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入殓师》从日本行业类型片中品读三种美

影视台词 > 影评 > :《入殓师》从日本行业类型片中品读三种美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入殓师》从日本行业类型片中品读三种美的正文:

  时间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黑泽明斩获金狮与奥斯卡,沟口健二连续三年成为威尼斯最大赢家,而小津、成濑等导演都创出了不小的国际声誉,日本电影风头一时无二。但日本电影的衰落也同样迅速,从六、七十年代的逐渐陷入沉默,到八十年代后将亚洲影坛中心拱手送给香港,再到连日本本土的娱乐界也在韩流中沦陷的二十一世纪,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再也没能站在亚洲电影舞台的聚光灯最中央。
  但这里,毕竟是曾经生活着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土地,也有着岩井俊二、园子温、是枝裕和这样的成名多年的中生代着名导演。更重要的是,强大的文学传统和笑傲世界的动漫产业,给日本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文本来源。
  这些底蕴和优势,让日本电影总有一种优势所在,令它不像香港电影般疯魔过火,抄捷径赚快钱,也不像韩国电影般后起勃发,以丰富的类型全面开花。日影具有一份独特的魅力,这是从浮世绘、夏目簌石到安藤忠雄一路传承而下的大和文化对美的感受,也是让日本的各种艺术门类和设计意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辨识度。
  虽然日影不复当年辉煌,但有一种电影类型,仍然有着远超他国的水准,那便是所谓的行业剧。
  其实行业剧更多的应该算成电视剧的一大类型,诸如美剧《CSI》、《实习医生格蕾》,甚至近年大火的《纸牌屋》,都可以算入这一类型。香港TVB多年来,更是几乎把行业剧的触角延伸到了港九地区所存在的每一种职业。
  顺便一提,这些年大陆也有了不少行业剧,但基本知识匮乏,重大BUG横行,除了《士兵突击》等极少数精品外,多数完全是披着行业制服的偶像剧或家庭伦理剧,不说也罢。
  日本行业电视剧也很兴旺,但难得的是,日本同样擅长行业电影,而且短短两个小时时间,将职业的魅力、困难、特点、意义和坚持、梦想等励志元素,熬制成一锅既不失观赏性,又充满感动人心力量的心灵鸡汤。
  更加难得的是,日本的行业电影,往往将视角放到了及其冷门、少见的职业上,让观众在充分领略到生活中极难体会的某种奇观或经历之余,又能从中寻找到某种诗意的美和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几部口碑颇佳的行业电影,如《入殓师》、《编舟记》和《哪啊哪啊神村》,无不在这两方面下足了功夫。
  《入殓师》里,葬礼礼仪师们为逝者带来世间最后的尊严和尊敬,也为亲人们留下最后的回忆。《编舟记》中,辞典编撰者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甚至耗尽生命,完成一本渡过语言之海的完美作品。而《哪啊哪啊神村》中,虽然只是一群普通的伐木工人,却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至高境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三部电影的世界中,寻找三种感动人心的美。
  侘寂之美。
  在日文中,侘者,意即安于简陋,无需修辞,直指本源。寂者,则是时间流逝,岁月无声。而“侘寂”一词,连在一起来表达一种讲求黯淡、经过岁月洗炼的古雅、俭朴、收敛与贫乏的意象。侘寂美学,是不追求第一眼的惊艳,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至繁归于至简。
  这种精神,无论是在日式庭院设计、茶道规则中,还是在现代的日本工艺设计里,都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特别是随着MUJI等品牌的全球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种非常具有大和民族特色的审美理念。
  而在日本电影中,“侘寂”之美也源远流长。从小津安二郎的“榻榻米机位”与生活絮事,到山田洋次和岩井俊二等人的电影美学,无不浸润着“侘寂”的精神。品味这些日本电影大师的作品,就像享受一餐豪华的怀石料理,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机锋。
  《编舟记》里,无论是主角马缔光也所工作的编辑部,还是居住的旧公馆,皆是一片书的海洋。但在那杂乱无序中,分明展现出一种伟大力量,一种昏暗的影调也遮挡不住的光亮。《入殓师》中,为逝者入殓的程式并不花俏奢华,只是用心的整理、细致的清洁,但这样的过程,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而在《哪啊哪啊神村》中,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后世的责任,以及“神明”对村民的回馈,都体现了时间的力量和自然的伟大。
  其实,侘寂之美是一种沧桑的美,是阅尽繁华后方能达到的大道无形。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美,超脱了“乱花渐入迷人眼”的初级审美境界,也因此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打动人心的力量。
  匠人之美。
  在汉语的语境之中,“匠人”大概算不得一个好词语。说某物缺少灵气,我们会用“匠气太重”这样的贬义词,似乎“匠”这个词,成为了与“大师”相对的一组反义词,专指那些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性,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呆瓜。
  但是,事情却有着另一面。
  在一个社会中,“大师”毕竟是少数,开山创派的也只会是凤毛麟角。而我们大多数人的任务,仍旧是重复着某种机械劳动,按照那些“大师”们天马行空的设计和构想,实实在在的完成现实的工作。
  日本产品向来以精致、耐用、低瑕疵而闻名全球,而与之相方,虽然经过多年努力,MADE IN CHINA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低价、粗糙的代名词。这其中原因很多,但不得不说,我们民族缺少一种“匠人精神”,是造成这个结果的重要内因。
  “匠人精神”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尊重,你或许不够爱自己的工作,但必须给予它足够的尊重。因为它是你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你对这个社会的贡献,甚至是你留给这个世界的所有遗产。《编舟记》明显的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在多数人无法理解的境遇里,在漫长时间的无人问津中,辞典的编撰者们一条条的收集词汇,一遍遍的校对文字,重复着枯燥无聊的机械劳动。但他们的精神却是快乐的的,正如房东老太太的那句话:这么年轻就找到了终身奋斗的目标,真幸福。
  “匠人精神”是一种对内心圆满的追求。印度教徒多苦修之士,他们正是用肉身的莫大痛苦锻炼坚强无比的意志,最终达到灵魂解脱的至高境界。“匠人精神”何尝不是如此?《哪啊哪啊神村》中,那群快乐无忧的伐木工人,用辛苦枯燥的劳动,来完成与自然、与天地的沟通。纵使过着脱离现代、脱离城市的生活,却拥有着比都市人更加丰满和自由的灵魂。
  “匠人精神”更是一种道。《入殓师》中,前乐队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在逐渐适应了新的职业后,他的动作开始越发一丝不苟,他的思绪开始更加心无杂念,尽心尽意的为每一位逝者整理最后的妆容。直至浴场老板娘和父亲的世,让无法理解他工作的妻子懂得了这份工作的意义,而小林也在为父亲入殓的过程中,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这种无形的“道”,正是在一次次专注的工作中得到升华,得到他人和自己内心的认同。
  或许在中国逐渐从世界工厂向更高目标转型之时,这种“匠人之美”正是我们最缺乏和最需要培养的。
  
