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狼图腾》观后感:温室里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

影视台词 > 影评 > :《狼图腾》观后感:温室里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狼图腾》观后感:温室里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的正文:


   作为《狼图腾》原着的死粉,今天看完电影版,终于又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如果要问是否值得看?我会答,虽然这是一部偏离原着主旨的电影、是一部重动物拍摄轻人物和情节拍摄的电影、是一部拍有狼形却失狼魂的电影,这也绝不是一部一气呵成的精彩故事,但它仍是值得一看的好电影。只因狼是动物中最难驯服的动物之一,只因这部电影涉及动物情节的部分95%是实拍,只因少有人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拍摄电影,只因导演筹备五年、为选狼演员四年驯养了三代的狼、编剧换了四个(其中一个写了一半还挂了),只因拍摄全过程宁可耗费人力资金也要追求环保拍摄零污染。
   一、 从原着开始徜徉……
   故事情节讲的是,1967年,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并在一次掏狼崽的过程中私藏了一只狼。狼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真正吸引了他。他也出于对狼的兴趣,站在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目睹了小狼的成长和草原山人与狼的纠葛。
   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狼群出于生存需要开始向人类身边的羊、马等食物下手,场部主任宝顺贵为主的生产队员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着生产队员灭狼。懂得草原的毕利格,在懂得现代科技、人民海洋的红色政权面前是无力的。于是,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更加剑拔弩张的地步。你抢我的食物,我吃你的马;你掏狼崽,我吃你的羊;你做陷阱,我也给你做陷阱;就算你让我绝种了,我死了也带你一起毁灭。生产队除了灭狼,还大量开垦草原,造成大片草原沙化、鼠害横行。本是一件党和国家为民解忧的大好事,却因自以为是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破坏了自然平衡。在作品的最后,也就是小说的结尾写到,“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沙尘暴已经遮天避日地肆虐北京,浮尘甚至飘过大海,在日本和韩国的天空游荡……”
   可以说电影除删减部分外,确如让-雅克-阿诺导演所说85%场景是忠实原着,但也正因这15%变更了整部作品的主旨。最灵魂的修改是由对狼魂、狼图腾的关注转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点上。最大的修改是结尾,原着中的小狼因圈养过度无法回归草原,却因想回归草原造成心病自我折磨已近死亡,陈阵不忍看他自我折磨、也不愿意看小狼因无法忍受大自然的折磨致死而选择了一棒把小狼打死,还小狼一个安乐死。影片中则是放小狼回归草原。
   儿、电影版《狼图腾》重拾了人与自然的反思:极端的卓越追求,分裂的环保关怀
   首先唱赞歌,为让-雅克-阿诺在电影创造中极端卓越的追求狂点赞。主要有三个亮点:
   第一赞,点的不是电影,是态度。《狼图腾》最值得称赞的,是导演为了拍这么一部电影从2011年开始养了四年的狼,驯养了三代的狼,从狼一出生就开始训练各种条件反射的习惯为影片服务,从不惧怕投影仪,到听到不同的哨声、看到不同的手势做什么动作。虽然有特技,但真刀真枪的狼依然比国产电视剧里那种用哈士奇来冒充的东西要强上百倍。其实这部小说2004年出版,就已经有制片人打算改编了。为什么说《狼图腾》电影版十年才成?为什么《狼图腾》是最难改编的小说之一?为什么中国找个半死连电影改编权都过期都还没找到?正是因为这片子主角百分之百是狼。而狼有多难拍?在于狼的桀骜不驯。有多难驯服?李安当年就说过,小孩,水,动物,这是电影拍摄的三大忌。然后,据这部电影的狼驯养员安德鲁.辛普森介绍,“主要看狼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是谁,这非常重要。如果是狼的妈妈,这辈子就别想驯服他了”。别说现在蒙古狼都快绝种了,就是给你找几只小的,你得花个几年从他们眼睛还没睁开开始天天陪着狼从小到大,而且还不能保证长大了一定听话。这人工成本花的,“简直不是让狼当仆从,简直就像养一个狼王爷”,为了拍部电影阿诺导演简直建了一个动物园,这就不是一般人花得起、愿意花的。全片2500多个镜头中,只有5个是全CG制作的,还有少量镜头用到了绿幕和CG合成,其他所有都是真实拍摄,高达95%实拍真实率。当然,让-雅克-阿诺是对细节非常注重这种品质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影片每一厘涉及的角色、道具设计设置、后场准备都会认真指导、赋予自己的思想。还有,导演们较真的态度,比如2012年冬天长达48分天披星戴月的抢拍,在电影中仅仅使用了7分钟,这7分钟已经足以展示呼伦贝尔大草原最后的纯天然风光。这些都值得我们中国浮躁的电影界学习。
