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曾经》开头长镜头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曾经》开头长镜头分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曾经》开头长镜头分析的正文:

   这部以音乐取胜的爱尔兰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片。一直想找个时间谈谈这部电影,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时间。最近发现记性越来越不好了,想赶紧把对这部片子的认识写下来,不然搁脑子久了,忘了。
   夜晚都柏林某条街道上,男主抱着一把破吉他深情地演奏,路过的卖花女被男主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曲吸引,两个人透过音乐开始了彼此的认识,也展开了一段美丽的故事。
   影片开场的一个长镜头,个人认为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场。镜头中的各种视听元素的强弱,视角关系层次的递进,与影片的叙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看似简单的场面调度中,却勾勒出了整个故事开端复杂的结构。而在此长镜头中音乐是视听的重点,导演如此强调音乐,或许是要告知我们音乐才是此片的主角。的确,在此片中,音乐的确起到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长镜头是如何处理的。
   从整个镜头的设计上来看,导演用三种不同的视角完成了对这个镜头的诠释,每种视角又有相互的联系,并且转换的非常到位。
   第一层是男主内心视角的交代,长镜头开场画面淡入,整体构图松散,远景中主角孤立在画面中间,显得格外渺小,画面以暗色居多,背景中有微弱的环境光,这些都渲染着主角此时糟糕的心理状态;从他演唱歌曲的歌词中,我们可以推断主角因女友的离开而陷入了困境。他用歌声表达了她对女友的思念与对现状的不满;镜头的微弱晃动迎合着男主身体上的晃动,也暗示着主角内心情绪的波动;我想以上几点来表达角色内心状态的调度方式,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为什么我说这里是男主内心的视角交代了?继续,整个镜头中街道上并没有路人的出现,而如果我们结合第二个镜头就可以发现,其实街道上有很多行人来来往往,所以在这里是导演的刻意安排。这样设计恰好是想刻意表现男主的内心视角,当他全心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中时,那股内心的情绪让他早已感觉不到街道的行人和一切噪音。这一点导演在声音的处理方面也恰到好处,如果我们仔细听,镜头中只能听到男主演唱的声音,而街道上的环境音效几乎听不到,这正是导演所强调的。当然镜头在如此长时间的停滞中,观众却感觉不到冗长,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设计所到达的效果,在画面信息已经完全被接受后,观众同样与主角都沉寂在歌声里了。
   第二层是是观众视角,先从观众心理需求上来讲,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永远是由表及里,由远到近的,远景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后,画面开始推至近景,这里的主观视角在不结合后面视听元素的情况下,观众会将自己投射到画面中,顺理成章我们想看清一个人就要慢慢靠近他,我们渐渐看清楚了男主,看清楚了他的破吉他,他唱歌的表情;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个人,这个镜头的前推正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在这里要注意,镜头的前推是在男主歌声进入高潮时开始,并且环境音效上也渐渐变弱,男主情绪已到了一个极点。
  一个主观镜头的设计,直接将我们从一个旁观者带入到故事中,并且又完成了视角上的转换。
   第三层女主视角,镜头后拉至此整个镜头结束,镜头后拉不仅交代出了两人的空间关系,也交代了整个调度上的前后关系。空间关系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了,就是镜头中两个者之间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与画面的关系;这里来看看调度上的关系。在上面我们讲到的整个长镜头在两次视角的转变中的镜头叙事,而这里是第三次视角的转换,导演用一个后拉直接带出了卖花女的出场,从而交代了之前视角的“真实”主人,并且建立了两个主角的第一次联系,原来镜头后面一直有一个人的存在,她站在对街凝视这眼前这个男人,音乐这一点也顺理成章的引出了后面两个人对话的戏份。在此不由赞叹导演在这个镜头中处理。
   三层视角的变换中,导演巧妙地完成了开场这段戏的叙事,并且与观众快速建立起视听上的交流,带入感十足。不乏让观者有看下的冲动,以上纯属个人浅薄认识,希望在此与交流学习。

作者H_先森

《曾经》开头长镜头分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曾经》开头长镜头分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曾,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