  仪式之美
  春秋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而周公定礼,最重要的便是规定了各种仪式的细节与规程。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儒家的治国思想,乃至儒家所推崇的更古老的“三代之治”,很大程度上便依托于以各种“仪式”为外在表现的“道”和规矩中。
  现在的中国,除了偶尔的“祭祖大典”之外,很难看到传统礼仪的影子,而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现代礼仪,却仍然在全民推广中步履维艰。这导致了国人在行为素质上总有些不上台面,特别是在海外旅游时的种种陋习,常让民族蒙羞。
  而相反的,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儒家传统文化和礼仪却得到了更好的传承。特别在日本,礼仪仍旧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祭典、婚丧等“大事”,到品茶、插花等“小道”,都被日本人赋予了极其浓烈的仪式感。
  《入殓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复杂而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仪式。这种仪式寄托了生者对死者往生极乐的祈祷,也起着安抚未亡人的作用。从每每对小林心存感激的家属答礼,可以发现着原本无意义的仪式,却因此有了最深刻最人性的意义。
  而《哪啊哪啊神村》里,全片的高潮便被安排在一场祭典之中。从只有男人可以参与的传统,到所有人全情投入的细致准备,再到巨木的轰然倒塌,虽然最终导演使用了搞笑的桥段结束这一祭典,但日本民族对于自然的尊敬和感恩,仍然在这仪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编舟记》中虽然没有具体提到仪式,可用十八年的时间,编撰一本辞典巨着,这本身就是如同苦修般的人生仪式。人生有几个十八年?更何况,这是最为黄金,最为珍贵的十八年青春岁月。但马缔不会后悔,因为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他用虔诚朝圣般的心态一丝不苟的做好所有细节,直至《大渡海》瓜熟蒂落,他的人生,因此得以圆满。
  美之为物,个人心中都有不同。但这三种美,却是超越了简单的感官感受,更加让人深思和心动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中国容易被人忽视的美。
  中国电影在一片喧嚣热闹中,越发显出底蕴不足和细节不精的毛病。体会着三种美,或许能为中国电影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作者桑卡卡夫

《入殓师》从日本行业类型片中品读三种美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入殓师》从日本行业类型片中品读三种美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入,种美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