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喜宴》五千年的性压抑

影视台词 > 影评 > :《喜宴》五千年的性压抑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喜宴》五千年的性压抑的正文:

  同志片在《囍宴》之后,到底还能拍什么?这牵扯到「同志」放在华人的单一文化脉络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李安已经把最大的东西都讲完了,华人父权结构之下的种种意识形态,结婚根本不是因为两个人相爱,可能有,但更多是为了别人。男大当婚、传宗接代、面子、礼数、交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两个家庭的事,是招待亲友的事,是长幼阶级的事,是牺牲自己强迫迎合众人祝福的「喜」事。如果连结婚这么大的事情都可以作假,那就表示两人结合这档事实在「大到不能倒」,不仅集合了这个结构最重视的各种东西,也同时在这个场合一次压在两位新人的身上。
  
  重看《囍宴》,才发现结婚这等「人生大事」,原来是这么巨大的一件事。也必须要放在同志和异乡的背景,才能看到「五千年来的性压抑」是这么一个现象,怎么都撼动不了、无能为力、虚假也必须成真的文化潜规则。
  
  Simon有好几次都被孤立在其他角色之外。像是伟同跟家里讲电话时,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经过走廊上厕所。或是岳父岳母到纽约,热切的围在伟同和威威旁边,只剩他成了外人。表面上他必须是旁观者、见证者,但实际上是受伤最深的当事者。整场婚姻是个big lie,但为了符合长辈、亲友、整个社会和父权结构的期待,谎言必须维持下,牺牲必须维持下,直到纸包不住火的燎原之际。Simon是真心诚意的想进入高家的世界,可是周围都是假的,无怪乎真感情一直在受伤。或许他不了解整个婚礼在华人文化上的意义,但是用最纯真的态度关怀、支持着别人。
  
  而那些假的东西,也不是包装着那些含蓄的、不可言说的真感情吗?
  
  沈默寡言的父亲,是驱动整部戏的最大动力。中风危急之际还念念不忘要抱孙子,使得伟同成家变得日益迫切。母亲的角色是父权的代言人,以软性的方式为儿子施加压力。什么时候结婚?有小孩怎么不说?甚至在伟同实在忍不住出柜了,她仍然泪眼汪汪的说:「不要告诉你爸」,尽力维持父权的尊严。旧时代的女性与新时代的女性,高金素梅饰演的顾威威敢爱敢恨,明知伟同不爱她仍穷追猛打,终熬成高家媳妇。而赵文瑄的高伟同则有着华人移民的色彩,锱铢必较、精打细算,常把「你下次再害我赔钱,就扣你薪水」挂在嘴边。爱钱、视钱如命(就因为可以报税减免才被说服假结婚),在我看来,这也是想在异乡闯出自己一片天的强大野心。
  
  而就同志符码,李安的考据也做的异常用心。如伟同三不五时就上健身房运动,顺应着男同志族群健身运动雕塑身材的风气。又,婚礼后Simon在公园摆设的摊位,其「Silence=Death」与粉红三角形代表的是爱滋爆发时期,LGBT组织鼓励大家打破沈默,正视对同志压迫与生命消逝的事实,站出来争取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而Simon所述及的「不安全性行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会「搞出人命」,既是根源于当时无远弗届的爱滋恐惧,亦是对于男女性交的提醒与嘲弄。
  
  20年过了,类似的事情都在持续着,但这题材已经泛滥到人们都不想看了,也做不过《囍宴》的全面与细腻。父亲最后的理解,以华人的含蓄兼容并蓄。或许也暗示着时至今日,「华人婚姻」和同志论述,不会是永远互斥的。
  
  幸好,本届酷儿影展,有许多台湾短片令人眼睛一亮。《海伦她妈》以常见的家庭亲子题材做出轻松有趣的氛围。《囍》在极短篇幅中张力十足的道出假结婚后的荒谬性,一并致敬了金赵光寿导演的《两个婚礼一个葬礼》。《青亲》的陈壕导演则在同志按摩的题材上另辟蹊径,情感浓烈令人动容。《苹果男孩》承袭台湾一贯的小清新,却出乎意料关注在青少年情欲的议题,精彩至极。《晃游身体》则是相当另类的在实验/纪录的边界上游走,如同片中被记录者的性/别流动性,或许性/别本身不该受制于僵化的定义,还有很多无限可能。
  
  两岸三地华语圈,关锦鹏的《蓝宇》、王家卫的《春光乍现》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至今观众记忆犹新。台湾从1986年的《孽子》到《青少年哪吒》、《囍宴》达到高峰,2000年后有陈俊志《美丽少年》、陈正道《盛夏光年》、商业喜剧《十七岁的天空》与周美玲的《艳光四射歌舞团》、《刺青》、《漂浪青春》等等。新的切入、新的冲突、新的论述在哪里?还有什么同志的故事是别人没拍过的?我想对于新时代的创作者,这是要走出的一条路。
  
