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魔鬼代言人》自由意志的困境

影视台词 > 影评 > :《魔鬼代言人》自由意志的困境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魔鬼代言人》自由意志的困境的正文:

  
  尽管律师这一职业有着极高的薪水,但是也同样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因此关于律师的题材电影也是层不穷。前者既有:西德尼.波拉克的《糖衣陷阱》,也有后者通过学习前者,由泰勒.海克福德导演的《魔鬼代言人》。
  一直以来,对于电影,导演们都不仅仅是把它只是局限于一个讲故事的媒介,他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媒介来表现他的艺术馆观或者是那些晦涩深奥的哲学观。既有匈牙利天才导演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也有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反基督者》,又或者是着名的《帝国陷落》和视觉导演扎克.施奈德 的《守望者》。而在《魔鬼代言人》这一部电影中,导演毫无疑问很好的处理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天平,却避免了像《美国往事》那样的失败。它既有自己本身扣人心弦的故事,也同样有作者的哲学观在内。
  导演在这部电影中穿插了不少的暗喻,比如凯文的父亲:约翰弥尔顿,同时也是着名宗教史诗《失乐园》的作者的名字;而弥尔顿与凯文在高楼上的对话也是取典于撒旦与耶稣的对话。其中,也同样穿插着蒙特利事件等这样着名的历史事件。
  在这里,不得不要讲的就是约翰 弥尔顿的《失乐园》,在这篇长篇诗集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目的正是要说明人类不幸的根源。他认为人类由于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起外界的影响和引诱,因而感情冲动,走错道路,丧失了乐园。在作品中,他称撒旦为英雄,以此来讽刺同时代日益堕落的人们。那么回到电影中,我们就能发现泰勒.海克福德其中的寓意了。在电影中,撒旦的化身约翰 弥尔顿,正是通过凯文的意志薄弱,不断的诱引影响,从而让他走上了“失乐园”这个不幸的道路。
  电影借助《圣经》的包装,通过宗教的方式,清晰的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关于自由意志,一直以来都是基督教的热门话题。在马太福音中,关于撒旦诱引耶稣的记载,就有如下的对话:
  
  1 当时,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
  2 他禁食四十昼夜,后来就饿了。
  3 那试探者进前来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叫这些石头变成食物吧。"
  4 耶稣却回答说:"经上记着: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5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叫他站在圣殿顶上,
  6 对他说:"你若是上帝的儿子,就跳下!因为经上记着: 主要为你命令他的使者, 用手托住你, 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7 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着:'不可试探主,你的上帝。'"
  8 魔鬼又带他上了一座很高的山,将世上的万国和万国的荣华都指给他看,
   9 对他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赐给你。"
  10 耶稣说:"撒旦,退!因为经上记着: 要拜主-你的上帝, 惟独事奉他。"
  11 于是,魔鬼离开了耶稣,立刻有天使来伺候他。
  
