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路德维希二世》华美的绝唱,永远的鲁迪

影视台词 > 影评 > :《路德维希二世》华美的绝唱,永远的鲁迪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路德维希二世》华美的绝唱,永远的鲁迪的正文:

  德国人对于这一位国王的爱戴可谓长盛不衰,巴伐利亚人直到今日还称颂路德维希为他们永远的国王,以至将他作为巴亚依然独立的象征。电影预告始发就已关注这部电影,直至今日阅毕,依然心潮起伏浮想万千。
  
  编导选题很巧妙又很冒风险,对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题材的改编应该是慎重的。幸运的是,该作没有辜负思辨性极强的德国电影的声誉。很自然地,看过72版的观影者要拿来一比,个人感觉,威斯康蒂的作品突出了主人公在乱世中的彷徨困惑,集中展现个人命运的纠结无定;马莉诺埃尔的场面壮观效果宏大,为观众娓娓道来那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在叙事手法上,72年版的更强调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对莫之能名的错愕感情和复杂的私人关系有着较多的渲染,反倒接近于女性视角。尤其在拍摄条件和年代,光影质感及色差的影响下,总体上的基调是较压抑的。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观影者不知是被导演的情致所同化还是被电影的色调所感染,能够挨过漫长的三小时也算不错。个人非常欣赏本片的拍摄手法,从开篇展现马克西米连-路德维希的父子关系,到选定内阁成员,引进瓦格纳,到德意志邦国关系,人物依次上场,层次渐次展开。不似72版的处理,吕茨先生在主角一栏赫然在列,并且与奥托等人一样,个人立场与情感变化是有一大段过程的,颇符合斯坦尼斯拉夫戏剧原理,真是一大进步。美中不足,柳特玻特亲王的戏码不多,可能也是基于政治原因无法过多展开联想。
  
  逻辑上,本片颇为可信地为“疯王”逐步变“疯”给出了解释。路德维希本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国王,但他的政治见解和规划设想与当时的国际主流脱节,在统驭的技术细节上几乎与理性的思路背道而驰。大家痛恨法兰西国家,他偏要喜欢法兰西文化;大家认为新式厚膛枪比较重要,他偏拿了钱搞艺术。父子的不和很类似于普鲁士建国之初的三任君王的关系,“雅典式的”腓特烈一世和“斯巴达式的”腓特烈.威廉一世以及腓特烈二世。照理,子不类父当属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在帝王家也不是不得了的事情,悲剧即在于历史条件的限定与主人公身份的不可替代性——少了富有军事活力的统御者,再懂得艺术源泉与生活灵感的国王也不成气。
  其他的救赎来源紧接着被一一断绝:他寄予厚望的吕茨最终选择了背弃,对翁尼希那份不甚了了的感情也归于死灭。可惜瓦格纳竟然因为选角一事与国王决裂,这充分说明了两者都是理想主义分子,视艺术高于生命,故而他们的决裂颇使人惋惜。相较72版把所有人刻画成阴谋家式的风格,12版的处理方式更易于接受。不可否认,威斯康蒂是新现实主义大家。在描写宫廷权变与要人阴谋之间,适当加入此种阴谋论成分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来,在遇到国王与艺术家私人友谊十分亲密的史实时就难以自圆其说,而只能叙述成是互相利用了。作为悲剧,将美好的友谊打破才是展现“命定的”悲剧的最好方法。
  
  对苏菲的描写很公正很客观,聪明地回避了最易引起争论的与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的感情。最终,能够成为路德维希精神与信仰助力的支持人物都被证明是虚无的,直到迎来那最后一击,奥托亲王的崩溃。在总体构思上,这样的布局是让人信服的,无形中又能增强代入的力度。两位主演选取的也非常好。
  
  在场景和人物的选定上,也是可圈可点的。瓦格纳与王宫大臣的争论象征着浪漫主义思想与守旧势力的不平衡对决,客观上隐含着悲剧的母题,与罗恩格林的氛围相映衬(歌剧选段的出现都是精准计算有意为之的)。拿破仑三世的“客串”是在凡尔赛宫的背景上演的,暗合了新天鹅堡的修建,尤其是镜厅(Spiegelgalerie)原就是仿建的,这里有认祖归宗的味道。还有那爱对人指手画脚的俾斯麦,简直能把人逼疯(影片里奥托差不多就是被他逼疯的),但确是个出色的配角;讲德语的拿破仑三世也是第一次在荧幕上见到,不得不说,很惊艳;更惊艳的是那辆镀金的月桂马车,徜徉在驰道上,还有满屋的闪亮星光,中间的那个能变幻的月亮就是路德维希心目中自己的象征——因为路易十四是太阳王,他发誓成为夜空之中的月亮王。
  
  使之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看着那最后的一抹,坠入群星间的烟花我想到了这句话。
作者君子洋洋

《路德维希二世》华美的绝唱,永远的鲁迪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路德维希二世》华美的绝唱,永远的鲁迪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路,鲁迪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