  ======
  
  李安曾说:「父亲的威严给你压力,也给你安全感,那是我根本的立足点,我并不希望他浮动。」这父亲三部曲都有个共通之处,中心概念都是以父亲为出发,深入探究即是「伦理」,中国人普遍遵循「孔孟之道」所传承的儒家思想,而所谓伦理便是「仁」,论语曾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敬养为其重要,台湾在90年代民风仍旧过度保守,「同性恋」这个字眼,听在长辈耳朵为莫刺耳,若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志,而求子「成家」更是讽刺心酸,如此争议的题材竟出乎意料的在当时的电影市场饱受钦赖,在台湾票房超过一亿台币,更是当年全世界投资报酬率最高的电影(制片成本100万美金,全球票房不含美国共卖了3000万美金),李安开始与国际世界接轨,把现代与传统的隔代互动透过镜头来记录拍摄,让他默默辛勤耕耘的努力逐渐露出曙光...
  
   男主角「高伟同」是在纽约的地产仲介,与「男」朋友赛门同居了五年,因为不断受到父母亲的催促逼婚,便协议与房客大陆女画家葳葳(金素梅饰,她年轻时候真的很漂亮,在戏中竟然还露点演出~~OMG!!!)假结婚来演一出戏骗他的父母,也能让她顺利取得美国绿卡,这时伟同的爸妈临时决定要飞美国参加他们的婚礼,结果所谓的「婚礼」竟然只是到法院公证,对于男主角的父亲在台湾可是地位显赫的国军师长来说,结婚乃是人生之大事,如此草率了事相当不满,而伟同的母亲也因觉得亏待儿媳落泪,正巧在公证当天晚上,赛门请全家到纽约中国城最高级的中式餐馆用餐时,餐馆的主人「老陈」也曾是伟同家父在部队的属下,便执意决定要给高家补办一个正式的喜宴...这故事的大纲就是这样,可是能细究的暗喻却不只如此,李安说得既是故事,也是人生,开放性的让观众们自由意会解读...
  
   中国人的喜宴特别讲究排场,铺张设席表面上是分享喜悦给亲朋好友,透过宴席的方式联络感情,依照家世身分财力背景...等来决定宴席的规模,结婚这种大事长辈们自然希望张扬,求得全场尽欢,所以通常旧式传统的喜宴是办给父母看的,很少是自己能决定的!不过宴客的真正意义则是「圆满」,从郎雄(高父)与归亚蕾(高母)办喜宴前后脸上表情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大怒不满转而称心如意,就即便是只是一场婚宴,也能让父母盼望儿子「成家」的看重显露无疑 ; 在另外一方面,伟同、赛门与葳葳三人各自有各自对于这场假戏的定义,所以在婚宴的过程这三人所扮演的角色也在电影最后用简单的一本加洗照片来叙述镜头所没带到的微妙关系!既不矫情又内敛,一切都由看照片的人端详体会,仔细点看便能理解这电影的奥秘之处,不只话中有话,还有不能说破的绝妙结局...李安也在戏里喜宴进行中插花入镜说了一句:「You're witnessing the results of 5000 years of sexual repression - 你正见识到这5000年来性压抑的结果!」,这之间都各自有相互关连映衬的,这我留着最后说...
  
   自从伟同父母亲来美国之后,伟同、赛门、高父、高母、葳葳这五人也一同在家中用餐多次,餐桌上的互动也更有趣,真正的「男媳妇」搬不上台面,只能透过假的「女媳妇」来传递友善,从做菜到吃饭挑剔的对象选择,只因当事人被眼睛表象所蒙蔽,是无法理解真相的...全片的转折点也是出现在餐桌上,赛门得知伟同与葳葳在喜宴当晚洞房花烛夜的时候行房进而怀孕,整个抓狂暴怒,而这个时候正是五人内心的情绪搅覆的开始...后来发生的我也不详述了,至少最后是个我心里属意的Happy Ending,我直接说本片最后所想表达的意义,「人生总在妥协中求得圆融!」妥协不代表打从心里接受,只是透过理性化的方式继续压抑自己,骗过大脑来说服自己,这个过程可说成是妥协,高母戏里说道,伟同是她费尽千辛万苦所生下来的,医生还奉劝她生完之后要结扎,就代表这个孩子对她来说是如此难得,她真能完全接受自己的宝贝儿子是个同志的事实吗?而高父可讨论的空间就广了,电影的最后他是放下了,但为何而放下?这个我写在下一段 ; 这部电影有两幕让我起鸡皮疙瘩,一幕是高父在花园入睡,而伟同讲电话入睡的Take,这幕意境其实就是想表达放下之后的释怀,压力消除之后的回归,另外一幕则是喜宴结束后高父与老陈在餐厅门口道别的握手,高父在感谢如此盛情的张罗,有个圆满的喜宴,老陈则是在回报高父在军中的厚待之恩与部属间的旧情,这也是中国人的美德,知恩而图报...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么一大篇了,其实我仍然遗漏的许多应该分享的细节,不过与其用说的,还不如各位影迷朋友们有机会自己意味这电影所有的滋味!
  
