说我是在怀旧,我说我七十年代都没出生,顶多怀九十年代的旧,她回应道,我是在怀念过看片的自己。
  我大概把这部片子看了三遍,但第一次是什么时候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是依稀记得那时是大一还是大二,而现在我已经毕业一年半有余。她是说对了,三次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多多少少是借着影片怀念自己的过,怀念自己的青春期,怀念那段荷尔蒙旺盛而躁动的岁月,思念那个曾经是愣头青的小子。
  试问,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呢?
  这里我用到了怀旧这个词,而不用怀念,大概是因为怀念多是对人,而怀旧是对一个时代。我想绝大部分的成年男性都会认为自己的黄金时代是自己的青春期,似乎男人们青春期的记忆都会有些雷同,比如初恋是谁,比如和谁打过架,这两件事概括起来就是爱情与热血。大概在很多女性眼中,把热血和爱情并列,会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可男人们不需要她们理解,正如有本书的书名,叫《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
  怀旧意味着怀旧的人多多少少都想时光倒流,套用一句很出名的话,叫:“我们回不了!”但人是这样一种生物,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是有两个男人因为怀旧,用自己的方式回到了过。
  一个是1958年出生的王朔,1991年在《收获》发表了一篇叫《动物凶猛》的中篇小说;另一个就是姜文,1994年将这篇小说改编,拍摄了这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两个男人有如下共同点:都出身于军人家庭,都有在部队大院的成长经历,都不出生在北京但上世纪七十年代都在北京定居生活
  《动物凶猛》是王朔对自己青春期的怀旧,或多或少是对自己记忆中那个七十年代的写照,小说家大体都会有这些毛病,故事是假的,情节是真的;姜文尤甚,电影中的主角马小军,他找了少年时代的夏雨来饰演,简直和少年时代的姜文长得别无二致,而马小军的姥姥姥爷住在唐山,上学前的日子都在唐山度过,这些人物背景无疑是姜文对自己成长经历的照搬(姜文出生在唐山姥姥家,童年在唐山度过)。
  对于我们这群年青一代而言,七十年代已经是历史,除了在教科书上出现,基本上不会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时隔多年才看这部电影的人,影片里的很多时代元素并不会让我们有太大的代入感,但并不妨碍我们欣赏这部影片。写到这里,我实在是有一种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们的父辈的冲动,想听听他们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的想法,可惜我们的父辈大多不太文艺,估计是看不下了,此是别话。
  还是说回电影本身,我不想对电影里的时代背景进行历史考究般的评述,我想说的是一个男人他的青春期。当然,当这个男人处于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应该称呼他为男孩。一个男孩的青春期总是不会少得了一帮狐朋狗友,像影片中的马小军,在他身边,有长得獐头鼠目的大蚂蚁,留着两撇胡须的羊搞,帅气的刘忆苦和刘忆苦略显微胖的弟弟刘思甜。
  七十年代的狐朋狗友会陪着你抽烟喝酒拍婆子,二十一世纪的狐朋狗友也会陪着你抽烟喝酒拍婆子。看过电影,心里也会跟着乐呵两下,原来父亲们当年也干过和我们现在差不多的事情。
  想必父亲们也必定打过架,打架绝对是一个男孩青春期的必修课。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往往不喜欢通过讲道理来解决争端,而是更喜欢拳头,这一点无论是七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都未曾变过,同样不变的是这样一条规律,影片通过姜文浑厚的旁边如是说:“几个人十几个人的遭遇战打得最狠,也常出人命,几十人上百人的架却往往打不起来,因为人勾来的越多,就越容易勾来熟人,甚至两拨都勾了同一拨人。”
  回想起来自己打过最狠的几架都是一把将人的脖子狠狠用手臂勒住,直到对手都将近窒息,待我放开手时,对手的还击都已经显得软弱无力,然后就退却了;而群架我没有参与过,上百人的群架也很少见,在我记忆里只有一次,接近几百号人,据说是一整个年级,都聚集在一个地方,西瓜刀和水管随处可见。据说是要伏击某人,后来听说这事不了了之了,那人一直没出现,聚集起来的那些人很快也就散了。
  而影片里的第一架,马小军一伙对对手的围攻,姜文将那些画面处理得暴力,而马小军用板砖砸向对手头上那个镜头更是显得血腥,一系列镜头在《国际歌》下显得极为残忍。而下一架,双方纠结多人,火药枪、刺刀、板状和棒子,武器齐全,堪称豪华,而结局,却是和了。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王朔客串的那个小坏蛋,小坏蛋这个角色是电影网友原创投递,王朔据说是因为虚荣客串这个角色,但因为拍那场群架的戏冻得要死而后悔不已。小坏蛋的原型大概是每个男孩青春期时都会听说过的某个大混混,胆大手黑,血债累累,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与其他无法考证的那些传说中的大混混想比,王朔客串的这个角色却显得有种七十年代的真实感,大概是因为小坏蛋死于非命的结局吧。
