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爆裂鼓手》影评,尘嚣之下的人生

影视台词 > 影评 > :《爆裂鼓手》影评,尘嚣之下的人生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爆裂鼓手》影评,尘嚣之下的人生的正文:

  影评.《爆裂鼓手》.尘嚣之下
   我也忘记是哪个摇滚界大能说过,鼓手是一个乐队的灵魂。
   诚然是吉他可双响,贝斯可隐匿,主唱都可以自由复制,但是只有当鼓点奏响,万千形状都被拉扯出坚砺的框架,一首好曲子或是一支好乐队,才开始有了灵魂。被运用于摇滚乐里的架子鼓真名是爵士鼓,我对爵士乐不甚了解,但若是随手翻出一场爵士乐队演奏,耳朵总是会被节奏牵引过,然后被关进封闭的鼓腔中,隆隆作响,尘嚣至上。
   喂,鼓手,你是乐队的灵魂。然后,你的灵魂呢?
  
   这片子的原名和翻译倒都是很有意思。原名《Whiplash》是片中一支曲子,一向以奇葩翻译为己任的港台那边造出了诸如“鼓动真我”、“鼓动人生”这样的鸡汤式烂名,至于“进击的鼓手”这种搞笑来的译名,还不如直译的“鞭打”看起来诚恳。相比来说,“爆裂鼓手”这个大陆译名算是一针见血贯彻了这片子的质感。我喜欢用干燥和湿润度来区分电影的气质,这部电影的色调和行进方式,都是微微沾湿的。萦绕的暖黄灯光,室内布景的暗色调和少年内曼毫无棱角的内敛长相。这些湿润的部分是一个天罗地网的骗局,你深陷其中了,网便猝然收拢起来,无数尖刺铺天该地扎下来,逃不出,要么无声无息地死在这里,要么鲜血淋漓炼出一副钢筋铁骨,天长日久,胜者为王。
   这也是摆在鼓手眼前的选择。
  
   我也很厌倦那些所谓追逐梦想的励志剧情了,励志这个词本来就显得很矫情,就像是弗莱彻口中那个“good job”一样。而在《爆裂鼓手》中,梦想的概念被撕温柔的假面,更赤裸地展现了它冷冽残酷的那一面。梦想大概是比毒品更令人上瘾的东西,给予一点成就和鼓励,下一个野心就接踵而来;感觉有一丝阻碍或茫然,立马不辨是非地斩除和伤害。内曼是个被梦想绑架的人,带着少年式的意气发誓说我要成为最伟大。即使为之磨破双手、为之俯首帖耳低眉顺眼,为之背弃爱与信任,为之一无所有。他抱着这个信念勇往直前,然后把路越走越窄,走哪里耳朵里也只有鼓点的轰鸣。你以为这就叫全神贯注了吗,于是就能大获全胜了了吗,有个男人扭着你的头逼你看看来时走的路,你才发现,你不过是被困在这里罢了。
   甚至连最激烈的双重摇摆也可以是含蓄和缓慢的,如果弗莱彻在这里出现。相对于罗宾威廉姆斯或是茱莉亚罗伯茨在《死亡诗社》或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这种电影中春风化雨人生导师的形象,J.K西蒙斯的弗莱彻完全是个刀枪不入的独立个体。有人说他魔鬼导师,我觉得完全可以将导师两个字掉。他追求一切他想要的,随意闯入别人的教室挑走一个鼓手,干脆利落抛下弃子换上新核心,强制留下全队直到有一个鼓手能达到他非人的要求。他就是乔.琼斯,无论他有没有一个查理.帕克。查理在遇见乔之前一直不过是一个查理,而乔即使从未遇见过帕克他也永远是那个乔.琼斯。
   为什么当年乔要给查理一钹子?
   大概就像弗莱彻在内曼眼里看到了渴望。
  
   在反复出现的内曼独自练习打鼓的镜头中,我想起来杰奎琳.杜普雷。当年都说她拉琴的姿势夸张怪异,但懂得的人说,那是因为她是用生命和灵魂在演奏。而《爆裂鼓手》的镜头中,名不经传的少年挂着一件连领子都是歪着的白色T恤,咬着嘴唇,满手绷带,指间的鲜血被额头滴落的汗水稀释,然后在冰块中彻底缄默。他也是在用生命演奏,但我并没有从鼓手内曼的眼睛里看到所谓热爱或享受之类的温情玩意儿,我在这个少年身上看见的,是餐桌上被家人戳穿孤独与自负后的愤慨,是冷漠地对女友说出“在你阻碍我之前最好先分手”时自以为坚决的单薄,是从车底下钻出来带着一身血冲上舞台的盲目,是失败谴责翻涌而来后当场崩溃的剧烈的绝望。我在他眼睛里看不到灵魂了,打鼓几乎成为本能,却毫无意义了。
   他不快乐,人能给自己最残酷的惩罚是将本是享受的事情变成折磨。这感觉就像原本因为热爱而开始写作的小小写手为了获得一个奖项而通宵敲击键盘逼出一点辞藻华美的垃圾废话,写到最后自己都觉得食如鸡肋。每一个少年心中都曾有过功成名就的狂妄渴求,而对于少年内曼这太过内敛孤僻的男孩儿来说,他除了遵循着狂妄并为之付出代价之外,别无它途。
  而《爆裂鼓手》的行进,也经历百米冲刺般涌向高潮之后,在这里戛然而止。
  