  ======
  
  延续首作〈推手〉(1991)得奖气势,李安的〈囍宴〉(1993)面市时,已跃升国际影展宠儿,未几与谢晋执导的〈香魂女〉同获柏林影展金熊奖,更轰动华人影坛。对于接连肯定,李安不改坦白性格:「奖是荣誉,当然越多越好,最实际的是,奖能让我拍片空间越来越大。」答话中除了欣慰也有感慨,因为若没有〈推手〉的成功,曾经被打回票的〈囍宴〉恐怕难逃「流席」命运。
  早在1988年前后,李安就透过好友向「中影」提出拍摄〈囍宴〉的计划。制片部门觉得题材新颖,可惜剧本太长、笑料不够,加上涉及敏感的同志议题,忧虑国内市场的接受程度。几番斟酌,「中影」要求李安提出外国资金证明,才愿提供对等投资。无奈他当时知名度有限,根本筹不出钱,只能被动放弃。几年过,李安因〈推手〉大放异彩,「中影」频频催促打铁趁热,手上有一个完整剧本《囍宴》的他,却因之前碰过软钉子,一度缺乏信心。然而,「中影」对李安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只愿意投资拍摄新片,亦给予完全的信任与授权,使他得以随心所欲大展拳脚。李安重新修饰剧本,邀请同性恋者担任顾问,改写略显生硬的情节,终于成就令影评观众惊艳的新作。
  
  
  〈囍宴〉描述在纽约曼哈顿工作的高伟同(赵文瑄),以投资地产获取高利,他与担任物理治疗师的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同居五年,远在台湾的双亲(郎雄、归亚蕾)不知儿子性向,一味替他张罗相亲对象。为了一劳永逸,伟同在赛门的建议下,与来自上海的画家女房客顾威威(金素梅)假结婚。本想各取所需(伟同不再被逼婚、威威得到绿卡),未料高家父母竟为此特地赴美,身为「女主人」的威威只得住进伟同家,地位被取代的赛门则以房东自处。
  威威对伟同产生爱意,喜宴当晚,两人醉后发生关系,威威因此怀孕,赛门得知后愤愤难平,在众人面前大发脾气。冲突过后,高父轻微中风入院,伟同向母亲坦承与赛门的恋人关系,也很珍惜这段感情,高母勉强接受,但嘱咐儿子勿告诉父亲。高父出院,赛门日日陪伴散步复健,一天高父递给他一个生日红包,并以英文说:「我听、我看、我明白。伟同是我的儿子,所以你也是我的儿子。」二老踏上归途,虽然见证独子的婚礼,却也得知另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带着高兴又复杂的心情离开。
  
  
  〈推手〉与〈囍宴〉的主角都是美籍华人,一个是娶了美国女人的中国儿子,一个是和美国男人同居的台湾儿子,与伴侣的对话中,两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黄种人,都背负西方社会难以理解的「儿子包袱」,无法抛弃的家庭伦理与孝道责任。父母在电影里都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推手〉的儿子痛苦于父亲与妻子的隔阂;〈囍宴〉的儿子被传宗接代压得喘不过气。他们先耐着性子安慰、以善意谎言满足期盼……直到疲于奔命、忍无可忍,丢下烂摊子一人逃避。说来不负责任,但也是为了「负责任」,才闹出这么多的辛苦与麻烦。
  李安受访时表示,〈推手〉与〈囍宴〉中郎雄诠释的角色,都有自己父亲的影子,譬如:早晨起来快走运动、爱看国剧录影带、热中写毛笔字。〈囍宴〉举行婚宴清晨,儿子提起小时候躺在父亲肚子上玩的往事,也是李安幼年的写照。透过电影,可以感受李安对中国式家庭的复杂情绪与深刻体会,暖暖的爱、深深的关怀、满满的期待,背后正是「不能让父母失望」的沈重压力,似庞大背后灵如影随形。一如李安所说:「电影最大的乐趣是能胡思乱想,然后将它付诸实现,并获得共鸣。」「胡思乱想」想必是谦虚,剧本里点滴何尝没有他的人生体验,或许正因为源自真实,才能真正感动观众。
作者谢之艾

《喜宴》五千年的性压抑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喜宴》五千年的性压抑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喜,压抑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