   第二赞,点的是意识,环保意识。比如阿诺导演可以对人类演员严格要求,却不敢对狼演员“造次”,一旦辛普森认为小狼崽们已经“超负荷”工作,不管一场戏有没有拍完都会毫不客气地带走。又比如,更疯狂的是准备雪景的道具。电影开拍了,草原却不下雪。在蒙古草原上,冬天无雪叫“黑灾”,大草原经历着百年一遇的黑灾,电影里需要有雪的场面极其多,所有人停下来等雪。长达四十天的无望等待,法国方面的工作人员都被送回家,中方也只留下看门人。尽管如此,没有人想到使用假雪,用塑料泡沫来玷污草原“是王八蛋”。于是,疯狂的剧组决定从长白山运真雪。当年的长白山下大雪,从内蒙古到长白山,往返一千四百公里。剧组在长白山埋头挖雪,当地人以为雪下有财宝。剧组解释真的只挖雪,底下什么都没有。老乡们越看越觉得是有财宝。后来当地人自己带着铲子挖雪,共襄盛举,很快填满了六十吨的大卡车,来回拉了二十次,真雪铺满了整个草原,才完成了雪地掏黄羊的戏份。又比如,许多场景拍摄,导演坚决能用脚走的、马拉的,就不要用汽车开,就算要用车开尽可能在下面垫上木板或纸板,最大限度的保护土皮薄、容易破坏的草原。
   第三赞,赞的是主题,主题侧重于人与自然,而非狼性。要说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正是这点改编。其实我非常理解死粉们的遗憾,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原着中对狼性解读的升华,而是很遥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影片一个最为明显的改编是结尾,就很能说明导演的意图。其实当剧本初稿拿给原作者姜戎看的时候,姜戎就很不满意,特别是不能接受对结尾的处理,在片中陈阵偷养的小狼被放走了,而书中是作者为了不忍心狼因无法回归草原而自我折磨忍痛用棒子打头让其安乐死的。最后作者姜戎被说服的理由是不可能在大银幕上表现小狼被敲碎脑壳、剥皮露肉的残忍景象。其实,我们都明白当然不是这种残忍的景象无法搬上屏幕这个理由,而是导演想表达的主题需要放生予以表达。全片大致表达最主要的意思是:一个是要保护自然。“狼吃羊,羊吃草,草养人,人杀狼”这是一个循环,“草是大命,狼和人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着”,人与自然,在于回归,在于归位,坚决拒绝那些过度破坏、奴役自然本性的行为,要尊重自然的本性。
   点完赞歌,来说说为啥同喜欢《狼图腾》的观众会分为两派,说说原着死粉狂批的阿诺导演的环保主义情怀。在详细阐述之前,插个小插曲,来自第三方的评论,这来自于同我一起看的朋友的评价,一个绝对没看过原着的观众。在我出电影院之后,问她感觉如何,她问我:“这部影片重点是什么?不过还是比较喜欢看这种真实的片子的。”我想这已经高度概括了各方的评论,调侃点的说法就是“狼是来了,狼图腾在哪?拍成人与自然了。狼很赞,情节和人物负分”。导致这种反映的原因有二;
   原因一,缺乏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和蒙古文化灵魂的提炼。网上有两个评论点的非常有道理。一个说,看整部片子就像在看报告文学,提纲是:
  
  草原风光ING~
  狼群狩猎ING~
  生产队队长讲大道理~
  牧场主任出场破坏生态平衡~
  生产队队长讲大道理
  ……
  狼群狩猎ING~
  生产队队长讲大道理~
  牧场主任出场破坏生态平衡~
  生产队队长讲大道理~
  ……(循环播放)
  生态平衡和生产队长一起挂了,青年A决定回家~
  小狼被放回草原(end影片完)
  
   咋一看觉得很有趣,后一想,难道不是吗。虽然整部电影看起来虽然基本完整呈现了原着,却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靠道理来说服实在不舒服。第二个评论则是,说阿诺导演感觉就是,把几个狼崽子照顾好,其他人该怎么拍好像没他什么事一样。每一个人物存在感都不强,你看不到他们落到实处的爱憎。陈阵与蒙古寡妇的爱情,突兀、生硬。陈阵的好友,窦晓扮演的知青杨克更是可有可无,他在草地上与一蒙古少女的野合,也只是一种大而不当的景观。陈真在最后拿着青霉素,说医学是其未来研究方向的时候,更是不知所云。人如此,作为一部动物电影的狼的拍摄效果也好不到哪。有的网友感慨还不如我们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生灵更让人牵肠挂肚。狼我们只看到陈阵对一头小狼的悉心照料和难以割舍,更无法觉察这个沾染人气的小狼,它对人会抱持什么样的态度。
   原因二,狼性和狼的情感渲染不明显。虽然主角是狼,但更多都像是群众演员,就算是小狼,也一副疲软无力的样子,缺乏煞气,杀气还是某些“动物世界”里拍的好。质感和声势,都较为空泛。没有狼性的狼,没有灵魂的狼,长得再像狼,也是狗。难怪网友戏谑,还不如看动物世界呢,这拍的是《狗图腾》吗。影片提供了部分奇观,让我们领教更多的是拍摄的艰难、诚意,而对一个物种在草原上的逐渐凋零和即使消灭也不会屈服的孤傲,尚难以让观者痛彻心扉。在狼形象渲染方面,虽然影片介绍了很多事,说狼开心了、开始生气了、开始饿了、开始报复了、狼要被灭了,却很难从狼的声音、动作和行动中真正体会到狼的情感。既没有塑造个体的孤狼形象,也没有狼群社会化的具体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充满智慧、勇气和耐力的排兵作战。最后的白狼王挂掉,一点都没有一代狼王逝的苍凉感。从视觉上来说,也不够血淋淋,没有生命最后一口热气消散时的苍凉。我们听不到牙齿与骨头相交时的磨砺,也听不到那种长途奔袭时粗重的喘息。没有看原着时,那种血腥气,狼嗥声,那种扑面而来关乎生死一线时不寒而栗、让人汗毛直竖的感觉,缺失了那种由生命的底色所构成的原始的美。最后像“七匹狼”标志的云更给全片反而带来了喜羊羊的感觉,更是让人无语。当然,也有可能是阿诺导演出于爱护狼,不忍激怒狼,所以拍不出狼真实愤怒和孤傲的一面,但是这是拍电影,环保情结泛滥难以成就伟大的作品。这是一部温室中拍出来的《狼图腾》,这是一个没有狼魂的电影。
