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往日情怀》影评:怀念那逝的时光与爱情

影视台词 > 影评 > :《往日情怀》影评:怀念那逝的时光与爱情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往日情怀》影评:怀念那逝的时光与爱情的正文:


   《往日情怀》根据亚瑟.劳伦茨的小说改编,是好莱坞出品的爱情片中少数具有浓厚政治意味的作品,也是当时具有知识分子味道影片中的代表作。影片把世界政治背景折射在普通生活中的个人身上,以此来表现个人之于社会大环境下的悲哀。
   1937年,正就读于康奈尔大学的本片编剧亚瑟.劳伦茨经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凯蒂.莫罗斯基介绍参加了席卷整个校园的反西班牙内战活动,虽然两人终究失了联系,可当年群情激昂的集会和罢课场景一直让劳伦茨念念不忘。他决定根据这段经历构思角色和故事,却对其他内容无从入手。劳伦茨想起一位曾鼓励他创作剧本的文学老师认为他对对白很有天赋,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设计出发生在女主人公与其大学老师之间的一场危机,女主人公酷爱的是政治而并非文学。在出身背景的影响下,劳伦茨认为女主人公必须是一名犹太人,而且满怀对不公待遇的义愤。在劳伦茨看来,现在是时候让犹太女性成为好莱坞主流电影的主人公,因为芭芭拉.史翠珊是演艺界最成功的犹太女星,而凯蒂.莫罗斯基正是为她而写。亚瑟.劳伦茨与芭芭拉.史翠珊相识已久,早在1963年,芭芭拉.史翠珊就曾出演过劳伦茨的百老汇音乐剧《I Can Get it For You Wholesale》。
   制作人雷.斯塔克在洲际航班上看到了亚瑟.劳伦茨完成的剧本大纲,飞机着陆后,他立即致电给亚瑟.劳伦茨告知投拍意向。因为亚瑟.劳伦茨对1969年的《他们射马,不是吗?》印象深刻,所以他极力推荐西德尼.波拉克执导本片。虽然雷.斯塔克对西德尼.波拉克担纲导演热情不足,可西德尼.波拉克向他保证能争取到罗伯特.雷德福的加盟,考虑到扮演哈贝尔的最初人选瑞安.奥尼尔已经与芭芭拉.史翠珊不欢而散,两人合作难免是非不断,雷.斯塔克同意由西德尼.波拉克执导本片。亚瑟.劳伦茨后来后悔推荐了西德尼.波拉克,因为后者要求哈贝尔的戏份与凯蒂平分秋色,而且在影片拍摄期间,他莫名其妙地让罗伯特.雷德福远离亚瑟.劳伦茨。当剧本终稿出炉后,发现自己创作的内容已经所剩无几的亚瑟.劳伦茨愤然退出,尽管之后有11位编剧相继接手,可充满漏洞的剧本仍无法让芭芭拉.史翠珊和罗伯特.雷德福满意,为了让亚瑟.劳伦茨重新归队,制片方只好同意支付惊人片酬。
   背景为美国5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剧情描写芭芭拉.史翠珊和罗伯特.雷德福两位男(哈伯)女(凯蒂)主人公,一个是在校担任青年政党联盟主席,另一个是热衷运动和写作的才子,他们在大学校园相识,而到相知相爱,最后却因为彼此间个性和政治立场的差异而分手。历经多年后两人再次重逢,回首往事,不胜感慨。西德尼.波拉克在执导该片时,着重提升影片的思想性,巧妙地把时代气氛与个人冲突加以揉合,欣赏起来也颇有回肠荡气之感。 芭芭拉.史翠珊和罗伯特.雷德福的联袂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该片的可看性,虽是爱情故事,背后却又有严肃的政治议题。片中的时代正是人人自危的好莱坞白色恐怖时期。亚瑟.劳伦茨执笔的剧本、马文.哈姆利奇替本片谱写的主题音乐双双荣获最佳歌曲和配乐两项奥斯卡奖,由芭芭拉.史翠珊演唱的“The Way We Were”已成为经典曲目。
