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立春》看理想主义者和中国知识分子

影视台词 > 影评 > :《立春》看理想主义者和中国知识分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立春》看理想主义者和中国知识分子的正文:


  (一)电影《立春》梗概
  
  从略。
  
  
  (二)理想主义者
  
  首先明确一点,理想主义者并不见得就有多么的高贵,多么的与众不同,必须记住的一点是谁也不能注定一个理想主义者就该获得比其它人更多的尊重和敬仰。歌剧、油画和芭蕾并不比流行歌曲、涂鸦和扭秧歌高明多少,如果谁想凭借这个证明自己更高贵,更不世俗的话,就无异于证明一个所谓的教授比一个汽车修理师父高明。明白了这些以后,我才想说,《立春》不是所谓的理想主义者夭亡录,说简单一些,《立春》说的是一个喜爱歌剧的女教师王彩玲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几年的生活,许多事情发生了,又被时间带走,如此而已。
  
  这个影片之所以感人,让人忧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主人公地位的普通,她似乎就在我们的身边。青年女教师王彩玲热爱歌剧,最大的理想是在国家剧院里穿着华丽的演出服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剧。因为平凡,实现理想的道路显得异常的艰巨。似乎所有能掌握她的命运的人都和她过不,烦恼和痛苦接踵而至。平凡人不是智者,他们眼前只有今天,最多到今天晚上,永远不到明天。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可以不要别人的认可的,仅仅是唱歌剧本身就能够让他满足,艺术的理想主义者只为艺术的不断进步,绝对不是为了获得世俗社会的认可,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求。想获得他人认可的人,是很难满足的,因为世俗的东西满足不了精神的需要。理想主义者只为了艺术进步而追求,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在乎。王彩玲显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其它几个人物也没有 。正是因为这是平凡人的生活,他们的欲望和情感,别人对他们欲望和情感的态度,才和我们那么近,才能引得我们些许的共鸣,艺术和生活才有了交集。必须承认的是,影片对王彩玲遭遇的处理都很精彩,接近了生活的真实性和残酷性。
  
  以下几个场景特别值得注意:(一)卖户口的北京人,典型的北京产骗子,出现两次,前后有变化;(二)王彩玲听歌剧,这些瞬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王彩玲,让人怜惜;(三)春节放鞭炮的场景,在这里,我们发现王彩玲的父亲是个没有自立能力的老人,虽然王的母亲也很衰老了,所以放鞭炮的人是王的母亲。要知道,在任何一个农村,春节最重要的一次放鞭炮由一个衰老的女子来操作是一件非常非常伤感的事情,这证明这家人男人的缺失。我认为王的转变就是才能够这里开始的。可以说,把他从所谓的理想中解放出来的不是理想本身而是亲情,是伟大的母亲;(四)事实上,王彩玲有一个平民百姓所羡慕的职业,可最后,为了治好小女孩的缺陷,她选择卖肉,此时南巡后的第一次下海正在进行。这绝对是对理想的反讽,对艺术的反讽。可惜并不高明,尽管它博得了观众无数的唏嘘:王彩玲终于妥协了她放弃了可以让她与众不同的坚持,妥协了,多么悲壮,多么凄凉。不过本文开头已经说得很清楚,尽管如此悲壮也不能称为理想主义者的夭亡,理想主义者永远不会夭亡。一种主义很难夭亡,夭亡的是个人的坚持。这个30出头的女人,从此完成了自我的拯救,从“害人”的高贵的艺术中走了出来。解药是人间的真情。这也是人类的感情,和那些不断伤害他的人和事情一样:世俗的丑固然可怕,世俗的美更让人心动,这一切和理想主义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事实!
  