   这是一部用西方文明环保视角拍摄的以狼为主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很重要的大作。我会告诉朋友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电影界的难得的倾心之作。虽让这部片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觉得电影只是一扇门,让你思考背后的故事。就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评论原着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狼图腾》不是评论家评出来的经典,而是读者读出来的经典。我觉得这也适用于电影,也许这种评说也才是爱之深情之切后从内容本身中获得的真正的价值。
   三、原着《狼图腾》为国人塑造了“自由的图腾”:真实经历的述说,异化的政治历史观
   作者姜戎,原名吕嘉民,1946年4月出生,北京人,曾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2004年出版作品《狼图腾》,凭此作荣登“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狼图腾》一经面试,就被出版商称之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面世仅5天就迅速攀升至各大书店排行榜首位,半月即销完5万首印数,一个半月就迅增至15万册,2007年更以唯一入选作品的身份获得了“曼氏亚洲文学奖”。内容类似与作者姜戎的自传经历,当然也是一部有一定虚构意义的小说,是由若干个草原生活听说的小故事结合自身满都宝力格插队的经历拼接成的大故事,大部分细节描述都是能找到真实出处的,用这些真实的感受和其同其饱含深情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美丽迷人的草原风光和铁血柔情的蒙古风情。其实有争议的是关于狼神化的宗教成分,这个与史实有差距,但是这个也可以理解成是作者对狼性深刻体会后的文化再创造。当然,出于姜戎政治经济学专业意识形态,在最后阐述了关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冲突和同化更是属于学术范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不管批判者如何质疑小说的真实性,其中细节没有真实感触是写不出来的,描述的细微真切感人奠定了小说的地位,毋庸置疑。所以,先从存在的问题开始写起,主要有三:
   一是移花接木,夸大事实,没有经历可以写吗。这一点要提作者维护一下,小说本来就是现实的升华,很多知青批责说作者没有经历过。但是,话又说回来,部分情节没有经历过,可听说过难道就不能写吗。比如故事中风雪夜狼群与军马生死搏斗,在实际上,1971年5月3日发生过白毛风和狼群将两三群马赶入乌拉盖河和泡子,1972年也发生过马群进泡子的事件。作者用1971年的真实见闻与1972年的耳听事件结合撰写情节没有错。至于把其归位天灾还是狼祸,作者认为天灾是主因,但是狼祸更说明狼能利用风雪是智慧的象征也无可厚非。还有其他的各种对其中数字夸大等问题更是小说处理的家常便饭,我觉得这并不能成为质疑的有利理由。只能说小说是成功的,起码激活了人民的思考与求知,接下来就看科普了。但是打着批判作品的旗号科普,则是一种错误地解构。
   二是以偏概全,盲目篡改蒙古民族文化,对狼的文化意义过度宣扬。比如说,狼确实不是当时的蒙古族的图腾,许多蒙古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图腾被人换了不开心当然好理解。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但并不代表所有蒙古民族各部的祖先图腾都是狼图腾。在辽阔的北方,蒙古民族还有许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他们都有各自崇拜的图腾,比如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而最主要的图腾崇拜则是萨满教图腾崇拜。又比如部分常识细节也有许多错误,成吉思汗的战旗是九足神鹰,从无狼旗。又比如狼狼群也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一群狼的数量正常在7匹左右,也有部分狼群达到过30匹以上。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由於拥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领域范围,因此狼群不可能与别的狼群合作,也不会出现小说中由数个狼群组成、百来头的狼群。从小说角度讲,人家是小说,人家只是借尸还魂,借一段历史写自己的故事,如果死磕金庸武侠中的武侠人物是否真实、是否歪曲事实,然后以此否定一部小说,那才是真傻。重点是狼性是真的,只是看的角度不同而已,文化意义赋予的不同。作者姜戎为了突出狼性,制造了一些山寨版的野史突出狼性在小说手法上无可厚非,而且为什么人们能信,在于切入角度确实有道理。更重要的是,能把东西写真、写活、写得发人深省、写得为这个社会起到正面推动作用,而且这个狼性确实是真的,这才是真的。其他问题,是那些编辑的事,比如可以在小说背后做科普什么的。
