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天佑鲍比》孩子在聆听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天佑鲍比》孩子在聆听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天佑鲍比》孩子在聆听的正文:


  ——题记
  用自己的价值衡量世界,这是人们常有的认识习惯,而这个习惯出现差错,后果经常难以挽回,尤其是对亲人的伤害。
  一、剧情概况
   高中生鲍比一家很幸福,鲍比也很优秀,大家都喜欢他。不过这一切随着鲍比逐渐发现自己是同性恋,整个生活全被打乱了。哥哥出于善意,把弟弟的隐私告诉了母亲,恪守《圣经》教义的母亲完全不能接受最疼爱的儿子是“同志”,她不断采用各种方法,希望能够“治愈”儿子。鲍比在波特兰表姐家结识了男友戴维,但是戴维也没有给他带来安慰。在尝试和母亲沟通,“要么你们接受我,要么就忘了我。”这句话适用于戴维的家庭,但在鲍比家里并没有起作用。冷漠的父亲、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周围一样的眼神,促成了鲍比纵身跃下高架桥……丧子之痛让母亲陷入反思,通过和有同性恋孩子家庭的接触,以及牧师的开释,母亲终于明白,是自己逼死了儿子。为了告慰孩子亡灵,母亲带领全家走进了支持同性恋大游行中。
  二、主题理解
  1、同性恋
   无论是gay还是lets,都需要面对双重压力:一方面社会环境会产生无形的逼仄,包括身边的亲友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心里的矛盾随时有可能吞噬自我,究竟自己是个怪胎,还是上天本来就是这样安排,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性取向的问题无法用对错来衡量,各种宗教教义也难圆融通达的阐述,芸芸众生对此争议和矛盾成了一种现象,这究竟是神的旨意,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心理状态还是生理特征,今天还是没有定论。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就让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定式思维者很难理解同性之爱,视为洪水猛兽,必欲禁绝而后快。
   不过在笔者看来,很多影片折射出一种观念:同性恋和异装癖是天然的情侣,只要是同性恋,就会有异装癖,包括《天佑鲍比》结尾的游行,出现在画面里的同志,尤其是gay,基本都是雌雄不分的样子,这又给传统观念的信奉者提供了反感的依据。不知道有没有研究者能够证明,同性恋和异装癖之间是否有直接关联,还是为了取悦性伙伴而采取的伪装策略。那些外形正常的同志,比如《断背山》中的一对,《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美国美人》中的军人父亲,《相思成灾》里的彼得,外型和语气上和异性恋者没什么区别,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同性恋、异装癖、娘娘腔三者之间划等号真的合适吗?
  2、以己度人
   当我们遇到相左意见的时候,直觉反映通常会占据上风,也就是对方是错的,这是一种惯常的心理防卫机制。愚蠢的见解产生的根源有三种,第一是无知,第二是狂妄自大,第三是自以为是。每一个判断背后都有所谓值得信服的理由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证据。改变自己的观念是一种自我否定,如果自我能够轻易被否定,要么这件事无关紧要,不用在意,要么就是意志不坚定,墙头草随风倒。但凡固执己见的人,可能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代名词,也有可能成为执迷不悟的反例。影片中的母亲,坚持自己的判断,不断用“为你好”作为理由向儿子试压,同时加上援引《圣经》教义作为理论依据,胁迫得儿子走投无路。这种善意的绑架经常是致命的。
  3、女权问题
   母亲是一家之主,父亲的功能成为辅助者,在母亲敦促下带孩子户外活动,或者是求欢被拒后的反抗背景。当失儿子的母亲面对牧师讨个说法、在电视上出现谈及个人观念扭转之际,父亲作为居家男人,更显得阴柔了很多。这也许是鲍比性取向形成的家庭原因。女人成为家庭的主宰,就像《美国丽人》中妈妈开车父亲打瞌睡一样,“问题女儿”就会对着网络选看丰胸广告。本文无意否定女性的贡献和能力,只是感觉本片的剧情设计或有深意。曾经建立冷战防线禁绝儿子的母亲,明白道理后成了支持同性恋的中坚力量,当她对着法案听证会现身说法的时候,对那些不理解同性恋的人应该抱有更多的谅解和同情。这次,她没有采用一贯的强硬态度。
  三、真实故事
   真实,一直都是一种目标,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观测者以为的真实,和作品中表现的想要别人接受的真实。就那本片来说:鲍比的死因在影片作者的意图中,主要指向社会环境对同性恋的歧视。但实际上不能否认,同性恋伙伴的见异思迁对鲍比的伤害或者更大。至少在出柜后面对家庭风暴那样的难堪处境下,鲍比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可以说,情绪的日积月累最后让少年难以承受,但是每一次极端事件都会有导火索,而不是简单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作为“特别的一个”失了曾经的家庭温暖,从曾经的关注焦点变成问题少年;另一方面,同类的人也没有给他带来接纳,情感失重状态是青春期少年很难承受的处境。青少年,作为心理正在成熟的一群人,敏感、冲动、防卫心理强,本来需要很好地引导,无论是生理问题还是精神世界,都需要可以成为导师的依靠。父亲的冷漠是表面问题,更多的也许是“父权”的缺失。鲍比需要一个精神之父,他的哥哥,他的男友,都是在关键时刻背叛他的人,那些本来应该成为他精神寄托的对象,都在他最需要的时刻离开了。
   少年叛逆、逆反心理强是一种常见心理现象,一面接受生理方面的剧烈变化,同时要适应社会不断更新的呈现方式。原先是孩子,现在是大人,原来可以做乖宝宝,现在要面对独立、爱情、性、自主、学业、职业这些从未接触过的问题,能够让年轻人瞬间崩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母亲认为是自己逼死了孩子,究竟鲍比为什么要自寻短见?影片中的快速剪辑画面给出的答案是:不被接纳。本文以为,还可以是背叛。家庭态度突然转向,手足兄弟出尔反尔,新交男友自以为是,尤其是建议的说服家长的方法完全失效,这一系列事件促成了鲍比对世界的绝望,没有人值得相信,没有人可以倾诉。表姐作为玩伴是可以的,但是作为精神依托,她又显得不合适了,毕竟那是个女生。
   真实,一直都存在,但是基本不可能被发现,人们都只能找到自己希望的那一种,然后利用出色的完形能力,把支离破碎的证据连接成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起名叫“真实”,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一种真实会被作为历史。
  四、母亲的请求
   本片的一大亮点,应该是母亲在听证会上的告白:当你在教堂或者家里念出“阿门”的时候,记住,一个孩子在聆听。这段话是一种告诫,不要因为疏忽和顽固,对孩子的成长犯下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一种忏悔,正因为自己的坚持和偏见,孩子被推向了死地。那么,本片告诉观众的也许就是这些:当我们面对自己不能同意的事物时,尽可能的保持谅解,如果做不到,至少应该冷静,不要用自己的愿望要求别人,无论出于善意还是因为道德。每一个看似美好的出发点,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结局。这也许是保守派的口号吧。
作者崔斯汀

《天佑鲍比》孩子在聆听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天佑鲍比》孩子在聆听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天,聆听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