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性本恶》跟随大师走进一个时代

影视台词 > 影评 > :《性本恶》跟随大师走进一个时代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性本恶》跟随大师走进一个时代的正文:

  说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米兰.昆德拉无疑是最大的一个,其他像村上春树近些年也是屡战屡败的热门,具体到美国文学,托马斯.品钦也是诺贝尔的一颗大大的遗珠。依然在世的美国文学家中,托马斯.品钦的地位已世所公认,他与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点》)、科马克.麦卡锡(《老无所依》)、唐.德里罗(《大都会》)、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冰原》)并列,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要知道上一次美国人获奖,还是1993年的事了,获奖者为托妮.莫里森。
  
  
  美国的文化,尤其是好莱坞文化,锋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披靡。但美国文学的地位在全球范围之内,却与虚胖的美国文化不太相符,这是个值得好好探讨的话题。即便是托马斯.品钦,贵为小说大师,他的作品却极少被改编成为电影,《性本恶》居然就是第一部,这也成一个问题,也值得好好探究。
  
  
  诺贝尔物理、化学,乃至于经济学奖,美国人的收获一向颇丰。但文学的地位却似乎受到了鄙视,欧洲依然认为本地依然占有文化尤其是文学繁荣的中心。不被欧洲认可,又不被好莱坞广泛接受,美国严肃文学的地位相当尴尬。就像中国文化一样,电影票房每年都在蹭蹭地涨不停,演员的收入也每年都在攀升,但中国文学却没有因此而变得强大起来。莫言获得诺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像当年张艺谋在欧洲电影节上连连拿奖一样,也不能等同于中国电影已经站起来了。
  
  
  将整体文化的繁荣与个体的关系割裂开来,并不妨碍莫言他们是才华横溢的人物。托马斯.品钦如此,张艺谋也如此。至今为止,张艺谋的《活着》都是1949后中国电影中最好的电影,与《霸王别姬》共同组成最高的两座山峰。这两部电影带领观众直接走进那些动荡的年代,通过一些具体的人事悲欢,描摹出了时代的无理与荒谬感,还有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感,无论是欣赏性,还是影片的厚度,都让后来的电影为之汗颜。
  
  
  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跟随大师走入他们所描摹的那个时代。《活着》与《霸王别姬》做到了,《性本恶》也做到了。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也做到了,他几乎神还原了托马斯.品钦的原着小说,通过晃晃悠悠的镜头,直接带领观众走入1960年代的美国,那个属于嬉皮士的时代,也是美国文化动荡社会剧烈变迁的时代。
  
  
  首先说一下,《性本恶》的英文原名为“Inherent Vice”,它本来是一个专有名词,用于国际贸易之中。在保险领域里,“Inherent Vice”指的是“固有缺陷”。一般而言,因“Inherent Vice”而导致的损失,不在保险范围之内。这种内在的缺陷,被翻译为“性本恶”,属于很拙劣也很生硬的直译,类似于将“人山人海”翻译成“people moutain people sea”。而且整部电影之中,也不存在有关人性善恶的讨论,反倒是很明确地指出了片名的意义所在。所谓的“内在缺陷”被托马斯.品钦引申为了“社会内在缺陷”,是品钦对1960年代美国的一种审视与概括,可谓形神兼具。翻译成“性本恶”,看似雅致了些,也更具有了卖点,却歪曲了原意,搞得有些莫名其妙。
  
  
  托马斯.品钦作为文学大师,他用他的笔触,通过一个故事,将社会上的各色人等串联了起来,不仅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在讲述整个社会。就像《红楼梦》,可以看做是“木石奇缘”般一个爱情故事,也可以看做是江南一个大家族的兴衰,但内在里,更多的人还是看到了曹雪芹对整个封建社会末期的概括,讲出了大时代的悲辛与荣辱。《性本恶》当然没有《红楼梦》那么恢弘的视野,也没有涉及家族历史,仅仅是通过一个私人侦探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时期内社会上的各种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将时代的缺陷描摹了出来。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则精准地将小说精髓传达了出来,甚至不惜丧失部分电影的可看性。而这种对原着的还原,也使得《性本恶》收获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成为最大的肯定。
  
  
  对于美国的1960年代,乃至全球的1960年代,都是一个思想狂飙的时代,欧洲左倾运动风起云涌,东方中国的文革风雨欲来,日本的赤军也在蠢蠢欲动,美国“垮掉的一代”与“嬉皮士”交错陈杂交织在了一起,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不安的状态之中。具体到美国,正经历了朝鲜战争的失利,越南战争也陷入泥潭之中,二战后的一代也已经成长了起来,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浮躁的氛围之中,最个人自由的极端追求,使得嬉皮、吸毒、滥交、走私、黑帮、枪支、摇滚乐等等元素搅在一起,加上黑人运动、女性解放、人权运动等等活动,加上艺术领域里后代现状主义等思潮的狂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都变得躁动不安,在迅猛的变化中使社会看起来显得病了,呈现出一种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具有深刻的内在缺陷感。
  
  
  私人侦探多克偶然遇到了他的前女友莎斯塔,并从她那里得知了一个绑架案,于是多克开始了一个冒险的旅程。随着追查的推进,他遇到了亚裔、地产大亨、刚出狱的黑人、性格暴躁的警长、皮条客、乐队乐手、走私客等等人物。在追查过程中,他的侦探似乎并不重要了,尽管有始有终,但通过这些陆续出场的人物,在多克身边最大化地展现社会的面貌来,而这一点,更是品钦与PTA想要展现的世界。所以,电影中存在大量的旁白与台词,看似多余,却对整个故事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解读整个电影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克,这个本身就具有浓厚嬉皮色彩的家伙,看似角色灰暗,却拥有非凡的勇气,穿越层层人海,终于将他负责的这个案件搞清了来龙脉,并最终解救了应该获得解救的人,最终得到了救赎。
  
  
  社会是存在缺陷的,但并非无药可救。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当下的中国也很有一些类似,如果有一个镜头,穿越于人海之中,将社会的灰暗揭穿,然后再施以疗救的方案。它不一定非常理性,只要传达出一种理念,或者希望,就足够了。可惜,我们没有。这是一个缺失大师的时代,我们也徒唤奈何。
  
  
  唯有,跟随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与托马斯.品钦的脚步,穿越至1960年代的美国,在那里,寻找我们自身的影子。只是,《性本恶》的确拍摄的有些小众了,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也是一种遗憾。
  
  
  对了,有关1960年代的片子,我曾经在《控制》、《在路上》、《嚎叫》、《天鹅绒金矿》、《杀死汝爱》等片子的评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过,这里就没有过多展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看一下我的往期内容,找一下看。或者直接回复以上电影的名字,本博已设置自动回复。辛苦了!
作者邑人

《性本恶》跟随大师走进一个时代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性本恶》跟随大师走进一个时代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性,时代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