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智取威虎山》之成败分析:英雄、情色、叙事、史实与横空出世

影视台词 > 影评 > :《智取威虎山》之成败分析:英雄、情色、叙事、史实与横空出世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智取威虎山》之成败分析:英雄、情色、叙事、史实与横空出世的正文:

  简言之,电影《智取威虎山》显然是2015年新年伊始所呈献给国人的一顿视听盛宴,这是一部大快人心之作,是当代中国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电影,它的横空出世极具标志性的时代意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新纪元的开始,它以扎扎实实的一切雄辩地昭告道:中国人终于知道怎样拍电影了!中国人终于知道怎样拍摄好电影了!中国人终于明白国际化的电影[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际化的商业电影跟民族性、地域性、国家与文明无关,它指的是国际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一种电影艺术原则、商业法则、游戏规则与基本理念,这种电影甚至在水火不容的欧美与中东皆能流通和普及。]——特别是商业电影是怎么回事了!
  显而易见,这一天的确来之不易,因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中国电影存在着一个令人叹息的断代期,这个断代期长达近40载之久,漫长的近40年中,虽然偶尔也不乏某种意义上的举世关注之作,但在总体上而言,中国电影并未取得质的突破,并未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进展。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不少电影节上频频获奖,然而,获奖与国际普遍认同的水准和实力并不总能划等号,而且常常还恰恰相反,它甚至会混淆视听。不容否认,此前,并未有任何一部中国电影真正打入过欧美的主流电影市场,并未有任何一部中国电影在世界市场能与欧美电影一决雌雄。不要说欧美了,甚至就连韩、日、印这些国家的电影,中国电影都极难击败之。上述事实足以支持本文前面所提出的“断代说”这一论断。 (电影www.diudou.com)
  也可能正是基于此,一大批电影人这些年来开始奋发图强,开始卯足经地苦苦耕耘和打拼,他们不负众望,以至于在2014年末、2015年初形成了中国电影的某种创作上的“井喷期”,在这批“井喷”热潮中,较有代表性的,当推吴宇森的《太平轮》及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这两部大制作电影。这是两部较为精粹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后者,这两部电影力作宛如两记重拳般地赋予这个时段以某种挥之不的印迹,两者实实在在地、实打实地为当代中国电影开辟了一条希望的征途。
  《太平轮》与《智取威虎山》两片有不少相似点。首先,两者所叙述的都是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历史故事;其次,两者都是以中国国内战争为故事背景;再次,两者都是以震撼人心的动作场面、特效与近乎完美的画面效果来取胜;第四,两者的导演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好莱坞的电影背景;第五,两者的导演又都是出自于香港,这使得两位导演在展开历史叙事时,能保持某种间离感,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历史;最后,十分重要但又是常常极易被世人忽略的,是两位导演都是非学院派的,都是靠苦苦自修和大量实战而修成“正果”的,这使得其作品往往更贴近电影受众的审美所需,更贴近电影的存在本质,也更具有国际市场所普遍遵循的电影法则与电影理念,亦即更具国际化风范。对《太平轮》一片的评析,请参见另外的文章。下面,本文仅就《智取威虎山》这部电影做进一步评析。
  倘若能用几个语词来形象概括《智取威虎山》一片的话,那么,也许如下几个词语会十分恰当:扣人心弦、高潮迭起、震撼人心、如临其境、逼真生动!不言而喻,剿匪这类题材,本来一直就以扣人心弦、惊心动魄取胜。因为这类题材中,往往都是我在明处,匪在暗处,且匪首往往又占据着险要的、甚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优势,那么,剿匪英雄们就需要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深入虎穴,以超人的胆量与机智勇敢的战斗,最后绝处逢生,险中取胜。这类作品,特别是这类影片中,主人公必须得是一个智勇双全之人、有勇有谋之人,有勇无谋或有谋无勇,抑或善谋不善断、善断不善谋之人,皆不胜任剿匪英雄一职。