   三是用狼性和羊性的定力胡乱套用,对“游牧文明的军事能力、西方现代文明和狼性”过度宣扬,过分贬低“农耕文化、华夏文明和羊性”。真实的描述,为世间不了解的人提供了可以思考可以探讨的文本,这是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对历史以“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进行分类,是方便学术研究探讨的一种方式。但忽视了文化的双重性,坚持一些极端意见,就会引来争议:如武断地把华夏文明比作羊,把西方现代文明比作狼;如武断地用狼性和羊性的关系形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关系,农耕民族不是羊,游牧民族也不是羊;如武断地认为黄帝具有狼性,龙图腾其实更是狼图腾,这是属于意淫范畴的“伪学术”了。同时,在对“狼性”圣化处理方面,也没有很好地粗存精,摒弃狼性中不值得学习的一面。所以涉及到这种纯学术的问题,还是做个小说看看就行,有启发就好。
   我们会发现任何一部作品问世都不乏解构者、嘲笑者、玩世者。许多评论到最后已经脱离了作品文本意义本身。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客观的认知。下面说这部小说最有意义的贡献吧,主要有三点:
   一是展现了草原上人与狼抗争、人与自然相生的荡气回肠的故事。小说主旨弘扬狼图腾,而非狼图腾,虽然有点离经叛道,但并非天马星空、给人故弄玄虚之感,其朴实的文笔令人称道。首先,印象深刻的是其细节描述逼真传神、极富质感,像小说中人狗围剿草原狼的许多行动细节,以至还有像从冰窖中如何挖黄羊、如何用雪上毡舟运送黄羊的许多特殊的技术细节,等等。其次,在叙事中,在对各种生活细节的精彩描写中常会插进一些哲理性的感悟和浓烈的感情抒发,以此表现这些理性思考着所感到的“来自草原地心的震颤与呼救”,表现他们所获得的“与草原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共振”,和从心底“呼唤出最远古的情感”。这种穿插,使广袤的草原、冰凛的雪原、狼群的残忍与狡诈、牧民的强悍与温情……在作者笔下都获得了一种诗性的提升,让人民从草原人的生存历史中领悟到哲学的诗意。再次,小说不时穿插议论是一大特点。这些议论深刻而富有哲理,与小说的叙事相得益彰,引导着读者层层思考,逐步探索到小说的精神真谛。小说中的议论虽然有些违背主流观点,但是包含着作者的真知灼见,语言犀利毫无遮掩,发人深省。姜戎通过融大文化语言、生态写实、深化叙述为一体的叙事方式,大胆的对原有动物文化概念进行了翻盘与颠覆,展示东亚草原未被破坏之前、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堂般的美丽。
   二是为国人塑造了“自由的图腾”。在主流观点中是,狼是贪婪、自私、冷酷、残忍的。甚至有人把狼性比作“法西斯精神”。但在作者的视角中,狼是自由独立、桀骜不驯、多疑忧郁、团结互助的。不可否认,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知,就像龙在中国是祥瑞、在国外常代表邪恶一样。小说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并非重现当时的历史文化,或只是写狼,而是剥离了特定历史的意识形态,颠覆传统对狼的偏见,借狼的特性和狼、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更宏大的视角表达自己对时代的呐喊和为生命而抗争,为这个时代塑造了一个自由的图腾。正如姜戎在获得曼氏亚洲文学奖时的发现中所说,“《狼图腾》是一部张扬自由独立和顽强进取精神的作品。我曾在内蒙古草原生活过11年,在草原和草原狼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古老亚洲文明不屈不挠的文化性格。在当前一些亚洲国家和平崛起的时候,更加需要这种性格的支撑”。历史确实也证明了这部小说的价值,小说出版后掀起的狼性热自不必多说。
   三是孕育和催生出诸多的生态理念。比如蕴涵着敬畏生命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这在小说主人公陈阵和毕利格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和感受中清晰可见。又如对人类欲望与生态矛盾的揭示,内蕴着对人类自身的深刻自省与反思。又如思考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和朴素生态思想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又如科技的发展、现代性的步步逼近对生态的消极影响,等等。文本着重强调的是:人类已不再占据着绝对的中心地位,已经被从自我玩味的神坛上无情地拉扯下来,作品的价值取向也不再以人类利益作为唯一终极的评判标尺。
   四、文化苦旅,钢铁丛林中的野性呼唤……
