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浪潮中的我们

影视台词 > 影评 > :浪潮中的我们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浪潮中的我们的正文: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德国学校开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独裁政治”,但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而这个真实事件的发生地在美国。
   1967年4月,加州帕洛阿尔托市库柏莱高中的历史老师罗恩.琼斯为了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纳粹极权运动的恐怖,他大胆的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学生们模仿纳粹党徒,在班里发起了一个微型的极权运动,没想到几天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大家逐渐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极权狂热中,琼斯的班级简直成了一个微型的纳粹“飞地”,直到最后琼斯给学生们播放记录纳粹暴行的图片,惊愕的学生们才戛然而止。
   纳粹是邪恶的,极权是错误的,我们众所周知。可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这些有文化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无法抗拒,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这场运动中。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浪潮是怎样形成的吧!
   第一,进行纪律整顿。端正坐姿,起立回答,尊称教师……
   第二,强调团结的重要性。老师让大家整齐的踏步,感受凝聚力。
   第三,强调团体性。统一着装,白衬衫。
   第四,建立团体标志,设立团体名称,浪潮。
   第五,建立团体口号,手势。进一步将团体概念升华。
   在这一过程中集体意识逐渐取代个人意识,学生们在浪潮的裹挟之下越来越没有理智,分不清是非。其实从哲学上讲,绝大多数人都有拒斥偶然、追求某种终极万能解释规律的倾向。而这些学生在冷漠的家庭环境,单调乏味的现实之间更加渴望归属感。无疑,浪潮的形成便充当了这个包容的角色。一样的着装,一样的手势,一样的标志,他们同属于浪潮,他们是自己人。而这样的凝聚力一旦形成就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我们从进入学校就开始被教育纪律和统一的重要性,问好,称呼,校服,标志……其实我们同在浪潮中。钓鱼岛事件爆发时曾有人说,学生是最易被点燃的群体。不仅是因为他们血气方刚,更是因为他们身在浪潮中,只需要一点刺激就会整体的群情激奋。正因如此,我们才得见卡罗有多么宝贵,她是极少数没有被浪潮洗脑的人,并且越来越感受到这个群体的危险性。她做出了她的努力,但又是多么的势单力薄。
   极权从未离我们远,它生长的土壤一直存在着。不管怎样,浪潮中的我们,请永远保持清醒,独立思考,不做被操纵的傀儡,要成为始终拥有独立人格的人。
作者尘.埃

浪潮中的我们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浪潮中的我们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浪潮,我们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