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万物生长》披着小众血脉的商业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万物生长》披着小众血脉的商业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万物生长》披着小众血脉的商业电影的正文:

   不惊艳,但算是有趣,快餐文化环境下适应市场而生的电影,满足了荷尔蒙,丢掉了深层次的探讨。
   早期的李玉拍了许多风格化很强的地下电影,风格独特但在试图解决问题,即使后期凭《苹果》成名后,也一直披着人文关怀、关注女性生活状态的文化标签特立独行。没想到这次的《万物生长》抛开了所有的冒险与尝试,完全服务于市场,虽仍能隐隐可见李玉特色,但明显不再是那个掌控《红颜》的那个带有使命感的她。
  
   关于青春片
  
   这部电影是否有趣,得看参照物,将他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致青春》等同类型影片对比,倒也算精致体面,但要蔓延到《十七岁的单车》《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影片时,它又显得软弱无力。
  
   无论是在影片拍摄技巧还是叙事方式上都无特别,甚至以前李玉一直标榜的关注女性视角的标签也拆除了,但李玉将故事讲得紧凑,明线暗线铺成井井有条,观众高潮迭起,看完还能稍带着些意犹未尽,作为一部快销商业电影,它是可圈可点的。
  
   随着《致青春》《匆匆那年》等青春片的火热,投资低回报高的青春片受到投资商追捧,一群70、80后似曾相识的青春,被拿来反复咀嚼,导致那段集体岁月越来越言之无味。
   80后开始掌握市场主流后,开始集体自传缅怀,电影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给共同的青春记忆添上可歌可泣的标签,校园、宿舍、早恋再配上白裙、衬衣和单车,理所应当的这就是我们80后应该共有的青春,难免可笑,但又无可奈何。
   这就像60后喜欢看抗日片、70后喜欢武侠一样,谁做了市场主流,谁就引领这潮流,现在你们都快来缅怀80后的青春吧。
  
  
   关于演员表现
  
   范冰冰妩媚依旧,但精致中略有空洞。演得很用力,表情也算到位,但只是在用脸表演。拍她的内心戏得靠运气,偶尔能有惊喜,比如结尾处的隔着玻璃重逢,内心戏处理得就非常妙,但其余大多时候的情绪都浮于表面,这和刘嘉玲、刘德华、黄晓明类似。这类演员,只有赵薇是个特例,从小燕子开始都是一个模板演戏,但到了《画皮》突然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一眼一眸都是戏。即使冰冰拿了个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后,但她还是不会演戏。
  
   韩庚把人物完成得非常好,从《大武生》的偏执师弟时就知道韩庚是个有灵气的演员,演技这东西,舞台剧才会用夸张表情来虚张声势,电影的特写不是歪曲着脸撕心裂肺叫一句“臣妾做不到呀”就代表你会演戏,而韩庚是会演戏的,虽然还没完全打磨出来。李玉将韩庚的内心戏部分处理得很妙,很多特写镜头用画面环境融入了情绪,特写就不会太吃力,所以他的部分很完整,但记忆点不如范的撕心裂肺那般深刻。
  
   齐溪的表演我看完很长一段时间忘了要评价这个人了,就像《归来》中的陈道明,忘了他是在演戏,而觉得他就是陆焉识,所以也不会评价他的演技,此片中的齐溪亦然,及时她满脸的雀斑和隐隐的皱纹也不妨碍我相信她就是大学生白露。
  
  
   整部电影充斥着荷尔蒙,没有突破,不够冒险。好看,但不够精彩。
作者胃胃

《万物生长》披着小众血脉的商业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万物生长》披着小众血脉的商业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万,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