  (三)知识分子的命运
  
  与其认可《立春》是一部关于平民理想主义夭折的电影,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一部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电影,是一部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电影,当然批判知识分子就是批判政府当局。导演的反叛姿态很隐蔽,但是不乏尖锐。片中所有的主要角色都可以看成是代表了一类知识分子。王彩玲是一个典型的清高的知识分子,从来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最有魅力最高级的知识,积极而匆忙地寻求国家政府的认可、寻求社会其他个体的认可。很不幸,尽管在小范围里,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她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巨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她一筹莫展,多次的接受屈辱的命运,得不到什么人得理解,甚至同情。“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了,什么都没发生。”这开场白完全可以理解为书生意气的天真和幼稚。单个的知识分子总是很容易失败,但是就算找到了一个小圈子,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小团体的融合给了他们暂时喘息的机会,他们在相互的珍惜和理解中不断的肯定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在不断的膨胀。当他们觉得自己的力量强大到可以引得主流势力尊重的时候,当他们认为自己将要施展自己伟大的知识的时候,当他们取得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的时候,他们就即将走向分裂。大多数时候都是这样,在看似最接近成功的时候,知识分子的小团体就走向了分裂,他们的圈子总是最先毁在自己的手里——总有人想摆脱他人,所以影片中黄四宝当众侮辱了王彩玲,王彩玲羞辱了周渝,高贝贝又欺骗了王彩玲,胡金泉隐蔽的羞辱了王彩玲,还羞辱了代表世俗力量里对他表示尊重的女学员,也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知识分子没能够走出自己的狭隘,他们对自己掌握的真理太有自信了,他们认为自己获得世界的认可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他们鄙视世俗民众品位的低俗,又向往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虚荣,可见他们的清高和世俗!当他们还相信知识的魅力的时候,他们也会偶尔的表现出理想主义者的纯粹,但一旦他们决定放弃知识的时候,他们会变成最庸俗的人甚至骗子、恶人。所以高贝贝为了成名,不惜欺骗另一个同样落魄的知识分子王彩玲,黄四宝最后沦为了真正的骗子,胡金泉为了缓解自己身上的舆论压力,先是隐蔽的羞辱了王彩玲,之后又羞辱了另外一个无辜的人,这么做只是为了转移自己的压力——多么的无耻!这些人,该妥协的时候不妥协,不该妥协的时候偏偏妥协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之源!王彩玲最后的回归,只是社会的惯性,她已经没有了选择,或者说她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既不是知识分子理性的回归,也不是世俗力量的强大所导致。
  
  以上的分析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导演“王顾左右而言其他”。稍微有头脑的观众都会想,这是为什么呢?片中四个人不能说没有才华,当然也不是特别的突出(所以我把他们定位为普通的知识分子,代表最广大的知识分子),但是为什么他们失败的那么悲惨呢?这才是影片批判意义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中国历史中很重要的转折时期,八十年代是理想年代,九十年代是物质的年代,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里,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命运有最大程度的担忧,这,是可以理解的。经历年代末的风波以后,知识分子在精神进入了封闭的失语状态,而南巡之后,经济大浪引发的物质崇拜诱惑着知识分子,这样的来自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之下,知识分子要找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的难度比之大众不知道要难多少!而无论中外的先贤们都没有给出解答,所以知识分子在原有位置无法坚持,新位置找不准的时候,完全迷失了自己,在政治上,他们败给了统治者,在经济上,他们败给了广大的群众。当然那些流氓型的知识分子还是如在任何一个混乱的时代一样,永远取得了最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压迫力。导演对那个时代的批评失相当严厉的,对知识分子的失败命运的惋惜也失非常深刻的。当然,批判固然严厉,但是褒扬也是有的。王彩玲算是知识分子里面比较杰出的分子,尽管她也有许多的缺点,但是她还是发现了世俗生活里的爱,母亲的爱,孩子的爱,这些美好的爱最终拯救了她,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知识分子自我拯救的道路之一就是相信世俗爱的力量。回归平凡,回归生活,是妥协,但不是投降,没有投降就说明了知识的力量,希望也就在这里了!
  
  (四)我们走进新时代
  
   仅仅十年以后,“芙蓉姐姐”就横空出世了。消费社会的恶习就占据了整体物质消费水平很低的中国,侵袭了人们的思想。王彩玲和“芙蓉姐姐”到底有多大的可比性?二人长相伯仲之间,技艺上王彩玲高出不少,同时王彩玲不张扬,不放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符合人们对一个普通女子的要求。但是很明显,“芙蓉姐姐”不但实现了王彩玲想要实现而没有实现的愿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她还以自己的勇气获得了不少人的的赞赏,这样巨大的转变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开放,舆论的宽松,媒体的追捧,就是这些催生了“芙蓉姐姐”。不过很可悲,一方面“芙蓉姐姐”的出现证明了社会的宽松,另一方面又恰恰反证了社会约束力强有力的存在。这十来年的发展是畸形的,中国人的整体思维也不健康。一方面人们似乎可以接受任何希奇古怪的事情,另一方面就算这样的希奇古怪严重挑战了他们心理承受的极限,他们还是可以保持麻木不仁。“芙蓉姐姐”这个名字是属于80后的,“超女”也是属于80后的,这些名称都严厉的考验着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矛盾的人们也期待着他们做出解答。王彩玲的遭遇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解答?

《立春》看理想主义者和中国知识分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立春》看理想主义者和中国知识分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立,分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