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

影视台词 > 影评 > :《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的正文:


  极致是天才的也是病态的
  ———《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
  
  关于爆裂鼓手,网上大概两种舆论倾向,一者是赞扬这个影片的励志精神,对主题的定义大概可以用Fletcher在酒吧说的一段话来还原:“英语里在没有哪两个词,比“good job”更害人的了。”我们应当有更高更极致的追求,应当突破自己。
  另一者是认为这个影片十分黑暗,压抑,丝毫不励志。
  私以为观影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汲取到什么完全是非常主观的。所以有人说电影成就之时,导演是失话语权的。就爆裂鼓手而言,我觉得两个观点都有可取之处,都是有理且能佐证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电影主题是不唯一的吧,比如我同时能感受到它的励志和黑暗。
  一、为什么说这个电影是励志的
  初看完的时候我也热血沸腾,片尾solo很帅气,剪辑紧凑。大概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故事非常的好莱坞式励志。一个大师级别的老师Fletcher遇上一个有天赋的学生,他栽培他、锤炼他,虽措辞严厉,要求严苛,但用心良苦;再看主角Andrew,有天赋,心有猛虎,有拼劲,非常地努力。经历种种曲折,Andrew终成大器,可谓千里马终遇伯乐,画面太美。
  至于如何影片是如何描绘Fletcher的严苛和Andrew的努力,我觉得基本没什么好扒的,全局“所有人”都被Fletcher骂的半死。(诶,那个可怜的吹号子的小胖子啊)通过激进的语言和学生们对Fletcher的害怕,一个魔鬼导师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关于我们的男主,还是有些话想说,爆裂鼓手的创作团队是多想表现我们的鼓手是有多努力啊!影片中出现了四次Andrew流血的画面,贴图:(额,贴不了图)
  可移步微博:http://weibo.com/p/1001603805402096652551
  
  影片为了刻画这样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Andrew,用了两种方式,一是描写他与家人、女朋友的生活,以示其决心;二是非常具有画面感地刻画他有多么努力,以示其毅力。鼓槌让手磨起皮,留下血,鼓手只是撕开一张创可贴,贴在虎口上,继续练习;他用冰水给发烫流血的双手降温止血,然后继续练习;甚至男主都出车祸了,他还是选择跑回舞台,甚至明知道演出已经搞砸了,他还要颤抖地捡起掉在地上的鼓槌,可谓是在用鲜血祭奠作为一个鼓手的一腔热枕啊,不可谓不煽情。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我自然而然地以为师徒二人在酒吧别后重逢,Fletcher动情地道出自己的意图后,Andrew因此而释怀,两人虽有矛盾但仍惺惺相惜。接着Fletcher顺理成章地邀请Andrew参加JVC, Andrew答应,最后二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收获掌声,一笑泯恩仇,然后,完。
  
  二、为什么说这个电影黑暗呢?
  
  
  然而影片的确不是这样发展的。
  在登台表演的时候,Fletcher临时换了曲子,
  乐队的其他成员都从容不迫地拿出新曲的谱子,
  而男主就楞了啊,因为他根本没有练过这个曲子啊。
  (恩,此处应有图)
  
  让我们回到酒吧这段,一个Fletcher的仰拍特写,
  仰拍把Fletcher表现得那么高高在上,
  甚至给人的感觉是有点阴险的,
  所以我觉得这时候的Fletcher,
  大概已经在打起复仇的算盘了。
  (此处应有图)
  
  而此时给Andrew的虽然也是一个仰拍的特写,
  但和Fletcher给人的感受则是完全不一样了,
  Fletcher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
  而Andrew则有种惊慌失措的神态。
  (此处应有图)
  
  
  演出开始前,Fletcher对乐队的所有人说:“今晚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底下的观众一个电话,你就能成蓝点唱片的签约乐手、EMC客户、林肯中心核心,但如果你玩砸了,就考虑换行吧,因为这些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过目不忘。” 当然我相信这段话单纯是讲给马上要出糗的Andrew听的,Fletcher要毁了Andrew的音乐生涯,试想Fletcher是一个多么严苛,对表演多么精益求精的人,他为了复仇甚至是不惜毁掉自己的演出的。
  
