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日出时该如何终结悲伤》电影中的亲密关系

影视台词 > 影评 > :《日出时该如何终结悲伤》电影中的亲密关系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日出时该如何终结悲伤》电影中的亲密关系的正文:


  1991年的法国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法文名Tous Les Matins du Monde的直译是“世界上的每一个清晨”。
   影片一开头,头戴巨大假发,脸敷惨白粉末的宫廷乐师指挥 Marais陷入了深深的疲倦之中,他听到副手一再教导手下的乐师们要如何弹奏,感到大家都小心翼翼地等他开口。他疲惫不堪,心气消沉,只是用微弱地声音厌倦地说着“要再低沉一点,我喜欢低沉一点,黑暗中的人需要什么,我要听低沉的音乐”,无力地拉了几下琴,然后,在等其他乐师们都要离开时,他叫住了大家,开始诉说起来。“我这一生一无是处,一无所有,只求到黄金和羞愧,只有他才是音乐,就仿佛油灯耗尽却还要继续关照这个世界,他是我的老师??????”
   他的老师Monsieur de Sainte-Colombe(以下简称老师)是当时(1640-1700)最伟大的维奥尔琴演奏家,妻子离世,带着两个女儿隐居田园。他深深地怀念着自己的妻子,深深地热爱着维奥尔琴。他给自己建了一个小木屋,长时间地把自己关在木屋里,弹琴,缅怀着妻子,在弹琴的时候他能看见妻子的幻象。他与之对话,哀伤又幸福。后来,一个英俊又有演奏才华的年轻人Marais前来拜师学艺,并且与大女儿相恋。为了黄金和荣誉选择成为宫廷乐师,离开了大女儿和未出生的孩子,孩子胎死腹中,大女儿从此一病不起。在大女儿即将要离世时,Marais前来探望又仓皇离开,大女儿自缢而死。老师在大女儿离世后,半年没有弹琴,他呆在小木屋里自言自语,而Marais也一直活在愧疚和对真正音乐的向往之中,终于,在一个夜晚,师徒二人又相聚在木屋,老师给Marais上了第一课,两人明确了“音乐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合奏一曲《悲哀之墓》,各自悼念亡魂。
   电影非常的美,每一帧都似一副优美的西方田园油画,维奥尔琴低沉的倾诉一直弥漫,四个主角(老师,Marais,大女儿,小女儿)的气质长相不仅十分古典,且与剧中性格及其贴合,这当然是一部美学电影,一部音乐电影,对于这一点之前的影评多有叙述。从我自身的关注点来看,它也是一部非常好的讲诉亲密关系和情感挣扎的电影。
   先来说小女儿吧,小女儿的形象很少在剧情介绍和其他影评里被提及,毕竟,她身上的剧情跟“音乐”不太相关,跟叙述者Marais的联系也没有老师和大女儿紧密,因此往往被忽略。但是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却最有趣,最贴近我们普通人。整个影片的风格和其他几位主角的性格都是含蓄内敛的,只有她,活泼直率,热情单纯,仿佛她那一头红发,在整个淡绿色的田园风光里显得格外鲜艳。而她与父亲的关系互动,值得每个心理咨询师感兴趣。电影中有几个很着重刻画小女儿心理的情节。第一个是在母亲刚离世,她只有5岁的样子,父亲要把琴和一些家具搬进小木屋,保姆和大女儿帮忙搬运之后马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小女儿却一直定在原地,痴痴地望着父亲,父亲也回望着她,两人一言不发,直到保姆回头把小女儿拉走。她对父亲的眷恋是直接的,毫不掩饰。而父亲,虽然内心深爱她,却无法用“正常”的途径表达。父亲和大女儿通过音乐进行交流,而小女儿,至始至终都是局外人。当父亲教姐姐弹琴时,小女儿拼命想吸引父亲和姐姐的注意,而两人给予她的是彻头彻尾地忽视。忽视,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为致命的伤害。后来父亲为了弥补小女儿,他专程给女儿定制了一把小一点的琴,小女儿拿到琴时,感动到嚎啕大哭,她对情感的表达,非常直白动人。然而,这动人的情景刚刚结束,接下来的一幕,几年过,父女三人演奏时,父亲和大女儿从头至尾心有灵犀,默契亲密,他们至始至终也没有看小女儿一眼,小女儿也一直没能加入到演奏中,和小时候不同,小女儿已经不再表现出愤怒或是沮丧,她只是微微笑着,看着父亲和姐姐,人们也不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她不再因为被忽略而故意引起父亲的注意,因为她已明白这一切都是徒劳。对于父亲和他的音乐,她是个被动的疏离者,她也因此获得了世俗上的幸福,嫁给乐器商的儿子,最后一幕出现时,已经衣着华丽,风情俗艳。而她的姐姐,与她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毫无疑问大女儿更像老师逝的妻子,除了发色不一样以外,她的长相,气质和清冷的神情,都和老师回忆中的妻子如出一辙。对于大女儿和老师之间的父女情,电影并未着墨,只是两场维奥尔琴的合奏,显出二人之间对音乐感悟的心有灵犀。