   回忆里逝的日子总氤氲着一丝温热的薄雾,透着柔和的光,散发出若隐若现的甘草香,就像故事一开始那座仿佛完全融化在浓情光影中的纽约大桥,和那首永远能敲打心头的老歌《The Way We Were》,是躲在回忆角落中那破碎却闪着柔光的微笑,无奈却永存温情。1937年的美国处在政治的尴尬局面里,冷眼旁观的态度激起了不少热血青年的抗议,凯蒂是其中的领军人。女人一旦和政治挂钩就意味着毫无情趣可言,所以凯蒂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雷厉风行,还有点愤世嫉俗,而芭芭拉.史翠珊饰演的这个角色也没为她带来太多的姿色。因为对政治话题的偏见,影片一开始并没能太吸引观众的注意。可当画面定格在凯蒂重遇哈伯后那顿时柔和下来的眼神,上扬却温暖的嘴角,观众的心似乎也被她拨动了。
   爱情在还没有确定,互相揣测试探时是最美好的,就像一个慢慢被挖掘的宝藏,永远有让你想象不到的惊喜。在那个政治与自由混淆纠缠的学生时代,两人的生活各有各的春风得意。当高大帅气的哈伯在各项体育运动中挥洒着汗水吸引女孩的时候,凯蒂往往忙于印刷各种政治传单。本不该产生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各自的锋芒毕露开始互相关注。在一次学校舞会上,哈伯邀请凯蒂共舞,那短暂的五分钟里既无交谈也没有亲吻,却为彼此的人生埋下了注定发生的爱情。此时的画面,散发着柑橘般的柔和暖光,软软酥酥地带你游走在凯蒂的回忆中,跟着她沉醉跟着她甜蜜。而罗伯特.雷德福饰演的哈伯那无以伦比的面庞,柔软膨松的金发,让我领会到童话中的“白马王子”的真正含义,舞会中的他有着目眩神迷的魔力,他的完美令人心潮澎湃。
   “世界真小,不是吗?”舞步带着我们回到毕业后,凯蒂重遇哈伯的那个酒会上。望着昏昏欲睡的哈伯,她不禁伸手拢了一下他耷在前额的头发,爱意漫溢。这个睡意朦胧却依然光彩照人的大男孩竟然意外回到了她的视线里,凯蒂忐忑却甜蜜地笑了。在把酒醉的哈伯扶回自己家后,凯蒂脱了自己的衣服躺在了暗恋许久的男人身边,这个醉酒的男人此时已人事不知,但她清楚地知道,这么多年后,留在心底的一直是他。哈伯几乎忘了两人间曾经那段若有若无的情愫,第二天清晨酒醒后的他,面对正为自己熨衣服的凯蒂,显得有点惊慌失措,他弄不懂这个女孩为什么要为自己做这些。他穿上衣服逃似地跑开了,在楼梯上他礼节性地说了句“不好意思打扰了”,凯蒂却若有所失地说“没关系,我喜欢听打鼾的声音。”这句话好像唤起了哈伯沉睡的记忆,他开始想起了凯蒂究竟是谁。几天后凯蒂接听了一个令她兴奋不已的消息,哈伯没地方住,他希望能在凯蒂家借住几天。
   曾经很疑惑作为着名歌手的芭芭拉.史翠珊怎么可能在电影界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当看到凯蒂战战兢兢用极快的语速告诉哈伯,为了迎接他的到来所作的准备时,却深深折服于她的魅力。她的表情可爱得让人没办法不留下来吃这顿饭,就像剧中的哈伯,一言不发地直盯着这个有点傻气的女孩,最后终于冒出一句“那馅饼你决定怎么做。”那一刻的哈伯应该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女孩,这个热爱总统罗斯福的女孩对他的爱也是那么地认真而纯粹。有爱滋养的日子,走路都是带着风的,在哈伯与凯蒂的亲吻中,画面闪过了他们之后的快乐时光,海边漫步、林荫小路上的嬉戏,幸福好像浸满了他们每一个细胞。可这一切在凯蒂与哈伯的朋友两次聚会后几乎被完全摧毁。哈伯依然和大学时的那帮朋友混在一起,他们依然遵从并享受于现实给予的一切,依然嘲笑凯蒂这一类热衷政治的梦想主义者。第二次的聚会里,凯蒂受不了他们取笑罗斯福的逝世,愤然出言反驳,不想却激怒了哈伯。在一番争吵后,哈伯说出了两人一直清楚的事—— “我们可能根本就不适合!”