  杨子荣已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了,而这又与当年的东北战场那种极端特殊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北,确切说来,它先后甚至同时拥有日、苏、国、共、匪这五股势力及其相应的军事存在,其情形之错综复杂,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匪帮之中,又往往是派系林立,他们常常是来无影无踪,这当然为剿匪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难度,加上天气极端寒冷(常常在零下三、四十度),深山老林中交通又不便,通信又受阻,凡此种种,使得剿匪一定是需要一波三折,甚至是需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杨子荣最后就是在剿匪中因天气奇冷致使步枪卡壳而不幸被匪徒击中身亡的)。也可能正因此,本片的源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一书在当年曾亲历过剿匪斗争的作者,才将作者名字冠之以曲波二字,这绝非偶然。
  片中,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而萦绕不息,而且在一波三折、险象环生之中,又层层推进,几乎不留任何喘息地将故事一步步推向了我侦察分队在大年三十夜在匪首座山雕庆祝六十大寿之际里应外合从而将之一举捣毁、消灭的总高潮。总体上,本片的故事脉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场戏:一为火车站与群匪之遭遇,二为座山雕群匪突袭夹皮沟,三为三十夜奇袭或勇夺匪穴从而将其一举全歼。这三场戏皆为重量级的,虽然激战之规模不同,但其惊险程度与紧张程度以及令观众身临其境的逼真程度却是基本等同的。
  特别是前两场戏,因为运用的特效较少,虽然不作为总高潮,但却给受众带来了显然更大的现场震撼与心灵冲击。这两场戏中,藉助特殊的镜头语言与调度,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动作场景,观众仿佛也成了剿匪分队中之一员,仿佛在与剿匪分队一起在执行着极其危险的任务,从而极大地强化了观者的参与感,以及对英雄们的担心感。可以说,仅凭这两场几乎无可挑剔的戏,本片就已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片子仿佛一把将和平年代中的今人,瞬间投入到了一种枪林弹雨的紧张场面之中及血与火的交织之中,进而将电影艺术的核心特性之一 ——使观众情不自禁地偷窥、隐身并进而参与其中——强化到了无以复加之程度。
  在这两场精彩纷呈的戏中,有一个特殊的细节颇值一提,那就是点射,即紧张万分中与扫射全然不同的、令人窒息的点射场景。通常,战争影视剧中,编导们为了营造气氛与效果,常常在激战之时会用扫射,而其实,在实战中,扫射往往是不成立的,是与实战不相符的。因为,一旦在不到十秒钟以内将弹夹中的珍贵子弹扫射一空的话,这往往会带来致命后果——即接下来,陈尸的便很可能是自己了!因为扫射者根本来不及换弹夹,甚至也根本就无子弹可补充了,缘此,在实战中,通常都是用点射的。《智取威虎山》一片在此方面就做得十分到位、成功。枪弹的点射在这两场戏中贯穿不息,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战斗的逼真感及侦察分队队员们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化表现。以上是从现场感、逼真度与职业化的角度来讲的。从心理学与声学的角度来讲,片中那种清脆的、铿锵有力的枪弹撞击出膛的极为迅疾的这一物理过程之不断作用,与心脏跳动的切身感受,及其所发出的清晰脉动声响,又是极为相似的,甚至是恰相共振的,从而,片中这两场戏在故事情节上扣人心弦的同时,在心理上、生理上与声学上又再次紧扣脉搏,令人如临其境而欲罢不能。
  从叙事和情节上讲,围绕上述三个核心看点而徐徐展开的情节还有许多,包括编导精心虚构的一个抢来的极具色欲诱惑力的压寨夫人,及其同样也是虚构出的她的一个跟侦察分队邂逅的“野孩子”——小栓子,这两个人物的引进有多大必要性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必要性并不大,甚至这些情节的引入极大地削弱了主题,冲淡了故事的紧张性与特殊行动的专业性。就算是不考虑故事的严肃性及特殊行动的专业性而可以加些调味品性的东西,片中,“压寨夫人”这个人物的一系列行为也是近乎于荒唐而站不住脚的。试想,一个抢来的、无辜的良家妇女怎么可能假戏真做呢?就算她现场看上了电影中一点也不帅气、一点也不英武的杨子荣,那她为何又要置双方于死地,而不另寻机会与杨偷情呢?电影中所设计的情节,显然与真实生活相悖,这不能不说是编剧以及导演理念上的一大败笔。“美人点缀英雄”一定要恰到好处,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其实,英雄如果足够英雄,也不一定非要有美人来点缀。片中,较之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首长203——即侦察小分队指挥少剑波就无美人点缀,而这不仅丝毫没有妨碍其英武与果敢,反而使人物更为真实、饱满而难忘。