   《狼图腾》拥有三个主题:弘扬生态保护、张扬中华民族的狼图腾精神和温室中花朵的成长。让-雅克-阿诺的电影版以其西方文明环境保护主义视角选择了前者。原着作者姜戎出于对狼性的崇敬和专业的敏感性选择了后者。两位大家的倾心浇灌,让我获益良多。来说说自己对狼的一些感悟:
   1.我看到了狼的智慧和精神
   实际上,蒙古人没有《狼图腾》中那么喜欢狼,恰恰相反他们恨狼,恨狼的凶残、狼的贪婪、狼的狡诈。当我们弱小的时候,我们恨狼。狼总是捕杀羊、兔子、鸡等人们赖以为寄的财产和食物。那个时候,狼就是人类的敌人。然而,往往历史总喜欢跟人类开玩笑,最强劲的敌人也往往会成为最好的老师。大概正因蒙古人经常与狼斗,与草原斗,也从狼身上、从草原上学到了横扫欧洲的煞气和智慧。人们喜欢把狼作为贪婪、残暴的化身,把羊看做温柔、听话的化身。却重没想过羊最贪婪,因为羊会没有节制的吃草,把草原吃荒;狼却会因为缺乏食物而顺应天道锐减。羊的贪婪是真正的贪婪,如同奸臣当道,只重眼前破坏长远;狼的饥渴和智慧却是磨刀石,能摸出人的锋利。
   狼是贪婪的艺术家。狼机警、多疑、善于忍耐,如此渴望却精明谨慎、深谋远虑。正如欲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一样。贪婪并没有错。如果真如道家的无欲无求,人类文明必然也会止步不前。我们恨贪婪,是因为我们无法把持贪婪。“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也许正是因为贪婪,狼才更加聪明,因为贪婪,狼才更加顽强、凶猛、勇敢。一个人只是贪婪当然不够,只有那些高于贪婪的东西存在,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战士。从狼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一个狼群只有狼王才能交配,即使交配也是一夫一妻制。只要配偶还在,绝大部分都不会出外滥交。在狼身上,我看到了牺牲,狼会在猎人逼走下跳崖只为让伴侣逃走、孩子存活。在狼身上,我看到了理性和冷静,使他们成为了幽灵般的杀手,他们不会为了诱人的食物而陷自己于猎人的陷阱,他们追求稳、准、狠、快,总会不断地思考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获,诡异的个性使猎物防不胜防。在狼身上,我看到了不屈,他们潜伏,他们出击,他们失败,他们更会因为直觉的陷阱而承认失败放弃出击,一次次的失败没有打消他们的贪婪,他们的忍耐让贪婪变得更加智慧。狼能克制欲望对未来延续的打算,他们会为自己的狼崽子出生存储食物;狼会对伴侣和团队的负责,狼会为救回战友发动全狼群的攻击;狼会对珍贵东西的不惜付出生命的保护,也许正是这些超越眼前利益的守护,才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勇士。
   如果狼是天生的战士,那么群狼就是精密零件打造出来的真正野兽。狼看似散漫,但猎杀却非常有章法、训练有素、团结配合。这不仅出于狼的智慧,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工具、打围、堵截,团结协作,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更重要的是狼的贪婪是一种团结的贪婪,有一种一直“向前,向前,再向前”的饥渴。其实,狼没有群居的义务,也很少窝里斗,如果狼不喜欢可以离开狼群。因为他们深知,只有群体的力量才能驱赶、合围、困杀比它们大得多的猎物,再出色的个体只有协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强的战斗力。实际上,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狼群等级分明、组织有序。许多人觉得这是霸权主义、专制制度。但实际上这更利于维护狼群中的和平和战斗时的绝对服从。无论是猎杀兔子还是鹿,成员之间彼此技巧的衔接、联合战略的绝对执行都是极为关键。而混乱也往往意味着机会的丧失。维持狼群的秩序就是狼老大或领袖的责任。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狼群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团队的安全性和平时松散的管理为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战斗时和利益分配时铁的纪律、执行力和忠诚则是形成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也许正是永远保持饥饿的团队精神(Stay Hungry)、平时自由发展的松散空间、以及铁的纪律和执行力,使狼群成为了草原上的霸王。
   2. 从贪婪到窝里斗,从敬畏自然到顺天行道、替天行道
   “狼吃羊、羊吃草、草养人、人杀狼这是一个循环。草是大命,狼和人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着”,这就是《狼图腾》的逻辑,也是自然的逻辑。这个道理谁都懂,只是谁都装作没看见。有人说人定胜天,有人说敬畏自然,喋喋不休争执千年。不是道理讲不通、看不见,只是害怕满足不了眼前贪婪的私欲,只是觉得寡民言轻力微牢骚而已,选择性地吸收自然讲给我们的道理。书中的外来户为了眼前的利益捕杀狼们给初春小狼崽储存的黄羊。有人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猎杀这些羊对草原的破坏。其实就算知道有什么用,损大家顾小家,自私贪婪的他们并不介意死后的世界毁灭,只在乎活着的时候能幸福。