大女儿在音乐上无疑是很有天赋的,然而她并没有走向音乐家的道路,反而,她走向了一个“女人”的角色。即用女性化的身体和天性完成自我定义。初见Marais,她就显得对他很有兴趣,和小女儿对Marais的那种单纯的好奇和喜欢不同,大女儿几乎本能般的知道如何用女性的身体和心灵吸引他,对于他,她是志在必得的,外表柔弱的她有着惊人的控制欲。她故意把木门留得只剩小小一条缝,让Marais通过时不得不碰到她的胸部。还在Marais离必经之路的湖里洗澡,让Marais以为自己无意之间看到她的裸背,这一切,都让他心神荡漾。当Marais和老师发生争吵,被逐出师门后,大女儿的安抚和照顾顿时俘获了Marais的心,她不仅亲自教Marais弹琴,还带着他老师的小木屋下偷听,她知道音乐对于Marais的重要,于是毫无保留地帮助他,二人的关系,至始至终都是她拥有掌控权。当然,她的爱是真挚的,但不是毫无条件的,她对爱的期待非常的高,甚至,在我看来,Marais之所以坚决地离,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想追求荣华富贵,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想逃离大女儿那高期望的爱。当Marais提出要离开时,大女儿表情没有变化,她说“你快走吧”,生下死胎后心情抑郁,最终病入膏肓。当Marais最后见她时,她依旧显得镇定自若,她说:“你来得正好,你给我做的曲子,我想听听。??????为何,这一切痛苦,都像谎言一样”。当Marais问她恨他吗,她回答说“恨,但我更恨我自己,我一直自责,因为我竟然被关于你的回忆所摧残,那时候我常常流泪,瘦的只剩皮包骨了”让她痛苦的,不仅仅是Marais的离,更重要的是,她恨自己因为Marais而痛苦,她不允许自己为了一个抛弃自己的男人痛苦。因为那样,她失了对自身的掌控,她害怕失控制的感觉。最后,在Marais探病离之后,她做出了最后的自己能够掌控的行为,自杀。
   Marais和老师对于音乐本质的探讨,在电影里有好几场,最后一场尤为精彩。当时,Marais已是宫廷乐队指挥,但是内心深埋痛苦,老师因为大女儿的逝更为悲哀。唯有音乐,是两人最后的救赎。在一个夜晚,Marais又躲在老师的小木屋外偷听琴声,终于忍不住,他敲响了老师的门。老师给他上了最后一堂也是第一堂课,“音乐,是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有时并不完全属于人类。你了解,音乐并不是为了君王了吧?”“是为了上帝”“不对,上帝是可以言语的。”“是为了悦耳”“音乐是表达无法言喻的情感,绝非听听就算了。”“为了沉默?”“沉默仅仅是语言的一反面。” Marais说出了更多的回答“是为了娱乐?为了黄金?为了爱?为了爱的伤痛??????”老师都摇头否定了,最后,Marais说,“那我不知道了,但,我想是为逝者留一杯酒水”,这是指老师每次弹奏为亡妻留的一杯酒,老师说道“好,很接近了”,Marais接着说道“音乐,是为了沉默的人发泄出心中的感情,是为了失的童年,是为了盖过鞋匠敲鞋的声音”,听到这里,老师眼中闪烁着眼泪,他知道自己的学生渐渐明了了音乐是为了什么,Marais的父亲是一个鞋匠,Marais学习音乐最初就是想凭借着音乐摆脱父亲给予自己的生活。他想要斩断对过的联接,而音乐是他的武器。得到老师鼓励的Marais接着说“音乐,是为了人出生前,呼吸前,见到的那缕亮光”,老师握住了他的手,希望他帮助他在自己死亡前完成那首“能唤醒逝者的曲子”。
   音乐,不是为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具有疗愈性的音乐,只能是表达自己。不论是表达失挚爱的悲伤,还是表达对父亲的否定,不管是什么,都只能表达自己心中存在着的情感。当音乐是为了别人而奏起时,再美的曲调也不再是音乐。
   现在心理咨询领域出现的艺术心理治疗,包括音乐疗法,舞动治疗,绘画疗法,沙盘疗法等,无一不是运用艺术在表达情感之中的优越性,就像老师所说,音乐,是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舞蹈绘画沙盘也是如此。在咨询室内,当语音表达有限,那么,通过艺术的方法表达可以帮助来访者“见到那缕亮光”。这种疗愈性表达的前提,就是艺术真真正正表达的是他/她自己,一旦当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做到这一点,那么疗愈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作者糖

《日出时该如何终结悲伤》电影中的亲密关系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日出时该如何终结悲伤》电影中的亲密关系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日,关系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