  当然,上述败笔还不是更要紧的,更要紧的显然是影片对“智取”这一核心理念未能讲述清楚,同时,片中的核心人物杨子荣的表演者之选择,也可能更不恰当(比如杨被涂成黑眼睑,年龄偏大太多,又缺乏军人气质与机警)。所谓“智”,主要意指的不外乎是“机智”、“智慧”、“智谋”等,即主要表现在智商和智力方面。片中的动作场景和特效场面倒是令人视界大开,在玩枪、耍刀方面,每每令人拍案叫绝,而在玩智商方面,显然着墨远远不够。
  试想,对于见过无数世面而老奸巨猾的座山雕而言,处于大兵压境并已是势如危卵中的他,怎么可能仅凭一个突然从山下闯入的陌生人——杨子荣的自我表白,在没有一个旁证的情况下,就完全信以为真,并当即就令其做了第九大金刚,从而轻易让杨子荣进入其核心“领导层”了呢?不错,可能您会说,片中不是为此刻意设置了“色诱”与“军事演习”这两场戏来试探杨子荣,他不是都通过了吗?“色诱”一场戏,前面已分析过,真正的座山雕是绝不会干出此类“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的。而“军演”一场戏中,杨子荣在用望远镜看到进攻山寨者不像是自己人时,便急忙夺过重机枪而扫倒了一大片匪徒,并在排在其前面的、本就对其心存疑虑的权势更大的金刚,反复大声命令其停止射击时,杨还继续抗令射击,从而致使匪徒发生重大伤亡。不言而喻,初来乍到的一个新人闯下如此大的祸端,一点也没被怀疑,一点也没被追究,甚至一点也未被报复和严惩!于情于理绝对说不通,绝对难以令人信服。
  特别是最后时刻的“智取”,片中的情节不太像是智取,倒有点像是“奇袭”、“突袭”、“勇夺”,“强攻”、“以暴制暴”,带着当今时代所特有的、强烈的“反恐”色彩!而不太像是发生在二战刚结束,人民解放军(早期四野)尚处在弱势群体状态之时的那种历史情形。片中,传奇英雄杨子荣对最后的胜利所发挥的作用显然不大,似乎没有他,“奇袭”、“勇夺”、“强攻”也照样进行不误,杨的作用仿佛主要表现在发动突袭之前,通过藏在从山顶滚落下山崖的、被其击毙的栾平身上的简要情报,告知三十夜可从鹰嘴山未设防的后山的悬崖峭壁攀爬上。其实,这样的情报并无价值,在座山雕所盘踞的大雪封山的、万丈悬崖的后山,本就不需要设防,不用侦察,也知道此处不会设防——特别是在小分队从未从正面进攻过的情况下。其次,杨的作用和价值仿佛主要表现在与座山雕的个人对决上,这种情形编导唯恐还不够过瘾,于是又增加了一种全新的某种后记似的版本。在这个“导演加长版”中,杨子荣只身与驾机在雪峰隧道中欲狗急跳墙、奋力逃亡的匪首座山雕扭打在了一起,且始终又夹杂着一个行为有些异常的、被抢来的压寨夫人——她似乎愈发暗恋初来数日且模样平平、表现平平的杨子荣,一时间,正反双方在生命处在千钧一发之际,仿佛是在为了争夺一个美人而大打出手。虽然这场戏的不少特效都做到了国际化的技术水准,从而令人大饱眼福,然而,这对主题而言,特别是对本就不甚突出的“智取”这一核心理念来讲,委实不能算作是一种高招、妙棋。
  假定片中编导刻意为杨子荣设计一两场诸如令群匪“引蛇出洞”或者将之“调虎离山”的戏,或者在三十夜的群匪们的酒中放些蒙汗药之类的戏,或者给群匪们频频劝酒从而令其酩酊大醉的戏,或者借压寨夫人令群匪们自乱军心,甚至自相残杀,而后乘此机会再里应外合等等。总之,片中小分队队员们所干的事情,颇似当今美国海豹突击队或传说中的007所干的事情,而不太像是当年处于半正规状态之军队中的一支小分队干的事情。片中的小分队从精准射击、白刃格斗、爆破、冒死卧底,到高山滑雪,到空谷“飞跃”,到雪夜攀岩,到对轻重武器包括坦克车在内的熟练驾驭和使用,仿佛每个人都是万里挑一的特种兵,都是个人全能冠军。实际上,不要说在当时了,即便在当今,这样的“神兵”,一个国家顶多才有一支这样的百人规模的特种部队——譬如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的阿尔法特种部队等,更多的国家一支都还没有。
  严重失实与失真之处还表现在,我侦察分队仅靠近40人的极小规模,在无红外线夜视仪、手电、耳麦联络、防弹背心与头盔、重武器、***炸药等必备设备与器材,特别是在无任何一个熟悉地形的当地向导的引领下,仅凭一张绘制得非常不专业的私人(杨子荣)手绘地图,就能在漆黑的雪夜爬上万丈悬崖并摸进戒备森严的暗堡、暗道错综复杂且布满暗器的庞大匪穴,从而将四、五百之众的凶悍无比(不少人还身怀飞刀等绝技)且在火力和弹药补给上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一直拼死抵抗到最后一刻的群匪全部歼灭,而同时,己方却几乎无一阵亡,一些人只是挂了点小彩!显然,这样的故事只能是虚构,而绝对不会发生在现实当中。倘若当时果真是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那么,较为可取同时也是较为科学而真实可信的做法应是,从近40人的小分队中挑选出一支由七、八人组成的身怀绝技的敢死队,由他们从后山的万丈悬崖下摸黑攀上山顶,趁其不备夺下正面的主要寨门,并切断寨门与匪首总部的通讯,而后小分队迅速从寨门进入寨中,夺下主要火力点,在与群匪对峙的同时,通过发报机及时召来大部队(团级或旅级规模),在这种情势下,才能里应外合,将群匪全歼,也只有这样,在逻辑上、情理上才是令人信服的。