   狼的贪婪能激发战斗的意志,狼群的贪婪能成为更可怕的战斗力。为什么人类的贪婪却往往花在了“窝里斗”和内耗上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世界政要不欢而散,在乌克兰民主投票决定回归俄罗斯后西方炮轰操作选票经济干涉,柴静辞职为呼唤人民对雾霭影响生命健康的关注泪拍《穹顶之下》却惨遭恶搞、抹杀、打压、诋毁和解构,中国抵制日货的煽情永远比奋发图强更来得积极,《狼图腾》书中的牧民会把狼吃羊的罪怪到无辜的陈阵和小狼身上……“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者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于是高尚成了卑鄙者的遮羞布”,即是答案。内斗的人可能是既得利益群体,他们需要维护已经拥有的利益而内斗;内斗的人可能是一群心胸狭窄的人,他们可能会为了看不得别人好想把别人拉下水;内斗的人可能是一群没有信仰的愤青,他们只会抱怨、挑刺,以显示对世间的不满,却重来不做真正需要做的事,不会关注事物真正的价值;内斗的人可能是一群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得失不愿意吃亏,也不愿意为了未来牺牲自我;内斗的人可能是一群缺乏改变不公平力量的人,已经对世界缺乏信心对世界一切包括哪些美好的事物充满怀疑;内斗的人更可能是一群被狂热极端煽动的火种,他们用青春燃起的激情烧毁的不是“四旧”而是道德的信仰。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道德经》第三章所云“不尚贤,使民不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道德、贤明不能崇尚?为什么崇尚道德、贤明反而会引起人们内斗?该句,其实是老子针对当时诸侯争斗“贤能之士”到处搬弄是非、卖弄才能的社会现象提出的。如今的社会难道不是如此吗。人们推崇道德,通过互相指责叫嚣来彰显自己的是小德小义、小聪小慧,却忽略了大道自然的感悟与敬畏,忽视了对大道责任的身体力行。在《狼图腾》书也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毕利格老人,一个是宝顺贵生产队长,他们都有信仰,一个信仰腾格里长生天,一个信仰共产党。但是,为什么同样的信仰在杀狼方面却又那么大的分歧?在于毕力格老人感悟的是自然,敬畏的是“自然”的道德,会从自然的角度思考狼的德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包顺贵推崇的是贤能的仁政,推崇“道德”的命令,会从共产党为民谋福利、人定胜天的角度解说道德。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让我们空间更广,世界色彩更加斑斓。但是,也正是这些五彩的色彩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人们满足于外在的物质享受和暂时的安逸。我们开始慢慢失却了对“自然”感悟的意识、对“道德”的珍重,失却了清凉的心态与敬畏之心。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强,“主义”的信仰越来越弱。虽然政府不断倡导道德,但却收效甚微。因为道德不应是推崇,而应是一种敬畏。一个人不应失敬畏之心,应该让感悟自然、敬畏道德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
   闻道不如悟道,得道重在行道。清代宋景诗以“替天行道”为起义口号,明末李自成自称“奉天倡义”,清代太平天国的旗帜上则写作“顺天行道”。“天行道”没有错,却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凭什么认定你主持的是“公道”?你会不会在“公道”的幌子下夹杂私货,假公济私?其二是:你有什么资格代替“天”?“天”又什么时候委派你代替他了?于是,一群人用钱权禁锢百姓思想,自比“奉天承运”。而探讨什么是公道的人却乐于学术讨论,少有精英愿意走出象牙塔。也总会有些不满社会不公的愚人直接跳过第一个问题,开始互相拉下水、内斗。历史每个阶段,总少不了另外一群人。一群心怀不轨的流氓,他们利用愚人摇摆的心理,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揭竿而起,成为下一个“黄袍加身”。最令人愤怒又悲哀的是,人人们的大多数是一群懒得思考的、旁观者,他们只是无聊地丢丢石头,顺便分点好处,打发本就无趣的生活,说不定不小心扔死几个大牛就发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想起《狼图腾》中第十四章有这么一段话,那是马倌官布看到额仑草原羊群吃饱喝足、羊群喂奶带小羊羔、不用人管、一切尽然有序的时候的感叹:“额仑草原水草好,母羊的奶水足,都认自个儿的羔子,对一遍羔多省事啊。要是草场坏了,母羊没奶,都不认羔子,就是把全场的劳力全派到羊群对羔,唱劝奶歌,一天也对不完一遍羔。一场白毛风过来,几万字羊羔用不了几天就饿死冻死啦,再大的狼灾也不如人灾吓人。额仑的老领导好,明白草原,明白狼,下的功夫不在一群群的羊上,下工夫在草上,在草场上。大事管好了,小羔子不用怎么管也能管好。”这话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人的内斗与谴责,而是对自然、道德的敬畏、奉行与保护。大事管好了,小事不用怎么管也能管好。