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失孤》的好与坏点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失孤》的好与坏点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失孤》的好与坏点评的正文:

  看《失孤》就难免会和早它之前上映的《亲爱的》作对比。看之前我都不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什么题材,只知道是刘德华主演,只知道他的形象很差,甚至连谁是井柏然我都不认识。直到电影开始我才知道,又是与拐卖儿童有关的社会热点,当时脑子里马上就想到了《亲爱的》,想到了黄渤,想到了当时电影结束后抹眼泪的自己。《失孤》看完了没什么太大触动,甚至有些不知道在表达什么的感觉。回来想了想,好歹票房也过亿了,怎么就看了没感觉呢,于是又琢磨了一番,找出了不舒服的地方,通过和《亲爱的》对比,也看到了《失孤》的优点和缺点,叨咕几句。
  
  优点一:突破同类题材的视角
  《亲爱的》是从丢失孩子的家庭这个角度讲故事,让人们看到丢了孩子的父母是如何坚持寻找,内心在经受怎样的煎熬和折磨,大家又是怎样相互鼓励相互慰籍,以及社会对这样一个群体关注的程度。电影里展示了拐卖儿童不但给丢失孩子的家庭带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也给花钱买这些孩子的家庭带了面临再次失的风险,所以这个行为本身对于两个家庭都是一件很残忍的事。然而,与《亲爱的》不同的是,《失孤》的特别之处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丢了孩子的父亲与一个从小就被拐卖的孩子之间的情感碰撞。他们一个寻找自己的孩子,一个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有笑点有温情,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影片不但让大家看到了失孩子的家庭所经历的折磨,还将一个被拐卖的孩子的世界展现给了观众。这一点是我如果不看电影就想象不到的地方,也是和《亲爱的》最大的区别,也是导演彭三源这部处女作的独特之处。
  
  优点二:剧情平实不刻意煽情
  另外,剧情方面远比《亲爱的》要平缓的多,没有很强烈的情感冲突,没有很煽情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几乎没有泪点,感觉影片的意图似乎也不是为了让观众流泪,导演只是想给你讲一个故事,告诉你是怎么发生的,怎么结束的,仅此而已。结尾部分的高潮也是水到渠成,没有突然某一个点让你情难自禁,别的电影会用大特写煽情的时候,他也是点到为止将镜头拉起,越来越远,直到消失,然后心情也得到了安抚,有一种踏实与平和,就这样。
  
  缺点一:演员不贴近原型 原音不统一
  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失孤》和《亲爱的》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前者的原型是山东人,经改编后剧中是安徽人;后者的原型是徐州人,经改编后剧中也是安徽人;前者由刘德华扮演,后者由赵薇扮演。与刘德华相比,赵薇此次是本色出演,安徽话是她的家乡话,所以给人感觉很自然。而刘德华在剧中打扮成了底层农民的形象,胡子拉碴历经沧桑,这点做得很足,但是一张嘴竟是一口带着香港腔的普通话,实在是让人汗颜。包括井柏然演的福建孩子也很不到位,张嘴就是特别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放任一些我想京片子也快出来了。作为这部电影的主角,两人都用了原音,而孙海英这个配角却说起了四川话,整体看来演员的风格不统一,导演在这上面处理的不够到位,要不就都说方言,要不就都用原音,不然很难有融入感。从这一点看,《亲爱的》更接地气更真实。
  
  缺点二:结尾盲目升华 迷糊且廉价
  影片结尾刘德华遇到了一群和尚,问了问题,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疑惑,希望能得到和尚的开解,然后和尚缘来缘缘起缘灭的说了一番,刘德华似乎得到了答案,豁然了也放下了。这一点我觉得放到影片的结尾显得特别突兀,因为从始至终影片都没有呈现出哪个环节与宗教信仰甚至佛学有关,找了15年孩子之后突然就遇到了和尚,突然这件事就被上升到了宗教的层面,变成了答疑解惑,而且和尚说的那些话与找孩子本身,与“打拐”这个社会现象本身也没有太大关联甚至是无意义的。从头看到尾,大家除了在等待井柏然找到父母之外,还一直在刘德华找孩子这条线上悬着一颗心,结果却莫名其妙的被佛教了一把,突然就不接地气了,让影片结尾显得很不完整且廉价感十足。
  其他的想不到了,也不愿意再想太多。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的上映确实让人们又再一次将目光关注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上,也让大家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这个社会现象。相比那些纯娱乐性的电影来说,《失孤》还是有它自己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失孤》是成功的,希望这种题材的电影能越来越多。
作者转身遇见你

《失孤》的好与坏点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失孤》的好与坏点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失,点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