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内布拉斯加》与《绝命毒师》有些理想,只关乎仪式

影视台词 > 影评 > :《内布拉斯加》与《绝命毒师》有些理想,只关乎仪式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内布拉斯加》与《绝命毒师》有些理想,只关乎仪式的正文:


   同样是人生走向终点,不如意的小人物突然想要“圆梦”,想要“给子女留点钱”,想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好好瞧瞧”——无论是《绝命毒师》的中年高潮,还是《内布拉斯加》的暮年犯傻,老白和伍迪似乎到最后都没有赢,甚至变得更加让人嘲讪。然而,若从内心经历的角度,他们又都赢了,甚至是最大的赢家,赢过了命运的无情、世道的荒诞,就像仪式性地在人生篇章的结尾画一个美丽的圆圈,从此,残缺不全的人生变得完满,不再留有太多遗憾。
   仪式有多重要?《美丽心灵》中,约翰.纳什从入学之初就知道一个仪式,也即数学界的权威学者围坐一周,将自己口袋里的钢笔共同送给那个“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后来,纳什在经历了才华横溢而又饱受幻觉困扰的一生后,有一天,自己坐在桌旁,身边的同代大师纷纷将钢笔送了过来。那一圈的钢笔,那一刻的荣耀,胜过任何公共的奖项。
   “It's for me. I'm good at it. I was alive.”《绝命毒师》中,在深山老林中彻底省思自己的人生之后,老白回到妻子面前,说出了这样的话。是啊,人固有一死,我们的任何失都终将降临、无法逃避,所以,一切的一切,最重要的是,你曾如何活过。《内布拉斯加》里的老爹伍迪不善言谈,但无论是他开始时的兴奋,还是他中间的沮丧,抑或是他最终的得意,倔强的行为背后,仍都蕴藏着同样的信念——“我也会有这样的一天,我不想碌碌无为地过完这一生”。
   生命所剩无几的时刻,这样的信念,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如此势不可挡。最终,老白选择了杀人越货、铤而走险,而伍迪选择了相信骗局。“内布拉斯加”是美国中部的荒凉平原,也是该片导演的故乡,但我相信,片名以此为题,更象征着人生终极意义上的荒凉,以及人们绝望无力而又坚持不懈的抗争,一如西西弗斯的神话。
   因此,“内布拉斯加”,也就是艾略特笔下的《荒原》。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好莱坞大片的精彩刺激,只有庸凡而琐碎的生活,连亲情、友情与爱情都充满了琐碎与瑕疵。伍迪的太太是个典型的毒舌妇(serpent-teethed women),她回到老家,说要到丈夫家人的墓上“pay my respect”,结果却对着每个墓碑里的人说出了最恶毒、最刻薄的言语。老友们无情的讪笑,亲人们对金钱的觊觎,都让人无奈而压抑。
   然而,即便在这片荒原上,依然存留着人性的生机。在评论空气压缩机的主人时,连毒舌的伍迪太太都说不出那对夫妇的缺点,而伍迪年轻时的旧爱,更在平静的对话与眼神中,传达出一个祥美的人生。同样,伍迪的儿子在最后也终于读懂了老爹的真正心愿,将自己的车卖掉,用得来的钱买了老爹一直念念不忘的卡车与空气压缩机,让他戴着写有“prize winner”的帽子,驾着卡车驶过故乡小镇,驶过势利的邻居,驶过可憎的老友,驶过旧日的情人。
   也许,正是这最后的缕缕温情,让伍迪老爹不用像老白一样,一步步走向无法自拔的深渊。毕竟,身边的人最终都读懂了他——No one wants to die a loser.
   是的,是否成为人生赢家,并不必然需要你真的中这一百万大奖,只要有人懂你,愿意帮你实现就行了,哪怕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小小仪式。伍迪的儿子在旅程中渐渐了解了老爹的过,开始读懂他,体谅他,有了这些,就有了向老爹投的第一份敬意。而那辆卡车和那台空气压缩机的意义,并不亚于纳什晚年收到的那一圈钢笔。
   说到底,仪式是需要他人的参与的,不论这些人在不在场,不论仪式后的最终结果怎样。老爹的林肯市之行,就是这样一场充满乌托邦理想的仪式之旅,是人生晚年对生命中所有重要成员的总体性告别,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最热烈的渴望的倾诉、声明与宣扬。在父子两人开着卡车、拉着空气压缩机驶回故乡的路上,影片戛然而止——没必要再演了,这就是伍迪老爹的一生,这就是他最终寻回的满足与安详。
   “prize winner”,赢得的从来不是奖品,而是或压抑或从容或辛酸或甜蜜的生活本身。老爹面无表情,一路缄默,可在内心,一定荡气回肠。
   “Oh who cares the end, it's about the journey.”
作者地中海旁一株木

《内布拉斯加》与《绝命毒师》有些理想,只关乎仪式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内布拉斯加》与《绝命毒师》有些理想,只关乎仪式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内,仪式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