世界需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优良的文化传统,需要形成敬畏自然、敬畏道德、自我约束的文化自觉;世界需要一群真正悟道的人顺天行道,引导历史发展;世界需要一些信仰道德、文化教育、律法礼仪为天地立心、替天行道,让人们遵循自然的规律更好地、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世界需要这样一群人,他们敬畏的天不是“权势”、“财富”和”盲目的言论”,他们有伟大的关注,有着对自然、道德的敬畏和信仰;他们独立、真诚、谦卑,不愿意被洗脑,不愿意在虚妄中和温室中泯灭天性和思想,他们如饥似渴地感悟和学习世间的知识和道理;他们充满激情,他们守护着儿时最纯真的梦想,他们希望世界能变得更好;他们的痛让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们不愿意麻木地与世间一同沉沦,他们尽自己所能尊重和守护着自然存在的平衡和道德的信仰,在寒冷中他们感念温暖,他们以最伟大的爱最伟大的热情为正在沉沦的世界作最诚挚最全面最深刻的情感担当。他们修身、齐家、治天下,他们并不像抱着成为神的念头,也没有怀抱“齐家、治天下”的妄想,他们只是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他们只是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益于身边的人。世界需要这样一群人,守护这个世界最温柔的地方,保护世界最后的净土,世界需要这样一群人。
   3.钢铁丛林中的呐喊
   “呜呕~”,“呜呕~”,“呜呕~~”,天空风雪飘摇,草原上的狼嚎声此起彼伏,穿透寒冷,穿越苍茫。这是来自远方的呼喊,也是我们心底深处的呐喊,冰冷、颤抖,像鬼魅一样顺着皮肤向上、向上,瞬间占据了整个身体,敲击着战栗的心房。这充斥着毁灭的意志和不屈的灵魂的呼喊,令人如痴如醉,又令人毛骨悚然。草原的诗意和刻骨铭心的深沉也从这里开始。
   曾经写下过一句话:“远离孱弱的羊群,向往奔驰草原。”当初敲击键盘的声音仿佛就在耳旁,如今听来,仍是振聋发聩。这是2007年我腾讯QQ上的第一个签名,春秋来几近十年,当初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已胡子拉碴、走入社会。人来人往,物是人非,签名却至今未换。其实,当初写下这句话并没想过要成为狼。只是讨厌做羊,厌恶像羊一样麻木盲从、无知贪婪,厌恶像羊一样懦弱无力、缺乏团结,厌恶像羊一样被人圈养、任人驱使、泯灭天性、阉割梦想、过着自欺欺人看似快乐的生活。我要离开,身上乳臭未干的羊骚味让我恶心,无力、软弱、恐惧的颤栗让我羞耻。理想的乌托邦你在何方,自由的草原就在眼前。我渴望驰骋、奔跑、跳跃、呐喊。我要摆脱因意识形态漩涡、文化隔阂、科学宗教束缚或盲目无知所形成的思想禁锢,挣脱功名成败论英雄、一切向钱看、倡导实用主义的枷锁,跳出这个总是一副为你好、看似在保护你的牢笼。我知道前方充满未知的危险、充满阴毒的诱惑,我知道自己是那么渺小、无力。但我仍然要奔跑,谁也阻挡不了我渴望天空的步伐,即使屈辱、痛苦、死亡。我要变强,走自己的路,不愿意再这样被人保护、没有自尊、受人嘲弄的活着,不愿意再这样处处被人安排、不被信任、瞧不起、行尸走肉的活着,我要走出自己的路。这是来自我的独白。当看到《狼图腾》中小狼在陈阵喂他食物时小狼根本不把陈阵当亲人,一副这事物是我自己应得的样子,倔强高傲、桀骜不驯。当毕力格老人说那是狼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捕食的尊严时,我顿时心有戚戚。
   于是,我也开始了解狼。我发现,狼的自尊独立、以命拼食的信念是刻在骨子里的。狼,虽然没有狮子的尖牙,也没有老虎的利爪,更没有大象强壮,但你至少不会在马戏团看到它。马戏团中的熊、大象、老虎和其他动物并非自发想骑单车、倒立、踩大球或跳火圈,他们如此表演,有的是被美食诱惑,大多数则是害怕可怕的惩罚。驯兽员用鞭子、镣铐、鼻套、带电的刺棍、象钩和其他类似的工具,来造成动物的痛苦记忆:反抗训练就被处罚。那些大型有力、曾经的森林帝王被鞭打匍匐在地,最终暴力征服了野性。当初看书的时候,感叹的是狼的谋略和隐忍,虽为其命运叹息,但依然敬仰他勇敢、顽强、不屈、永不满足和藐视严酷恶劣环境的强大精神力量。而看完电影,突然感到,在我们当中有太多人,曾可以像狼一样骄傲固执地成长、充满野性和斗志。然而,他们却因为被所谓的爱圈禁在狭小的空间,按照那些自以为爱他们的人的传统思维成长,让自己在梦想和未知领域、风险领域面前踟蹰不前,削弱的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也牺牲了上天赐予的天赋与与生俱来的、活着的骄傲。父母思维的瓶颈,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的瓶颈。没有骄傲和野性的成长,也就失却了那份指点江山的霸气和年轻的心。同时,那些自以为爱他们的人强加给他们的快乐,却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狼性,在许多文化批评家眼中是凶恶、阴险、残暴的,在许多管理者眼中是团结、执行力强、有开拓精神的,在环保主义份子眼中是维护自然平衡的守护者。然而,在我眼中,狼性是上天赐予人类的野性和天赋。可悲的人类在驯化马戏团的熊、老虎、大象的同时也驯化了自己,这听来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初生的人类就像那条小狼,在文明与野性间徘徊。我们的文明要通向哪里,我们的野性又在何处扎根?