   坦诚地说,我相当不喜欢片子里的这两个男人和男孩儿,甚至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我也没能从他俩身上挖出什么亮丽的闪光点。但我喜欢这片子,在它真实得有点残酷的叙事风格里,我看见某种别具一格的人性。狂热的,虚伪的,甚至是极端自私和丑陋的;人物是在这种展现中得以极度丰满和阔大的,电影也是在这种格局中让观影者看见自己的。于弗莱彻的刻薄和不择手段,于内曼的盲目与自负还有内心的懦弱,我在这里看见了每一个尖刻的、冷漠的、嫉妒的、傲慢的人,每一次背离了初衷的渴望,每一个在尘嚣中丧失了听觉的灵魂。当周遭太过喧闹,你唯有将耳机的声音调大才能听得清楚,而只有灵魂足够响亮,你才能在这冰冷残酷的凡俗世界里,继续长驱直入地走下。以每一个美丽或是丑恶的你,以每一个高尚或是卑微的渴望。
   都不过是几个小人物,鼓手内曼,甚至导师弗莱彻,或是你与我。
  
   内曼和弗莱彻两个男主,看上是大相径庭,其实还是双线并行。这两条线同时蛰伏,然后激荡起来,继而剧烈地跌入了低谷,然后互相留出一段时间来彳亍徘徊。在经历了车祸和演出失败这样极度干燥的行进后,《爆裂鼓手》进入了最湿润的两个场景。我为男孩儿内曼眼睛潮湿,是在看见他打开年幼时录制的视频,小小幼童对着镜头说爸爸你看我打鼓。这段镜头被穿插在恍惚的劝服过程中,面对律师的询问和父亲的愤懑,少年内曼神色倦怠,并不想做任何说明,然而在插入的片段中他微微扯起嘴角看着年幼的自己,眼睛里却有泪水滚下来。在这漫长的镜头片段里,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梦想的陨落和鼓手之路的终结,但我在幼童与少年的连接里,却看见了少年对未来说请先暂停,然后向过的道路回溯的幻景。我常常想,平庸并非是甘于向命运屈服,安静不代表永恒的沉寂,对于少年内曼而言,退学后与告别爵士鼓的短暂时光更像是必有回响的念念不忘,锋芒需要经历时间磨砺才能由倔强转变为坚韧,所有波澜不惊,最终必将掷地有声。
   而在此之外,弗莱彻在小酒馆里陶醉于一场平常演奏的场景,则几乎温情地使人微笑了。在那一刻他几乎是值得被原谅和尊敬的,因为你看到他的灵魂就在那儿,和一台破旧的老钢琴,和一首陈年的爵士乐一块儿,牢固地埋在他的身体里。即便他对内曼那一点可怜的自我剖白和诱导在之后被证明是残酷教导的另一种方式,可在他的神色之中,在他的言语之间,在他指尖流淌出的音符之下,这个男人的温柔或暴戾与对爵士乐的执着紧紧相缠,这并非是内曼那种少年式的狂热,而是经历岁月沉淀之后的某种执念。
   时间曾给了你什么呢。
   我在《爆裂鼓手》这一段沉静而湿润的行进中看见了回答。
  
   很多时候事物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永远不给你解释和最终答案,我想《爆裂鼓手》算是其中翘楚。我仍没有彻底弄明白弗莱彻的用意,说报复显得太幼稚和尖酸,说是更上层次的激励又实在太过极端和冷酷。一时兴起也好,深谋远虑也罢,大概在他对内曼再次抛出橄榄枝而内心布好棋局之时,他也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但当年乔琼斯差点削掉查理帕克的脑袋时,也没想过一年后查理将吹出这辈子最牛逼的独奏。所以人性就是这样可爱的东西,它可以是在阔大舞台上被当众羞辱后拂袖而从此沉寂,也可以是脱掉西装穿一件衬衣,带着成熟的倔强重新归来,打破章法,自我闪耀。
   电影结局处,在有史以来最庄重的舞台上,没有鼓谱,无视观众,不在意伤疤和目光的少年,仿佛回到影片的最开始在破落小房间里练习鼓点的那个大一新生。那时候他惴惴不安地怀抱着理想和灵魂,然后他丢失了,现在他找回来了,又是那个自己,却又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了。而或许男孩儿内曼和男人弗莱彻曾经或今后也将互相厌恶,可是在爵士乐的鼓点中,在赤诚的眼神交汇里,我相信那一刻浮现不仅是漫长等候后的微笑,而是灵魂的共鸣。
   鼓点从来是是尘嚣至上,而尘嚣之下的,是宝贵的灵魂。
  
   我可以很直接地说,这一刻我并没有在《爆裂鼓手》这部片子里学到些什么,它现在也算不上我钟爱的款式。但我的的确确看到了很多曾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东西。好的故事从来不急于立刻告诉你什么人生箴言或是绝对真理,它在某个节点被埋下,一路沉默地生根发芽,在必要的时候枝繁叶茂。跌宕起伏,快慢交替是这部电影最浓烈的风格,短短100分钟讲述了区区一两年的故事,却在男人和男孩儿的身上像是说完了一整个人生。时间太短了啊,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爱和梦想不见了;可是岁月也实在是太长了啊,你永远琢磨不透下一秒会站在哪里,遇见谁,做着些什么事,成为什么人。我钟爱的《失物之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黑暗中,戴维闭上眼睛,一切失的都又找回来了。”
   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从电影一开始黑暗中的鼓声开始,到最后鼓声的终结与又一个新高潮的戛然收声,一切失的,都又找回来了。在尘嚣之中,在尘嚣之下。
  
  
   2015 2 2
   鸦毒@真高冷美少女
作者鸦毒

《爆裂鼓手》影评,尘嚣之下的人生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爆裂鼓手》影评,尘嚣之下的人生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爆,人生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