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阵头》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

影视台词 > 影评 > :《阵头》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阵头》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的正文:

  两千年后,台湾新浪潮所带来的电影荣光不再,反倒是电视剧红透半边天,博得两岸庶民喜爱。自《海角七号》收获叫好叫座的佳绩后,台湾电影业又再次兴起一股复兴浪潮。许多电视出身的导演跃跃欲试,给台湾电影带来许多新气象。
  
  与新浪潮的艺术气息、实验态度及影展策略所不同的是,台湾新新浪潮更侧重讨好庶民趣味,走商业路线。自08年《海角七号》以来,相继有《鸡排英雄》《艋舺》《阵头》《大尾鲈鳗》等片登陆贺岁档,吸引台湾老少男女进入影院。岛内迎来全民电影狂欢。
  
  这股草根味,究竟是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
  
  《阵头》取材台湾特色民俗,题材非常讨巧。但最惨烈的却是败在电影的命根叙事方面。整个电影不乏温暖,热血的片段,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节奏拖沓,散兵游勇。片头以浅俗的黑白闪回加画外音自述展开,引出在台北闯荡失败的阿泰借由“阵头”指引,回到台中乡下家中。性急、冲动的阿泰最初面对另一阵头对手的挑衅,顺理成章地扛起振兴阵头的大旗。完成这一任务,阿泰不仅承受着外部矛盾,内部则需要协调与团员之间关系。
  
  但是伴随着冲突的开展,情节却急转直下。包含在大冲突下的每一个小冲突——导演试图同时展现草根群体的现实哀愁——因此设置了团内各成员相继迫于各种压力离队。偏偏问题一旦出现,旋即就是问题解决,如鬼大离队的下一场戏就是鬼大被黑道兄长遣送回阵头团,阿信离队的下一场戏就是阿泰拯救家暴风波中的阿信回家。剧情缺乏延宕,既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时间以期待,板块式结构又使得每个团员之间的矛盾缺乏勾连,自然形散神散,平淡无奇。
  
  影片以一条单一的情节线展开,敌对阵头的设置流于功能和脸谱。三回合双方斗阵也和阵头几无关系,均是敌对阵头以飙车,撂狠话为挑衅,情节高度同质,更无法推进冲突上升,加重观影疲劳。而作为剧情重点的九天奋斗史,也并没有踏实的刻画,仅仅是MV式的配乐与多片段剪切,支支吾吾地讲述团队环岛,深景深再现台湾人引以为豪的土地风光。
  
  电影从开篇雄心勃勃建立了诸多二元对立意象:父与子(传统与现代),台北与台中(城市与乡土)。本该在影片的开展发展丰富为更深层的意义,及至最后略显讽刺,九天团队一炮而红,却非因为阵头表演有所特色,而是环岛这一行为艺术之类的噱头。在他们即将以对手和解、摇滚音乐等背离父辈的方式登上公众舞台的时刻,传统的父辈自然前来阻挠。可是由于前面缺乏相关情节的铺垫,阻挠并没有办法如期化解。导演只好搬出与剧情并无密切关联的师祖救场,吊诡的是,用一场传统方式的“长辈鞭打”来强迫父辈接受小辈的“现代改编”。
  
  所以,以阵头为题的论文就此彻底跑题。等到结尾,观众也未能了解到何谓阵头,何谓传统,何谓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有的只是一个充满着干巴巴的口号的励志假象,因为除了口号和结局,这种励志实在没有提出任何解决之道。
  
  或许全片最讨喜的是那个太子爷形象,忽而以漫画形式出现,忽而又是局部特写那大大的眼睛,微笑的嘴角,萌萌的忍让人心疼。忽而又是主角阿泰桌上的Q版摆件,在关键时润物细无声地刻承担着叙事的功能:父亲无意发现这个摆件,感受到阿泰对阵头的爱。
  
  影片媚众的地方在于它将观众设定在那些习惯八点档的庶民,冗长且无推进的剧情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回味,只需要浅俗,鸡血,需要话题上迎合当前台湾民众焦虑的“自我认同”:这个故事,是台湾自己人的故事。
  
  殊不知,看见台湾实为台湾“被”看见。台湾电影真正的复兴是该有底线有标准的复兴,这个标准和底线就是首先要有一部合格的电影化叙事的电影,是一个合理的故事,一群饱满的人物。然后才有资格谈话题的正确性。否则,这种复兴不过是台湾人一厢情愿的自嗨罢了。
  
作者露丝玛莉很悲伤

《阵头》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阵头》台湾电影的招牌还是桎梏?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阵,梏?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