   五千年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逐渐创造、积累和进化,创造出了这个从动物界明显分离出来的文明。21世纪的今天,现代文明极大丰富,为我们创造了许多需要终身研究学习的课题和适宜居住的人造环境,带给了人类物质、精神上极大的享受。但在人类披上这层保护衣的同时,文明也反过来规训和阉割着人类,遮蔽和拒斥着来自大自然和生命野性对人类灵魂的涤荡与滋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对知识结构重塑,忽略了对自然感悟、天性挖掘、道德敬畏感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人类物质文明的强大减少了对自然敬畏和感悟的需要。十八世纪,工业文明拉响了垦伐自然的汽笛,也吹起了人类膨胀的贪婪和日渐迷惘的精神黑洞。物质文明建设如此浩大,人类被规模化培养、标准化灌输、学分化分层、学历化分流、商品化交易、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按财富值分化、按权利域分类。教育更偏向技能灌输,而非领悟感受。千百万人类开始被洗脑,被批量刻录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金融等应用性知识,被捏成螺丝钉、镰刀、榔头、显微镜,然后抛入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大潮中。那些在学科分类中不被列入、不被重视的、参与面较少的、学生天赋要求高,在社会分工中地位不高、就业较难的,官方办学要求不达标、难以为继的,就慢慢失了其传承。没有直接利益获得、不被社会重视的一些知识、技能也被人们排斥。二是人类过于依赖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享受和技术便利,而忘却了它为更好的生存和为生命本身出发的目的。在喧嚣浮躁的文明社会中,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运动、哲学、文学、艺术、对自然的感知和野性的张扬已沦为装点品味的奢侈品,异变成了填充心灵空虚的鸦片。人类为了生存、攀比、享受、浮夸奔波劳碌,走得太快,跑得太累,劳累了一天已经不想再倾听来自灵魂深处的呐喊和自然的召唤。一切深刻的东西,对于疲惫了一天、被工作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来说理解起来都太麻烦、太累,不如追求一些简单的、放松的、搞笑的东西。传统、高尚、经典、真诚、信仰,已经成立他们中可笑、遥不可及的字眼。他们嘲笑世界、解构崇高、装扮着品味、追逐着潮流,他们拒绝真诚、拒绝感受,他们不再善待真情,他们习惯了交易,他们就是想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他们就是想发酵空虚的无聊,他们就是想告诉世界自己不是那个标准化的零件、有品有味的、深刻的、与众不同的。他们只希望受人尊重,他们只是希望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却发现结果和目的南辕北辙。三是长久以来生存在人造环境中,使人类逐渐失了天赋与对自然的感知能力。据联合国2014年7月《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反映,截至2014年,全球城市化率达54%。很多人类从一出生就如同羊羔一样被圈养在钢铁丛林中,甚至一辈子都不需要离开城市。文明保护了我们,也剥夺了我们的天赋。数码产品使人失了发呆的能力,工作生活节奏让人失了睡眠的能力,过度依赖眼睛获取信息使人失了对嗅觉、听觉的辨识能力,长期使用右手让人右脑弱小,长期大城市生存已经失了对大自然中的危险的感知能力,长久的伏案和室内运动已经降低了人类的体力和运动神经……写出一串被剥夺的能力让人发笑,又发人深省。自然母亲的名字对我们已经如此陌生。自然,很多时候,只是旅游的名胜、拍照的风景、呼吸新鲜空气的疗养院。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类一遍遍的默念着周游世界的梦想,希望在高山流水中寻找生命的感悟,期望在山川大河中寻得心灵的寄托,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感觉”。文明在规训着人类,也异化了自然,许多美景已经成了各家风景区、酒店的摇钱树,许多动物只有在动物园才能看到。深崖险滩、竹林空谷已经没有了风骚、肆意的猿啼、狼嚎、虎啸,只留下了人类时断时续地、不甘心地、孤单地吼声。我们匆匆的来,又匆匆的,我们已不再是归人,而是过客。
   温室中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狼图腾》的魂?我们在被称为“大自然”的这个“股市”中穿梭,低买高抛,艰难的生存,小心的获益。时光荏苒,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影响股市震荡的“庄家”。对于人类来讲,我们没有退路,我们需要有主人翁的自觉性,负好应付的责任,与自然共同成长。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需要重建对自然、道德的敬畏,需要对文明的同化树立起戒备心,不能不加反思的全盘接受,我们需要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和教育培养的方式。我们不仅仅需要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更要有属于自己对人、自然、社会的感悟、理解、以及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不仅仅是做自己,更是要建立起一个适合人的野性、天性和天赋保留、适宜发展的、庞大的教育成长体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的我与自然的我的关系,既是教育自己,也是与朋友共享。我们不仅仅是呼喊,更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用心培育下一代做起。修身、齐家、治天下,很多人觉得是有大志向、做大事,我的理解却是做好小事。只有修好身、树立好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自己的道德信仰、有了自己的身体力行,才能齐家,因为人的内心变化和需要有极大的相似性。齐家,不仅仅是家庭和睦、兄弟朋友齐心协力,更是对好的思想、做法的共享与传播。治天下,并非是需要一个人治理天下,天下被治理的繁荣只是结果。正如道生万物,却不居功一样。我始终相信,野性和冥想,不应仅仅铸刻在青铜生铁时期,责任和追求,不应仅仅停留在战争炮火年代。在人类更具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真切的表情、刚直的灵魂,深刻地对社会关注,执着地对自然关爱,真诚地对生命关心,为自己、自己的家庭和这个世界作出最深刻、最温柔的情感担当。这就是,我在钢铁森林中的思考和呐喊。
  
   朱立 写于2015.3.10
  
作者565439533

《狼图腾》观后感:温室里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狼图腾》观后感:温室里的草原又该如何继承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狼,继承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