  接下来本来想说一个男孩的初恋,后来想想,应该说一下女人。一个男孩,他的青春期的热血是自童年时代起就一脉相承的,但对于女人的感觉是却是在青春期才开始萌动。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大概不会知道,他的热血将会随着自己的成年的告终,但对于女人的渴望,却会延续下,一直伴随自己的一生。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青春期男孩的群戏,剧中的角色大都是男性,除开斯琴高娃饰演的马小军他妈和其他的一些龙套角色,片中的女性角色就三个,宁静饰演的米兰,陶虹饰演的于北蓓,以及左小青饰演的张晓梅。
  于北蓓是这样一个角色,混迹在男孩堆里,性格大胆得至于风骚,原着中的于北蓓是容易得到的,原着中有个叫卫宁的角色就把她给睡了,而原着的主人公也想睡她最终却不了了之。在电影里于北蓓也是起到了给这群男孩进行性启蒙的作用,对于于北蓓而言,性是可以拿来开玩笑的,她不介意通过吻马小军来跟开玩笑。但最令人遐想的,莫过于她闯进浴室那一幕,几个男孩全裸地在浴室里洗澡,于北蓓提着电筒闯进来,被马小军用水管浇湿一身,女人的胴体若隐若现。于北蓓好不害羞,而羊搞“直了”,被刘忆苦狠扇一巴掌。
  对于性的态度,于北蓓是开放的,羊搞是萌动,而刘忆苦却是反抗却压抑的。我想起初中时的一个女老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身材丰满,喜欢穿裙子。那时她上课时,班里的男生喜欢向女生借镜子放在地上偷窥她的裙底,她知道却不以为然,偶尔通过她衬衫扣钮中的缝隙可以瞄见她白皙的胸部,每每不想看,却又忍不住看。
  我几乎可以肯定,我要是电影里马小军一伙的任意一人,绝对是不会喜欢上于北蓓这样的女生的。她年龄较大,性格又过于泼辣,虽然可以一起玩得很痛快,但终究是很难爱上这样一个女生。但我觉得,如果我是马小军,第一个能跟我好上的女生会是张晓梅。
  左小青饰演的张晓梅近乎于龙套,但这个角色与马小军年龄相仿,马小军与她相处起来没有负担,比之于于北蓓或米兰相处起来更显轻松。在电影里,张晓梅的戏份很少,在公安抓人之后在电影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柔弱的张晓梅使人心生怜爱,温婉可人,有点小羞涩,能和青春期男生走完一生一世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女生吧?
  我不禁脑补起剧情来,要是马小军和张晓梅后面还有交集,最终能和马小军在一起的大概会是张晓梅吧?不过在电影告诉我们的故事里,马小军的初恋是米兰,一个丰满得丰腴的女生,腰身和小腿都过于粗壮。以现在的审美观念,宁静饰演的米兰不能算是一个美人儿,虽然她带着婴儿肥的脸部着实可爱。
  米兰是马小军的初恋,可真要深究起来,米兰应该是马小军的梦中情人吧!在电影里,关于米兰,马小军的幻想和现实纠结在一起,绞成一团乱麻,让观影者分不清真假。以至于电影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时后,姜文一阵大笑后旁白才让我们焕然大悟:“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有这样勇敢过,这样壮烈过,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收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抓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
  马小军和米兰之间的很多事迹都只是马小军青春期萌动的一个梦,但我们这些观影人已经无法判断这是真是假,而且记忆谎造得多了,就变得愈加真实。而即使我们知道马小军在伪造自己的记忆时,对于后面马小军在雨中与米兰的相拥,以及马小军对米兰未遂的强暴,我们都无从判断真假的,但真假很重要吗,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吧。
  回想起来,我也有这样一个梦中情人,高中三年,她经常坐在我自行车车尾架上和我一同上下学,又一次她甚至伸手搂住了我的腰。她大概是我见过最美的女生,但我的记忆已经混乱,似乎其实她从没有搂住我的腰,坐我自行车的次数也没有那么多吧!
  为什么要伪造自己的记忆呢?大概是想自己的青春期不会显得那么不堪,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狐朋狗友,没有那么多的打架得胜的英雄事迹,没有那么多姑娘喜欢过自己,而我们的梦中情人,也没有那么完美。
  大概是成人世界的残缺,诱使我们怀旧我们的青春期,甚至不惜伪造自己的记忆,想想这样的精神胜利真的是十分的无耻,可是,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
  或许我们这群青春期已过的老男孩,正如片尾古伦木所骂:“傻逼!”

《阳光灿烂的日子》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阳光灿烂的日子》哪个男人不曾怀旧自己的青春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阳,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