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十二公民》对比1957《十二怒汉》

影视台词 > 影评 > :《十二公民》对比1957《十二怒汉》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十二公民》对比1957《十二怒汉》的正文:

  (一) 前言
  我首先必须承认,我是个本身没什么吐槽的精神的人,我的评分标准一般是减分制,从100分开始一直往下减,所以我写出东西来一般会归结到“软文”一类中。
  昨天5-9看的提前放映,人很少,大概15人左右吧。操蛋的是明明3-5排没人,但购票时却显示已经售出。
  通篇看下来我认为是个惊喜。其中传达的一些情感我认为特别接近中国国情。但因为知道翻拍的美国的《12怒汉》所以没敢直接下结论,而是在今天补看了原版。对比一下了,模仿痕迹很重,但两部电影所传达的东西我认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 立论
  由于中国的特色国情,陪审制度的不存在所以这成为电影的一个很大的槽点。还是那句话,带着镣铐舞蹈,我认为编剧已经最大化的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相比起《怒汉》,这里最大的一个差距就是:《怒汉》中是真真的手握一个生命的生杀大权,在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决定就更显得意义重大,每个人的坚持也就可以更加有意义;而《公民》一篇因为是司法模拟就会显得分量轻,而大家的目的是抱着顺利助子女通过考试,再加上国人特有的一团和气、和稀泥的性格,所以作为挑起争议的8号的身份是很特殊的一点,中间8号一段关于司法公正未来背书、以及最后身份的表明,我认为基本上实在为这个虚构、意义不大的论辩填坑,也为全篇的矛盾的产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原因。
  所以从这点上讲,由于先天的残疾,两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表现的力度是天差地别的:《怒汉》其出发点尊重生命,其结果是用民主维护生命,而《公民》其出发点也是尊重生命,但其结果是法律和民主的科普。
  (三) 本土化
  但即使如此,我也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不管你是在影院还是家中)。因为在抛开陪审制度的问题后,电影中所做的本土化是一大亮点,比《怒汉》更加贴近我们生活的国情。
  
  1) 首当其冲要提出的就是人们所固有的偏见。《怒汉》中是表现点是贫民窟,而《公民》则是先采用了河南人这个老梗,在后面继续涉及到的民工、富人、外来人口以及那些成功女性。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普遍存在的,现在充斥在网络上地域攻击、仇富心理已经认为一种病态了吧!富人穷人发生冲突第一反应就是声讨富人,看到漂亮女性开豪车第一反应就是干爹,北京人傲、河南人偷、东北人黑、上海人小气这种先入为主遍地都是。这种本土化的改编是《怒汉》给不了你的。
  
  2) 第二点,是对少数人“异见”的尊重,《怒汉》中是9号对8号坚持的一种支持,这东西在国外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不需要那么多理由,但国内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那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扞卫你说话的权利。说起来简单,可现实那,看看wen革,以及中国的教育方式、国情,无不是要求意识形态的统一,不论中国人还是其他民族,群众就是乌合之众!群体是没有智慧的单细胞生物、是暴力的温床、是人性邪恶面肆意发泄的载体。但国人从来就没有过这方面的教育以及警示,所以《公民》中老人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支持8号,就显得更加合情合理,而其所讲的右派的经历我想更值得大家深思,尤其还有后面的文革,再想想不久前反日货游行中那个被打的西安车主。
  
  3) 第三点,则是体现在5号身上,一个被冤枉进过监狱的人。这里首先要说的就是中国的司法不健全问题,而最近见诸网络的各种冤假错案大家也看的多了,我也就不一一举例了,有为此丢失性命的,也有吃了七八年牢饭突然就放出来的……也只能呵呵了。没有人为此负责,没有人会提受害者着想,衙役都是听命令办事没有人会想如果这事错了这个人这一辈子就毁了啊。再加上面所说了大众固有的偏见,谁管你为什么进的局子!这个社会的宽容度太小了。
  
  4) 最后说一下关于博眼球的欲望。《公民》完全拷贝了《怒汉》中的观点,基本没变,就是人们对重视的渴望,不过可能是中国现在的问题太多了,所以只要你提到问题,那么中国就会有无数的例子作证问题的存在,为博眼球、关注度各种炒作已经铺天盖地了,尤其娱乐圈那是相当厉害啊,而网络上的一些网红各种出格的行为也已经变得屡见不鲜。笑贫不笑娼的风气也由来已久,还有愈来愈烈之势,写这么多我想我愤青病又犯了,该吃药了。
  
  而其他人所讲的那些故事,保安的求学梦、小商贩的心酸、土着居民被挤占的生存空间、以及子女教育代沟,怎么说那,每人一个故事有点用力过猛了。
  (四) 尾巴
  我看着这片满脑子都是《浪潮》和《乌合之众》,因为一些特殊国情的原因,中国现在普遍存在舆论引导民情,进而干预法律的问题,这其中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也导致了中国法制更像一个笑话(虽然它的确是个笑话)。群体固有的偏见在一些有引导性的新闻下进而对一些人的舆论审判也是愈演愈烈,网络发达,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就像莱温斯基最近在TED演讲所说的,这是一种网络暴力,是一种精神打击。
  而许多人固有的偏见、不愿尝试、接受新鲜的事物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就像在里竟然有一下这样的评论:
  
  这种片子先打了一星再说。
  咱能反应点现实么?
  1.也就只能瞎改改国外的了 2.这些公民有投票权? 3.为什么没有负分滚粗选项。
  自己编不出,只能抄别人的。那配乐,那做作,预告片都看不下。
  
  为了喷而喷有意思吗?什么是电影什么是纪录片分不清吗?不了解就肆意发言显示你是先知吗?
  还有许多人说这种翻拍有什么意义?那我请问了有多少人会关注一部1957年的作品,那种黑白外语片的受众面又有多广那,他真的比《公民》3号那一口地道的京腔更吸引人吗?
  请不要惯性的用精英意识理解所有事情,请不要把期望值定的那么的高,中国的起点在那里摆着,我的吐槽属性也没点到MAX,把他摆在科普民主法律的位置上,我认为可以一看;把他和现在肆意泛滥的网络舆论放在一起,我认为推荐一看。
  
作者乱舞楚歌

《十二公民》对比1957《十二怒汉》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十二公民》对比1957《十二怒汉》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十,汉》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