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深夜前的五分钟》回来的到底是谁?

影视台词 > 影评 > :《深夜前的五分钟》回来的到底是谁?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深夜前的五分钟》回来的到底是谁?的正文:


  首先开宗明义,我认为回来的是若蓝无疑。
  
  电影的视角从最初开始就是以若蓝为第一人称的,同时观众所能最直接把握的也是若蓝的心理变化过程。
  
  【在海难发生之前有几个片段对于解读人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若蓝学游泳,而如玫不会。毫无疑问,这是若蓝希望与如玫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从表面来看,若蓝也时常不喜欢如玫的恶作剧——即互换人生。
  
  2、但若蓝真的不希望成为如玫么?显然不是。无论是她有意无意的默许天伦的误会还是在那个特殊的夜晚向阿良剖白心迹,希望消失的是自己,亦或是她骨子里对于演戏的喜爱,都显而易见表现出她虽然外表上希望区分两个人的不同,但心理上一直希望成为如玫,拥有如玫的人生。
  
  3、然而,在若蓝对如玫的向往中出现了一个意外,就是阿良。阿良的存在对于若蓝而言,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重塑的过程。阿良的故事里没有如玫,若蓝只以若蓝的身份与阿良恋爱,可以说,他们的这份感情是纯爱。阿良喜欢的是单纯的若蓝,而若蓝也在和阿良的相处中逐渐认识到,哪怕只有五分钟,这五分钟她都是可以做自己的。
  
  【毛里求斯的教堂换物】
  
  在毛里求斯的整个旅行里,电影是以交错的手法剪辑完成,若蓝将阿良送给她的手表换成了十字架,而这些都是如玫所不知道的。这也暗示了后来知道这些事情并且把手表换回来的人一定是若蓝,因为整个过程只有她最清楚。
  
  旅行过程中若蓝给阿良写了一封对于判断极具有迷惑性的信,信中若蓝似乎是放开了,认清了自我并且享受成为若蓝的过程,但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若蓝换物的举动,换到的是十字架放弃的是手表,而手表背后所代表的阿良恰恰是若蓝作为独立个体人显着性的一个标志。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若蓝在换物的那一刻至少心理认知还是迷惑的,否则她不会说“让我们为如玫祈祷吧”。
  
  【海难发生后产生的一系列自我欺骗】
  
  实际上,若蓝虽然回来了,但她的心理上一直将自己当做如玫,她虽然是若蓝,但当自我都无法认同并且潜意识的在欺骗时,这时的若蓝和如玫其实并无差别。
  
  1、天伦爱的是如玫,要娶的也是如玫,即便一时若蓝可以骗得了他,但长久的相处几无可能掩饰。一年的相处让本来迟钝的天伦都能感受到整个人的气质画风的不同,所以他提出的怀疑是具有合理性的。同时在这一年里,若蓝虽然心理认知上是如玫,但并不完全认同,所以才会出现时时穿帮的现象。
  
  2、是否会游泳并不能作为判定标准。当一个人心理上暗示自己我不会游泳的时候,所有的技能都是失效的。同理红色的衣服也如此。回来的若蓝知道天伦送衣服的事情,但她潜意识里又告诉自己如玫是不知道这件事的,所以目前以如玫身份存在的若蓝必然要购置一件相同的衣服,以求得内心安稳,并暗示自己海难前的那次误会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
  
  3、伤疤的问题天伦解释的已经很好。既然送衣服可以出现误会,看伤疤的又怎么能确定就是如玫呢?
  
  但让我真正确定回来的是若蓝的原因在于那个意外,就是阿良。若蓝即便再怎样想要成为如玫,天伦面前可以,演戏面前可以,父母面前可以,但当面对这个只以若蓝身份交往的阿良她是无法隐藏自己的。因为她在阿良面前,这一刻,她想做的人是若蓝,而不是如玫。
  
  然而这一刻很短,短到只有五分钟。归来的若蓝陷入了自我迷茫才会在钟表店对阿良说她不知道自己何时成为如玫,以及对身份的纠结混沌。但当天伦离开她,她的世界充满阿良的时候,以及她从毛里求斯取回手表的种种做法,足以表明她认清了自己作为若蓝的身份,并且像信中写的那样,以若蓝的身份开始自己的新生。
  
  她不需要那五分钟,因为在未来的每时每刻,她都是若蓝且只是若蓝而已。

《深夜前的五分钟》回来的到底是谁?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深夜前的五分钟》回来的到底是谁?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深,谁?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