  
  Fletcher说:“你当我是傻逼么?我知道是你。”
  很明显Fletcher早就知道那个让他被迫离开
  Shaffer的人是Andrew。
  (此处应有图)
  
  
  在酒吧里,Fletcher和Andrew有这样一段对话:(贴出来如下)
  ———————————————————————————————————————
  F: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我不在Shaffer了
  A:我听说了。你辞职了?
  F:不是。有和肖恩一届的学生家长,说了些关于我的话,我以为出了阿谀奉承意外,大家最多也就会说我比较神秘吧。很好笑吧?我知道我树敌不少。不过我还在指挥,今年的 JVC音乐节请我回了。过两周会带着自己的乐队做开场表演
  A:挺好的啊
  F:还行吧。说实话我觉得人们根本不知道我在Shaffer做的是什么,我不是指挥的,弱智也会摇摇胳膊控制节奏。我是逼他们突破自己的极限的,我相信,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不然只会浪费掉下一个Louie Armstrong,下一个Charlie Parker,我给你讲过Charlie Parker如何成为Charlie Parker的故事吧
  A:Jo Jones朝他脑袋上砸了个钵。
  F: 就是这样。当时的Charlie Parker还年轻,萨克斯吹得很好,一路拼到淘汰赛,然后玩砸了,Jo Jones差点没把他脑袋削下来,Charlie Parker回到后台受尽奚落,那天晚上哭着入睡,但第二天起来,他做了什么?PRACTICE,practice and practice,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再也不能被任何人嘲笑,一年后他回到舞台上,吹出了有史以来最他妈牛逼的独奏,所以你想一下,如果Jo Jones只是说“还可以”“挺好的”“good job”然后Charlie回想“老子吹得不错”,那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没有《bird》,那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悲剧,但是现在大家就只想要这样,还都纳闷为什么爵士将死,跟你说吧,你看看每家星巴克里摆的爵士专辑就懂我的意思,英语里在没有哪两个词,比“good job”更害人的了。
  A:那就没有个界限了么,比如。。。你逼得太狠,下一个Charlie Parker反而气馁退出了
  F:不会的,怎么会,下一个Charlie Parker永远不会气馁。事实是,我从来没有过自己的Charlie Parker,但我努力了,我他妈真的努力了,这一点就已经比多数人走的远多了,而我永远不会为自己努力过而道歉
  ———————————————————————————————————————
  有没有觉得影片画风一转,变得有点阴暗了呢。
  不如我们把结尾划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Fletcher让Andrew出糗
  第二部分:Andrew奋起还击
  第三部分: Andrew真正的爆发,Fletcher和Andrew两人如入无人之境。
  
  之所以这么划分呢,是希望借此揣测导演意图,
  第一部分:Fletcher成功的让Andrew很难堪,下面观众也是目瞪口呆,因为实在是太糟糕了啊,Andrew的爸爸连忙跑上台给了儿子一个大大地拥抱,当然如果影片就此结束,也无不可,就是个十足黑暗的结尾,比如《一级恐惧》 。
  不过影片没有这么结束:
  第二部分:Andrew重返舞台,用自己的鼓点带动全场,完全无视Fletcher,两人十分不悦地互道fuck问候对方。这是Andrew的反击,此时的Fletcher是非常惊讶,非常愤怒的。如果影片就此结束,那么这个电影是励志的。男主人公打败魔鬼导师,成功逆袭,好励志。
  
  第三部分:镜头在Fletcher和Andrew之间迅速摇,而不是镜头的硬切,镜头非常有动感,很漂亮,似乎也在刻意提醒我们这已经是两个人的世界,他们已经忽视了其他人。一个短暂的黑场后,Andrew真正爆发了,镜头给了Andrew父亲一个特写,父亲的表情是惊恐的,儿子变化大得让他难以置信。接下来两人大概是释怀了,Fletcher对此刻的Andrew是肯定的,我想他一定认为找到了自己的Charlie Parker,两人相视而笑,影片戛然而止。而这个没有掌声的戛然而止就太开放了。我们可以认为两人在音乐中和解,这是艺术的力量,当然这个说法其实我挺难接受,讲了100多分钟的故事,你就跟我说这个?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对于这个结局导演并不觉得这是值得夸耀的,这个就要讲到另一个话题,关于Fletcher的教育方法的问题了,容后再表。或者说这个时候其他人的存在已经不重要了,两个人已经进入一种别人无法进到境界了。所以我觉得结局是挺开放的。
  
