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美国狙击手》剧情/人物/军事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美国狙击手》剧情/人物/军事分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美国狙击手》剧情/人物/军事分析的正文:

  一句话概况电影:
  
  编剧、导演、制片沦落为《拆弹部队》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的水平,男主角原型克里斯凯尔的成长、战斗、遇害没有说清楚,比起同年的纪实类影片《Kill the messenger》差很多,差评。
  
  --------------------------------------------------------
  正文前先开骂:
  
   要在电影里找反战/美化战争的论点的,死。这种人看1960年以前的电影就只会说电影反映了对旧社会的控诉,看国外的电影就只会说电影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控诉。
   要求电影里只表现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的,死。这不是医疗片。建议看《生于7月4日》。
   要在电影里找支持美国/反对美国的,死。
   要分析我是美分党/五毛党的,死。
  
  -------------------------------------------------------
  正文
  
   在多年前,看奥斯卡获奖片《走出非洲》看得莫名其妙,把原着找来读完才恍然大悟,书写得真不是一般的好,电影真不是一般的烂,电影完全丧失了小说优美的描写以及平静中见深刻的触动,而仅仅是死板的转换,例如小说中写非洲小孩看着大挂钟觉得很好玩,电影就出现一群非洲小孩围观大挂钟笑嘻嘻几秒钟的镜头,然后跳到下一个场景……这是找的会计来拍电影吗?!
  
   《美国狙击手》失败得一模一样。
  
   一、剧情。
  
  首先剧情没说清楚凯尔的生平,重点不明确。大多数观众看完就记得凯尔出征了四次,夹杂着和妻子的矛盾。实际上,拉马迪大捷没有拍多少,伊拉克总理到访凯尔的哨位提都没提,费卢杰没提,创造狙击界的记录没提,凯尔退役后怒杀两名持枪抢劫犯没说……如果就看电影不知道背景,有多少人知道凯尔在派遣的后期主动放弃狙击而融入海军陆战队的破门入室搜查?凯尔培训海军陆战队的情节呢?
  
  其次,没有高潮。高潮也许可以设在拉马迪,或者总理到访,或者2100米超远距创纪录,或者光荣退伍,甚至被杀。不把重心放在拉马迪可以理解,怕被人说这是在宣扬杀戮,不把重心放在被杀也可以理解,会影响士气,但是,但是,你总得放在什么地方吧,竟然没有。。。难道末尾送葬时就是高潮???
  
  再次,结尾草率。
  
  再再次,缺乏剧情张力。剧情如何发展、层层演进,完全没有。
  
  再再再次,开头及中后部两次抛出儿童拿起武器时要不要杀的问题,过分重复。其实就保留一开始的一段就够了,清晰摆明战场上不区分妇女儿童的观点就好了。
  
   二、人物塑造。
  
  主角:凯尔是个很低调的人,影片的描述很不到位。如果说有什么赞扬,库珀粘了络腮胡须后还挺像凯尔的。
  
  反面人物:反派没树立起来,穆斯塔法被设定为大反派,真弱智,而且人物塑造也很弱。另外,穆斯塔法是被海豹的另外一名狙击手打死的,而非凯尔,这样改编不合适吧。
  
  配角:能记起来的有谁?没有!
  
   三、类型片的特质。作为类型片记录片的一员,2014年的《Kill the messenger》就不错,相比起来,本片实在太一般。
  
  而且大量真实性存疑的细节,除了上面说的硬把穆斯塔法说成是凯尔打死的,还有凯尔退伍的理由是挽救婚姻,而不是报仇成功。
  
  射杀妇女儿童的内心折磨戏份过多。
  
  有人说这是美式主旋律电影,我反而觉得这完全不是美式主旋律电影。
  
  而且电影的拍摄手法实在太弱了。
  
   四、军事上,本片更是弱点一大堆。例如狙击的时候,观察员没在配合,都在无所事事。
  
  但是,如果说看不出美军如何先进就不应该了。
  
  首先,人员体系、后勤和运输体系超一流。能够把打得火热的部队拉出来休整甚至送回国,再重新部署,说明整个军队的人员体系、后勤和运输体系运转得非常高效!前线的战斗效能会很高!作战经验也可以在整个军队中得到很好的传播和普及。如果有看美国航母纪录片的,还会发现美军已经实现让初中毕业生到航母上当厨师之类的非战斗编制,这种分工在战时是威力巨大的。
  
  其次,通讯体系超一流。除了影片中可以看到的战场上能够和大后方美国本土通话,在原着的书中,凯尔其实还提到他能和战场上其它部队以及后方各种指挥部通话。这是超卓的通讯能力!!!凯尔是海豹突击队的,他不但能和海豹突击队的后方指挥官通话,他还能和战场上的海军陆战队、游骑兵、直升机、陆军通话。这个跨兵种的通讯能力是刚刚的,要实现起来一点都不容易。
  
  再次,战场协调调度能力超一流。空中有持续的高清实时视频。原着书中还有终端攻击协调员,也就是由该协调员来协调所有兵种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攻击,这又是一个制度上的优势。
  
  再再次,凯尔是25岁"大龄"入伍。如何培训、养成一个大龄青年成为合格的、有战斗力的士兵,这是个问题。
  
  
  五、总结。
  
  个人觉得凯瑟琳-毕格罗的《猎杀本拉登》要比《拆弹部队》要好,《美国狙击手》只能排在《拆弹部队》的水准线上。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执导过《不可饶恕》的名导演,这次失职啊~~~
  
  这说明什么,说明拍单一故事容易拍,容易找到剧情张力,而长片难拍。而拆弹部队、美国狙击手都算是故事前后延续多年的长片,水准一般的导演和编剧就抓瞎了。拆弹部队,像美剧一样说了四个小故事,每个故事20分钟。美国狙击手草草说了4次派遣任务。不指望所有长片都拍出美国往事的历史感,但是看看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同样是剧情长片啊!人家就做得那么好!!
  
  -------------------------------------------------------------
  
  好了,问题来了,要是重新来拍美国狙击手,要怎么拍?
  
  1. 首先剧情重新设计。凯尔的早年成长、训练、服役、退役、被杀需要有完整的交代,故事的主线需要重新思考,剧情转折点、兴奋点、高潮的设计都需要反复考量。
  
  2. 凯尔的成就需要突出,他的成就包括:为国服役的成就、军事行动的成就、狙击专业的成就,个人的成就等几个方面,这些都需要表达。
  
  暂时想到这些。

《美国狙击手》剧情/人物/军事分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美国狙击手》剧情/人物/军事分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美,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