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爆裂鼓手》於是入魔者们有了伴奏

影视台词 > 影评 > :《爆裂鼓手》於是入魔者们有了伴奏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爆裂鼓手》於是入魔者们有了伴奏的正文:


  如果问我2014年最棒的电影,我无庸置疑会选《欢迎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但是,如果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让这周上映的《进击的鼓手》(Whiplash)夺下,我也会心服口服,因为它够新鲜。
  
  关於努力这一回事,许多传记电影都拍过,但跟《进击的鼓手》一比,就显得不够纯粹。本片谈努力的方式与众不同,却又无比深刻,那就是:努力并不值得。
  
  导演以这套翻案挑战励志系电影多年来的俗套。在这类电影中处处可见的那种努力就有好报的心灵鸡汤式香气,在本片故事中彻底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恶气,是一个鼓手练鼓练到贱血,终入魔道的邪恶气息。
  
  
  努力而有所回报,理所当然;如果没有回报,还会继续作的人,会是甚麽模样?《进击的鼓手》试图给一种答案,那叫作:入魔。
  
  在《进击的鼓手》里,努力不是甚麽值得歌诵的美德,反而被拍得如此负面,饱含魔性。Miles Teller饰演的年轻鼓手,一路演下来就是个大烂咖,他被虐狂似的接受不合理的待遇,自私得丢弃女友,虚荣的斥责同行,不要脸的抢人首席,疯狂的出了车祸也要打鼓.....皆是世人眼中的入魔。那为甚麽还要练习,还要打鼓?不是为了取得进步,而是为了消除偏执。
  
  偏执又是甚麽?就是片中J. K. Simmons饰演的老师,在对主角作的事情。
  
  在《进击的鼓手》里,努力不是甚麽值得歌诵的美德,反而拍得负面,又饱含魔性。Miles Teller饰演的主角是个年轻鼓手,一路演下来就是个大烂咖,他被虐狂似的接受不合理的待遇,自私得丢弃女友,虚荣的斥责同行,不要脸的抢人首席,疯狂的出了车祸也要打鼓.....皆是世人眼中的入魔。那为甚麽还要练习,还要打鼓?不是为了取得进步,而是为了消除偏执。
  
  有人会说:艺术家就该偏执,只有狂人才能走上这条路。为了让自己得到光荣,本来就该有牺牲。或许吧。但是,有牺牲就一定会有成果吗?《进击的鼓手》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故事是反励志的。
  
  主角都练成这样了,他有得到甚麽回报吗?细想全片,我们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路人称赞过他的鼓艺进步,没有任何一座奖项颁发给他。青年鼓手除了自己的自由心证,从来没有证据证明,牺牲一切可以换来艺术成果。
  
  这是一层辩证。就像严师不一定出高徒,偏执狂也不一定皆是大艺术家。许多导演都像黑泽明一样斤斤计较,却并非每位导演都能成就国宝之名。如果《进击的鼓手》最後让主角获得满堂彩,肯定了这种偏执的正面作用,这部片就烂掉,成为心灵鸡汤之流,但并没有。
  
  
  
  
  没有成果保证,也没有亲友支持,还要坚持作......这如果不是魔,那是甚麽呢?
  
  主角自然知道自己已经堕入魔道,否则他不会答案老爸的诉讼提案,想给自己一丝救赎的空间。但最终,他还是拾起一度丢下的鼓棒,重新上台。他知道老师在陷害他,但他不得不面对这个王八,在他面前表演,因为唯有这个王八点头肯定自己时,他才能消失无踪。入魔者要驱魔,唯有依靠逼出魔性。
  
  或许,电影完结後的这场演出一完,主角会终生都不能再登上戏台,但他还是得作。因为不作,他会一辈子都痛苦。魔鬼离後,不一定会住进天使;但如果魔鬼不,人就不能安眠。
  
  这入魔的模样,就是偏执病的真相。
  
  《进击的鼓手》这部日舞与奥斯卡双影展的大赢家,不歌颂努力也不歌颂艺术,反而呈现出了努力与艺术是多麽该要避开的心病,只是巧妙得将主题隐藏在爽快剪接与动感节奏下。电影真正想说的是:艺术家,以及伟人,其实都是病人,只是恰好病人自救的过程,被世人歌颂为努力罢了。
  
  在电影的结尾,主角没有从难堪中离席,选择了继续在舞台上疯狂的敲鼓。我们观众并不意外,看着他为何挣扎了整部电影的我们,知道这个选择是必然的。於是,在他敲下最後一响的那刻,全世界的偏执狂们都有了伴奏。

《爆裂鼓手》於是入魔者们有了伴奏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爆裂鼓手》於是入魔者们有了伴奏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爆,伴奏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