  也就是说,在我们为片中精彩纷呈的动作场面,及为侦察分队队员们无所不能的超强个人能力激动不已、情难自控的同时,编导们是否也能注意一下真实性的问题与可能性的问题?实际上,编导在上述两个方面稍微控制一下,而在“智取”方面再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那么,可以相信,本片无疑会成功得多,可信得多,甚至可能会化为一部经典电影。
  再者,就是编导为了凸显匪徒们的气焰与阵势,将其所盘踞的巢穴之规模营造得过大,过火,过于自动化、过于现代化了。片中所营造的那种情景与氛围,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德国纳粹的一些深藏于幽深大山中的军事设施能够达到,其他国家,包括美苏在内当时都绝无可能,因为当时只有德军才具有那样的科技实力和严格的操控能力,一群乌合之众是绝对操控不了那样的军事“王国”的。片中的一些场景仿佛是在遥远的年代、相对极为落后的历史条件下,打了一场近乎当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反恐战争或局部战争。
  虽然尚存上面所述的诸多缺憾、不足甚至硬伤,然而瑕不掩瑜,《智取威虎山》一片作为当代中国一部极为出色的电影作品却是无可争议的,它的问世与诞生,对当代中国电影而言,甚至具有着某种里程碑性的意义,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
  首先,从美学与精神上来讲,本片透着一种强烈的、挥之不的英雄主义色彩与情结,塑造着一种正义的形象,投射着一种正气与正能量。虽然不少地方有些过度夸张并因此有些失真与失实,然而,纵观全片,电影的意愿与诉求总体上是良好的,在一个价值崩析、举世为经济所奴役因而日益匮乏鲜明色彩与反差效应的特殊时代,本片的涌现,不啻为一种鲜活力量之登场亮相,它仿佛昭告世人道:英雄并未消逝,甚至英雄尚未走远,只要满怀英雄之浓浓情结,他就可能随时跃然于眼前。
  其次,从电影艺术的特质、特性与基本元素构成上来讲,《智取威虎山》一片也都达到了一种相当难能可贵之程度,它遵循的是一种国际化的电影游戏规则与市场法则,它在它所擅长做的一切方面,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它一点也不想弄虚作假,一处也不想偷工减料,它的每一个画面细节都力求完善,它诉求的是一种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片子的总体感觉是严谨求实且作风硬朗!它吸纳了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密码与优良作风,抱着敢打硬仗、敢打恶仗、敢打大仗的雄心,做了一件极具表率意义与启发意义的事情,它的创生甚至都是震荡性的,就国际商业大片,特别是动作、战争电影这种类型电影而言,其情节上的起承转合、高潮迭起,产品上的精良制作,技术上的高端展示,认知、语汇与节奏上的精准把握,凡此种种,均赋予了本片以非同寻常的品貌与特质。一句话,本片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之艺术本质与国际特质,就大制作电影或曰大片来讲,它为久处迷途中的当代中国电影开辟了某种前进的航向。
  再次,就区域与版图来讲,比如就当今亚洲电影来讲,较之十多年以来在整个亚洲一枝独秀的韩国电影,特别是足以与好莱坞分庭抗礼的韩国战争电影而言,《智取威虎山》一片也毫不逊色,它在为中国电影业披荆斩棘、开辟前路、树立标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亚洲的电影原野。对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来讲,当今的战争大片,也许是最能抚平人们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这种硝烟弥漫的战火场景与特殊氛围被营造得越甚、越烈,那么,这片特殊土地上的人们对战争进而对历史文化就会增加更多的认知与反思,特别是像《智取威虎山》与《太平轮》这样的优秀电影作品。
  综上,本文对《智取威虎山》一片的各项水准与指标打分如下(打分仅代表本文立场):
  导演:98分
  编剧、改编:60分
  摄影:90分
  特效:98分
  气氛渲染:95分
  配乐:80分
  录音:75分
  造型、化妆:60分
  表演:少剑波90分、座山雕90分、小白鸽(女卫生员)70分、小栓子70分、杨子荣55分
  
   2015年元月于北京

《智取威虎山》之成败分析:英雄、情色、叙事、史实与横空出世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智取威虎山》之成败分析:英雄、情色、叙事、史实与横空出世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智,出世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