  从两个人物的角度来谈一谈:
  先说Fletcher吧,
  首先Fletcher的教育理念是逼迫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那么我们来看看影片中对他的这种教育理念是什么态度。Fletcher让那个可爱的小胖子滚出了乐队,让乐队的所有人战战兢兢,与之相对的另一个乐队,也就是Andrew原来待的那个乐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要融洽许多。一个极端的例子是Sean Casey,在某次训练的时候,Fletcher对学生是这么说的:“六年前,我在练琴室碰到了一个正在调音阶的孩子,刚上大二,怀揣着希望来到Shaffer,和你们一样。但事实是,他差点都没能进来。那段日子他很痛苦。老师们都劝他或许你真的不是搞音乐的料。但他们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那个瘦小的、担惊受怕的男孩。因为音阶对不准而咒骂自己,我看到的,是他内心无法遏制的冲劲,于是我把他招进了音乐室乐队,等到毕业时,他成为了林肯中心的三席号手,一年之后他已经是首席了。你们现在听到的就是他,他的名字叫Sean Casey,今天早上我得知,肖恩昨天出车祸死了,我只想让你们知道,他是一个动人而出色的乐手,我只是觉得你们应该知道。”
  但事实是,Sean Casey是上吊自杀的,这是借由一个女律师之口道出的:“Sean患有长期焦虑抑郁症,他母亲说这是在跟了Fletcher之后开始的,Sean Casey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他们也不打算提出诉讼,他们希望确保不会再有学生受到Fletcher的虐待。”
  影片的结尾Fletcher也说一个替补鼓手放弃了,转学医学,我们可以看到的确是有许多人因为Fletcher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对于很多人来讲,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就已经足以,而Fletcher则是摧毁了他们对音乐的热情。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这个电影的确是一点都不励志,很黑暗啊。
  但是为什么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这个电影很励志呢,包括我也是,除却前面说到的原因,我想还有一点大概是很多人内心都是觉得自己是能比别人做的更好的,认为自己在这种高压之下是能突破的。没有嘲讽的意思,只不过每个人都可能觉得自己是Charlie Parker,而事实只有一个Charlie Parker呀。 在这两者之间,我认为是需要一个度的,也就是Andrew说的一个界限。而天才呢,天才毕竟是少数,天才做到极致,而极致常常是看上病态的。
  再说Andrew,他有点高傲自大,固执、偏执,我们看到的Andrew对打鼓的确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境界,但我们也看到了他其他层次的欠缺,这些欠缺让我无法忽略。
  Andrew为了成为一个伟大的鼓手,他主动放弃了他其他的身份,他放弃了作为一个朋友、一个家人、一个女生的男朋友,因为他想成为一个伟大的鼓手,而他觉得因此他不需要朋友,女朋友也会妨碍自己,同时家人也不能够理解他,他说:我宁愿酗酒吸毒,34岁就家破人亡,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话题,也不愿意腰缠万贯满面红光的活到90岁,但是没人记得我。 我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想法: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人有时候是对成名、对被肯定、对区别于他人是有渴望的。这种渴望的极端大概就是宁可遗臭万年吧。 我觉得这个时候的Andrew内心里对音乐并不是纯粹的热爱,还附带了他的一些欲望,他对成功的渴望,他希望变得famous,无可厚非,在纽约的音乐圈里,竞争实在太激烈了,影片中就可见一斑;无可厚非,给我一个机会,我也愿意所有人都知道我。
  但他不能作为一个朋友安慰别人、体谅别人,他不能容忍别人比他好那么一点,他觉得女朋友是自己成功的障碍等等,我并不觉得他的生活是完整的,也并不觉得他的灵魂是崇高的,我没有感受到他非常值得我崇敬的地方,我相信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达出让人有所共鸣的感情,技巧是一方面,情感又是一方面。

《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爆裂鼓手》 一个黑暗励志片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爆,志片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