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信长协奏曲》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影视台词 > 影评 > :《信长协奏曲》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信长协奏曲》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的正文:

  
  补完《无间双龙》后,彻底沦为小栗旬脑残粉,从《信长协奏曲》开始补剧。
  
  对历史一无所知的男主角穿越回到战国,没有外挂,没有金手指,靠着爱与和平的嘴炮化解危机,夺取天下,又囧又萌又燃,又带着一股日式的谜の中二,这种设定真是太对我胃口了!
  
  很多人吐槽主人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窍不通太过反常,其实套一下我国历史就知道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了。战国大约相当于我国的明朝时期,不说那些冷门的帝王将相,就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明太祖朱元璋,随便问一个高中生朱元璋一生打过多少次仗,张士诚的原名叫什么,刘基是谁,只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吧。
  
  这种设定的好处是,对我这种历史白痴来说,非常有代入感。仿佛跟随主人公三郎一样,进行了一次战国体验之旅。勇敢的少年,夺取天下吧!而且,看剧的过程中还不能查百科,一查百科就毫无防备地被剧透一脸。比如,历史上,恒兴没有和阿市在一起,而是娶了信长弟弟信行的遗孀。阿市和长政的女儿们生平经历也非常传奇,大女儿茶茶嫁给了丰臣秀吉,三女儿阿江《江.公主们的战国》中上野树里扮演的角色)在乱世中多次改嫁,最后嫁给了德川家康的儿子德川秀忠,生下了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贵圈真乱!
  
  看完之后又查了一下本能寺之变的百科,这件事至今还是一团迷雾。你特么逗我!我都快要相信电视剧的结局了。
  
  值得注意的几点是,剧中三郎几乎所有衣服都是拼色的,不知是否有“历史与未来相互碰撞”的深层寓意?战争场面的BGM是摇滚乐,不过完全没有违和感呢。OP是摇滚风格的,伴奏又是古典乐器,对日本乐器不是很了解,不知是箫还是尺八,有种古今融合的奇异的和谐感。op是有英文说唱的,不过作为BGM时只出现了一次英文。
  
  现代人读史书容易犯一种以今度古的错误,今人与古人处于不同的环境,做出不同的抉择实属正常。把自己代入古人的位置,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一次看的日本穿越剧是《仁医》,完全刷新了我对穿越剧的看法。这部剧中,主角外科医生南方仁穿越到江户时代,治病救人,推广青霉素,感受历史与未来的联系,思考个人在不可逆转的历史浪潮中生存的意义。大气磅礴,震撼人心。反观我国的穿越剧,都是穿越女跟雍正谈恋爱,太腻歪了,说多了都是心塞。
  
  与《仁医》的严肃厚重不同,《信长协奏曲》走的是一种逗比的路线,带有日式的励志热血,这一点可能跟漫改不无关系。
  
  吐槽一下,一个穿越就够了,居然群穿。斋藤道三是穿越的,黑道也是穿越的。更猎奇的设定是,信长是冒牌货,明智光秀是冒牌货,木下藤吉郎也是冒牌货,脑洞真是够大的。
  
  上一次见到这种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设定还是男女逆转版《大奥》。
  
  之前对德川幕府的历史了解不多,以为这是正史,而在看完基础的史料之后,才发现大奥的设定虽然天马行空,却与真实的历史衔接得严丝合缝,虚实结合,自圆其说,着实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惊叹不已。
   逆转版《大奥》不同于泛滥成灾的女尊题材网文的一点是,它探讨了男女转换地位,对女性是否会更好的话题。而最终的结果证明,即便是女将军统治天下的时代,女性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不论是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双方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由此可见,只有破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才是最好的状态。
  补剧之后,稍微了解了一下日本战国历史,按照我的理解,织田信长大约相当于曹操一类的风云人物吧。他与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权力角逐有些类似三国时代,群雄逐鹿,风云激荡。有人说,日本战国史就是村长、镇长和县长规模的大乱战,此言诚不我欺。剧中有一集,守卫报告敌人来袭,足足有两万人,众人惊呼,这么多,忍不住笑喷了。要知道,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打仗都是二十万人起步的。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想要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脉,最好读小说,电视剧太浪费时间了。痴迷雅人叔的时候补过《笃姬》,宫尾登美子的原着小说《天璋院笃姬》才二十多万字,两天就可以翻完,改编的大河剧50集,按照每天三集的速度,也要看半个月。不过,可以通过影视剧来点燃读书的激情。
  
  百科知识中的人物简介都是刻板的军事家、政治家等称谓,按照时间顺序列出大事记,枯燥乏味,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读完之后印象会很深刻。
  
   人们热衷于穿越剧,是幻想凭借现代人的上帝视角来扭转历史。但是,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结局真的会比原来更好吗?对于未来,是预知好呢,还是未知比较好。预知未来的话,明白了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难逃宿命,难免遭受更大煎熬。如果未来是未知数,至少还可以尽力一搏。
  更加残酷的一点是,历史没有假设。原因之一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以逆转,此外,建立在因果链条上的逻辑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环环相扣。
  
   说到后一点,我更倾向于青年学者熊逸提出的观点——历史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孤立的片段,前后发生的事情未必有逻辑上的联系,由此而得出的种种感悟都不过是沙上之塔。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左传》中的一段“郑伯克段于鄢”的记载,从郑庄公即位到杀死叔段,中间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其间发生过什么我们一无所知,郑庄公及叔段的言行只是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很像是戏剧中独立的几幕,很难确凿地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因果关联。
  由此似乎可以推出,任何建立在因果链条上的假设都是不成立的。
  所以,历史对于当下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千年之前,兰亭雅集,年过半百的王羲之挥毫疾书,临风感怀,“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数百年后,苏轼夜宿燕子楼,偶然梦到前朝关盼盼旧事,作了一首《永遇乐》,最后两句是这样感叹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当年,他对着燕子楼为一位古人浩叹,一千年后的今天,变成了我们对着东坡肉为他“浩叹”。
  
  千年时光转瞬即逝,哪管人世交叠。
  
  历史曾经是鲜活的当下,我们经历着的当下也终将成为历史。
  
  或许,带着古人的那份期许,好好活下,才是正道吧。
  
  不知怎么的,就抒情抒到这里来了,扯得收不住了。
  2015.4.7 18:52
作者顾星惜

《信长协奏曲》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信长协奏曲》想象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信,可能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