  而最后一个诱惑则直接被模仿在了电影中,同样是站在新巴比伦城—纽约之巅,同样是要求俯拜于他—为他工作,尽管每一句话都非强求,都似是在征求他的自由意志;但是在另一方面,弥尔顿却又在无限挑动他的虚荣,他内心蠢蠢欲动的恶。到了电影中期,当凯文的家庭面临危机时,弥尔顿又同样几乎以上帝的口吻劝勉他要为了家庭放弃工作。然而,弥尔顿却是极其了解凯文的。他反复说的:“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这一句话直指凯文的软肋。也可以说是凯文一直以来被弥尔顿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关键因素。
  尽管虚荣并不是人的原罪,但是它确实原罪之一的骄傲的孪生兄弟。叔本华就这样论述过:“骄傲是对自己自身的某些特殊方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而虚荣是引起他人对自己这种信任的欲望,通常也秘密希望自己亦终将有此确信。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认识,虚荣是人希望自外在简介的获得这种认识。”
  在这一段话中,就很好的概述了凯文这一人的个性特点。也注定了他人物的悲剧性。虽然凯文还有良知,他也同样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正确与否。但是他内心追求胜利的骄傲,以及他69场连胜的虚荣,都注定了他宁愿背负着违背良心的罪恶感,也不愿意随随便便的认输,甚至是放弃他的事业。
  因此,无论是在电影的一开头,虽然他明知盖提先生真的有罪,但是他为了虚荣与骄傲,而宁愿颠倒是非,让盖提先生无罪释放;后来,当司法调查员维佛找到他,让他指证弥尔顿的违法行为。但是他并不愿意,因为他知道,一旦他指证弥尔顿,他也将只能回到佛州,甚至于他连胜的虚荣,也会因为他不光彩的诉讼官司也就此消失。
  毫无疑问,弥尔顿是极其了解人性的。因此到了最后,他才会理直气壮的说出“freewill,it is a bitch.”可是,就凯文整场故事的选择而言,如果freewill—自由意志不是一个bitch,那么它还可以是什么呢?在影片中,凯文的母亲就曾用《圣经》告诫过他:“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们是宽的,路是大的。”而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也都是按照凯文的自由意志进行的;他“自由”地选择了帮助盖提,他自由得选择了不听母亲的劝告,来到了纽约;他“自由”的在事业与爱情之间选择了事业;他甚至还“自由”地选择了拒绝维佛;这一切都是他的自由意志,而与撒旦无关。而至于撒旦的化身—约翰 弥尔顿甚至于连诱惑他也没有,就让他臣服于自己的脚下。
  这让我想到了2009年菲利普 瑞德雷的电影《无情》,主人公吉米.摩根斯也同样面临了自由意志的考量。一方面,是他与魔鬼协议换来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又是他人生不幸的代价。他的选择,如同凯文一样,又何尝不是将他推向深渊的因呢?
  在奥古斯丁的《论自由意志》中就这样说道:“人作恶还是行善都是借意志的自由选择,而人也因此配幸福或者是得到不幸。”毫无疑问,在《魔鬼代言人》中,凯文是不幸的,因为他的自由意志,他的母亲不得不在巴比伦城中痛苦挣扎,他的妻子也在终日的惴惴不安中选择了自杀,而他所谓的父亲也只是在利用他作为他对抗上帝的工具。
  也许,约翰弥尔顿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撒旦,更是凯文内心中蠢蠢欲动的恶,诚如弥尔顿所言,如果凯文的自由意志选择了另一个结果,那么故事中的一切还会发生吗?或者说,凯文,会不会又陷入另一个泥沼?
  海德格尔说:“人是一种被抛的存在者。”我们并不能决定我们是谁,生而为谁,就好像是上帝抛下的骰子一样。个人的主观性派不上一点用常,马丁 纳莫勒不能决定他出身于哪个国家,凯文也不能决定他的父亲是谁。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他们至少还可以对“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做一个理性的决断。这是他们的自由意志,他们,作为“被抛的存在者”,完全还可以决定他们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活下。
  人的自由意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的做到遵循自己的自由意志呢?阿加莎 克里斯蒂在叙利亚考古的旅途中,她的丈夫马克思就问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没有目击者、没有舆论压力、没有人知道也没有谴责遇难不救的行为的情况下,我们中间有多少人会真正救助另一个人?”
  “当然,每个人都会那么做的。”
  在得到这样的回答后,马克斯又继续追问道:“不,一个人快要死了——你们一定知道,这儿的人并不把死看得多么严重——但你正匆匆赶路,你有事情要做,不能耽搁时间或自找麻烦;这人与你非亲非故;再说,如果你自顾自走你的路,也没有谁会知道。总之,事情与你无关;而且,说不定你刚离开,别的人就来了……你有这么多理由,还会救他么?”
  真正的问题在于,正如马克斯所言的那样:就算你只顾自己走自己的路,又有谁会知道呢?就像是凯文,他在法庭上颠倒是非;也像弥尔顿那样贩卖罪恶。可是除了他们自己,又有谁会知道呢?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也讲过一个类似的寓言:一位名叫古格斯的牧羊人,机缘巧合得到一枚可以隐身的戒指,从此获得不受惩罚的能力。于是他勾引王后,谋杀国王,窃取王位,做尽恶事。最后,柏拉图借朋友格劳孔之口问:假设现在有两枚古格斯戒指,一枚戴在正义者手上,一枚戴在不正义者手上,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吗?格劳孔自问自答说:不会!不管一个人平日里如何循规蹈矩、奉公守法,一旦拥有不受外在惩罚和约束的能力,就一定会做他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做他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自由意志的困境正是在于此。汉娜 阿伦特在他的随笔《何为自由?》中说道:“行动是自由的,在于它既不受理智的引导,也不听从意志的指使,而是有着某种完全不同的来源,我称之为原则,尽管它执行任何特殊目标都需要这两者。”一方面,我们呼吁自身的自由意志,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囿于自身的原则。当小悦悦事件发生时,我们固然可以责备那十八个路人为什么那么冷漠,但是现实中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该如何保证我们不会成为他们?如果个人的自由意志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对此,在《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关于恶的平庸的报告》中,她更清楚的阐述了这一点:艾克曼,一个普通的德国军官,一个好丈夫,也是一个好父亲。但是经过他手中的笔的签字,他也将成千百万的犹太人送进了屠宰场。在耶路撒冷的审判中,他只是平静地说道:“我只是在忠诚的执行上面给我饿任务而已。”