   哈伯并不是一个恶俗的人,他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编剧,但政治让他厌倦,他需要无惊无险的生活,就像多年前他在大学里那篇文章里写的一样“我们都需要改变的理由,可真等到改变时,不是来得太迟,就是我们已变得太懒。”他的生活经不起凯蒂这么激进地刺激,他爱她却不愿为爱救济。政治让凯蒂固执得强悍,爱情却让她能放下任何面子与计较。她哭泣着打电话给哈伯说:“我明白我自己,我不太精明,又没什么钱。我真心的朋友也不多,算下来就你这么一个。你说我们不合适,真的让我很难过,我睡不着你能来陪陪我吗?” 真的震惊于凯蒂的勇气,因为这是让多数人永远无法说出的话,坚强如她竟可以为了爱如此谦卑,原来爱也是一种可以坦然坚持并争取的理想。哈伯来了,一夜的长谈让他们愿意忘却各自的不同,只为了爱而在一起。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凯蒂与哈伯很幸福,凯蒂甚至快做妈妈了。可人类的爱情永远不可能如此纯粹,相爱的甜蜜会变淡,生活的摩擦却会在时间中火星四溅。这时 “理想”会适时而出,因为在选择不爱的理由中,它是最冠冕堂皇的一个。它的出现让爱情无语,让爱情宁愿躲到回忆的深谷里徘徊。其实凯蒂一直的努力只是在让时间走得慢些,但分手终究会来,就像他们从来就不同的爱好——体育和政治。几年过了,纽约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战争的阴云没有完全消散,但人们依然是各忙各的。凯蒂在街头重逢哈伯。哈伯成为了电视剧编剧,有一个不太说话的漂亮妻子,而凯蒂剪了短发,正在街头宣传禁止原子弹。“你从来都没有放弃”哈伯的感慨发自内心,凯蒂用手拢了一下哈伯的头发——就像过那样,这些年来凯蒂嫁给了另一个人,却依然抚养着她与哈伯的女儿。“你应该看看你的女儿,她漂亮极了,你一定能以她为荣”,“我不能,不能看她,你知道的”哈伯难过地抱住了她。在如水的时光中,他们只能默默地漂流,任一切在自己身后随波摇荡,而不敢回头,因为深知那轻轻的一瞥,好不容易得到的现世安稳又会烟消云散。
   哈伯因为无法忍受凯蒂对政治的热衷,而离开了她,虽然他的眼神中有着万般的不舍。嫁给他人的凯蒂,把爱灌注到了女儿的身上,那是他们爱情的延续。记忆里的所有微笑与泪水的片断都被小心地收了起来,惟一留下的是对岁月的感激,就像那又一次响起的《The Way We Were》,因为一切都回不了,也因为一切始终都没有真正被改变。爱存在的形式有很多种,或许其中之一就是离别。
   香港导演林奕华曾撰文谈到自己对《往日情怀》的感受——“当大部分人都把《乱世佳人》推举为美国(甚至全球)爱情电影史上的首席之作时,西德尼.波拉克在1973年导演的《往日情怀》才是我的真命天子。一直以来认同爱情片必须俊男美女才能获得观众青睐的我们,怎会想到帅哥与“丑女”竟会造就如此经典?男主角是罗伯特.雷德福,着名的金童子;女主角是芭芭拉.史翠珊,大众公认的丑小鸭,而且她所变成的天鹅不会是在容颜上却只有在歌喉里。这样的女才郎貌,被波拉克“量身定造式”地编成相爱不能相守的故事,女的凡事要求做到最好还不足够,更要别人也跟她一样;男的信奉一切随缘,出力可以,但太辛苦就不必了。二人互相吸引是在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欠缺,然而相处下来,女的明显太自我,男的无疑太随俗。分手后的若干年在街头重逢,那一幕的黯然、无奈、凄楚和“女儿当自强”,足以让波拉克的名字长久烙印在我心上.”
   1973年,美国人被越南战争拖得筋疲力尽,尼克松总统卷入“水门事件”曝光后,美国人对越来越恶劣的局势感到困惑不已。《往日情怀》这部影片在秋天上映,展示了一个更单纯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美国,从而使美国人获得了一次浪漫的享受(当然,影片给人们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单纯而无忧无虑的过已经一不复返了)。影片的主题曲极为浪漫,出现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由马文.哈姆利奇、艾伦.伯格曼及玛丽莲.伯格曼创作。歌曲以轻柔、流畅的低吟浅唱开始——“回忆照亮了我心中的角落”,当“那些朦胧如水彩般的回忆”出现时,银幕上出现了平静的、阳光灿烂的三十年代大学生活画面。当芭芭拉.史翠珊心酸地唱道“还能像从前一样那么单纯吗?还能有时间重写每一行每一句吗?”听众被她完全迷住了。这些旋律在人们心头萦绕,歌词在胸中回荡,芭芭拉.史翠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歌曲登上排行榜第一名,另外推出的电影原声唱片和《往日情怀》专辑也大受欢迎。
   这部影片成为票房之冠,芭芭拉.史翠珊获得了她最渴望的东西:对她精彩表演的赞扬以及随之而来的奥斯卡最佳女演员提名。芭芭拉.史翠珊在她职业生涯中从未像此次这样感受到如此完美的协同效应(尽管1994年的音乐会与之接近)。她登上了唱片排行榜之首——谁会在乎这些歌是不是过时了,反正唱片卖得很好!她成了票房女王,她的表演受到了公众和评论界的一致赞誉。在1974年的这个时候,芭芭拉.史翠珊的确成了“世界上最伟大、最耀眼的明星”。获得了令人欣羡的地位后,芭芭拉.史翠珊开始考虑如何将她令人惊叹的成功继续下。她的答案十分出乎人的意料,事实证明,这个答案对她事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往日情怀》影评:怀念那逝的时光与爱情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往日情怀》影评:怀念那逝的时光与爱情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往,爱情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