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歌厅》鲍勃.福斯编织的戏梦人生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歌厅》鲍勃.福斯编织的戏梦人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歌厅》鲍勃.福斯编织的戏梦人生的正文:


   鲍勃.福斯虽然只导演过5部电影,但依然不妨碍他跻身为好莱坞最优秀的导演之列,来看看他的成绩吧,《歌厅》荣获1973年奥斯卡8项大奖,鲍勃.福斯更是击败科波拉的《教父》拿下了最佳导演;《浮生若梦》摘下1980年的戛纳金棕榈;《列尼传》、《情难舍》分获戛纳和柏林最佳影片提名,几乎部部经典。
   20世纪30年代,纳粹在德国逐渐兴起,历史大变革前夜的柏林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的中心之一,风云际会,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虽被裹挟在历史潮流中但仍心怀梦想,歌舞女郎莎莉梦想成为一个电影明星,并为此结交和逢迎着一切有可能帮助她实现梦想的各类人物,英国来的英文教师布莱恩和莎莉是同一屋檐下的租客,二人渐渐滋生了若有若无的感情,但同为过客似乎两人谁也没将这段感情当真,直到他们俩遇到一位富家公子并展开了一段奇特的“三角恋情”。故事的副线是一位穷困潦倒的浪荡哥儿攀附富家女,本是只为求财的虚情假意最后却假戏真做把自己陷了进,却也成就了一段真心姻缘,两人犹太身份的遭遇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纳粹势力在德国扩张的阴影。
   动听的歌曲和悦目的舞姿保证了歌舞片这种类型电影极佳的视听效果和娱乐性,难题在于如何将歌舞和剧情进行融合,或更进一步借助歌舞提升主题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歌厅》无疑成为了这方面的典范。歌厅作为影片的主题和主要场景是反映那个时代特征的鲜明注脚,各色人群聚集,光怪陆离、醉生梦死。得益于鲍勃.福斯歌舞演员的出身,作为影片重头戏的几场歌舞表演精彩绝伦,酣畅淋漓,给影片增加无限魅力同时又恰到好处地推动着影片情绪的发展。
   开场的“welecome”点明了柏林在这个特定时代的巨大包容性,也赋予了故事无限的可能性;“money,money”是那个时代粗俗而准确的最强音,隐隐暗示了男女主人公貌似美丽实则没有希望的爱情;结尾的“cabaret”则准确的表达了那个时代大部分底层小人物的无奈心声,管它世事如何变幻,人生苦短,我辈只要醉生梦死,爱情,曾经拥有,终不能长久,不如大家一起人生如梦。虽然影片的主旨有虚无主义的嫌疑,但似乎这也是男女主人公唯一合乎实际的结局,如同相识时一样,我们挥一挥手,带走一片相思与哀愁。歌照唱、舞照跳,世界不会因为你我的分别而放慢或加快进化与堕落的节奏。
   和传统的歌舞片制造表面繁荣的欢乐景象不同,《歌厅》将歌舞场面固定在歌厅的场景中,在叙事的过程中将歌舞平行剪辑进来,有种象征蒙太奇的意味,华丽的歌舞,在这部电影里,不再只是点缀,而变得比以往更有意义,是升华了的表意部分,强化了故事中的几个关键点,又不破坏叙事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方式只有电影能够实现。这种表现手法在70年代具有极大的开创性,这也许是当年鲍勃.福斯可以再奥斯卡上击败科波拉的《教父》的原因。丽莎.明奈利当年凭本片夺下影后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无论是歌舞部分还是正剧部分,她完美的诠释了这个放荡且肤浅的歌女,而配角方面,乔尔.格雷实在是太强悍了,他的表演全部是出现在歌舞桥段,且扮成小丑,自始至终未以真面目示人,但是表现力十分惊人,张力十足,外放戏完全到位,反正在我看来,整部影片表现最抢眼的就是他了,甚至压制了女主角丽莎的发挥,他这个男配的小金人的含金量十足。

《歌厅》鲍勃.福斯编织的戏梦人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歌厅》鲍勃.福斯编织的戏梦人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歌,人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