  恶的平庸,一个多么振聋发聩的词汇啊!可是,艾克曼的自由意志又在哪里呢?他说他在尽自己的职责,但是他又该如何为那些经他之手,死的犹太人负责呢?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像辛德勒那样,但是他没有。而在电影里,凯文是这样的人,他只是在完成自己作为一名律师的职责;而弥尔顿律师事务所的那些员工们,也是这样的人,每天加班加点掩盖罪恶,也只是在尽自己工作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恶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奥古斯丁说:“恶是虚无,是善的缺乏。”那么在电影中,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约翰 弥尔顿的那句话:“freewill,it is a bitch.”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放置在了恶的链条中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遵循自身的自由意志呢?
  当凯文冷笑的问完“自由意志吗?”后,就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直以来,死亡都被哲学家们赋予了极高的意义。在电影中,导演又特地使用长镜头的方式拍摄这一段,也使得凯文的死被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意义。毫无疑问,无论是凯文倒在地上的那一段,还是弥尔顿在火中痛苦哭喊的那一段,都将整部电影主旨得到了升华。可以说,凯文与弥尔顿对决的场景被添上了浓浓的宗教色彩,不论是那扭曲游动的浮雕,还是弥尔顿在火中突然变成了“光辉耀眼,深受尊敬的六翼天使”的路西法(《失乐园》中关于撒旦的描写),在这里,导演刻意模糊了撒旦与天使之间的界限,只是让弥尔顿变成了凯文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明白,路西法即是约翰 弥尔顿,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凯文,这些无非都只是凯文的自由意志而已。对于这一切,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凯文对自己的救赎,但是另一方面,这又何尝不是凯文逃避命运、无力支配自身意志的表现呢?
  因为死亡的不可经验性,它也就成了人类永远也无法克服的有限性,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害怕死亡,同时又因为逃避痛苦而趋向死亡。海子自杀了,斯蒂芬.茨威格自杀了,摇滚英雄柯特科本也自杀了。他们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守卫人,也是新世界门前的徘徊者。如果说,他们的死亡还尚且是对自身精神家园的扞卫,对于官能欲望冲击的本能排斥。那么凯文的死,无疑就只是对于自己命运无力的反抗。他不断的追求,以为他所做的一切努力能为他带来更好的生活,却没有想到,他却只能像米兰 昆德拉在《玩笑》中描写的那样:“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的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他的官司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但是他也随之而失的越来越多。叶芝在《三个乞丐》中,就借癸尔王之口问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欲求越少所求越多,还是欲求越多所求越多?”而凯文也正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因此,弥尔顿才会反复地提及:“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在影片中,弥尔顿反复的问道“whose ideas were those?—那究竟是谁的主意?”毫无疑问,这一切都只能归咎于凯文无穷无尽的虚荣之上。撒旦从来都不会告诉他你要怎么做,就像他曾经化身为蛇,诱惑亚当与夏娃,以及引诱耶稣一样。为了保持自己的虚荣,凯文只能在自己的欲求上所求越多,即使违背原则也在所不惜。
  兰波在诗中说道:“生活在别处”。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生活在别处”的人。然而问题在于,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呢?因此,这一切也就铸成了凯文的悲剧根源。一方面,是他自身日益膨胀的虚荣心在作祟,另一方面,弥尔顿代表的父亲又是他无法超越的障碍。他无力反抗自身的命运,也无法承担自身带来的罪恶感。
  凯文的自杀始终也只是对于自身的恶的逃避。所在到了最后,凯文以一个极具宗教意义的重生方式来重新开始,撒旦也只是换了一个身份继续引诱着凯文。然而,导演颇有匠心的是,当弥尔顿再次说出“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这句话时,他看着的,正是正在观看电影的我们。导演这个饱含深意的场景安排,像是在警告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自由意志决定着撒旦的存在与否。
  最后,电影以一个开放的形式作为结局。也许每一个人都能够预想到之后的发展,但是也正如影片中出现的最多的另一句台词说的那样:“我差你们,如同羊进入狼群。你们当机警如蛇,驯良如鸽子。”而莫特曼在《被钉十字架的上帝》中就说道:“上帝是苦难中的同在,成为生命的盼望所在。上帝是受苦的上帝,上帝是盼望的上帝。”对于基督徒而言,这世间所有的苦难与诱惑,并不是厄运,而是“上帝的恩典”,然而当我们真正面临苦难,面临诱惑的时候,我们的自由意志会如何选择,这却又是另一个问题。
作者覃明华

《魔鬼代言人》自由意志的困境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魔鬼代言人》自由意志的困境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魔,困境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