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天皇的料理人》以“天皇”的名义?

影视台词 > 影评 > :《天皇的料理人》以“天皇”的名义?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天皇的料理人》以“天皇”的名义?的正文:

  首先声明本文以跑题吐槽为主,不适者免进。  
  最近有小同学向我推荐这部日剧,据说很火,于是看了。不得不说首先这个片名就严重触犯了我的神经。我不是五毛,而且我对日本的好感要比绝大多数中国人多,而且也比绝大多数日FAN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情,因为那个国家里有大江健三郎,有河上肇,有竹内好,有子安宣邦、小森阳一、高桥哲哉这些让我打心眼里尊重的知识人,有那么多为和平宪法呼吁的普通市民, 让我觉得这个国家是值得尊重和学习的,说我是爱日本的我也毫不客气地承认。但正因为如此,我对日本的保守倒退的一面才觉得无法容忍和愤怒,也可以说是爱之深而恨之切。而在日本保守的一面中我最难容忍的就是天皇制的存在,对作为人的天皇我并没有多大成见,不能容忍的是作为国民精神统治的象征意义的天皇这个符号。虽然日本宪法上明文规定了政教分离,但是毫无疑问,皇室的存在依然在日本发挥着政治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批判皇室依然是日本的言语禁区,任何主流媒体上都不敢刊登,更有右翼的暴力威胁,在这个自命言论自 由的民 主国家,实在是可悲和难以忍受。而现在,这样带有明显政治符号意味的片名,在战后70周年的今天还成为热门,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中国都毫无抵触的被接受,这么多条评论里也没有一条提出问题的评论,只有在短评上看到有人对旅顺事件提出不爽的小批驳,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声音,真觉得不是滋味。
  当然要批驳之前必须先看看人家说什么,所以决定先看完。结果并没有出乎我太多意料,情感上动人,思想上单薄。日本人很擅长拍励志片,很长一段时间看着觉得很赞,但是后来渐渐觉得浅薄了。这样简单的励志,显然回避了更深刻的问题,加之影视业越来越老练的商业运营带来面谱化、平面化的操作,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的雷同。说起来多少年过了,日剧还是没有能超越《白色巨塔》的高度。但是一般励志也就算了,这部片子还想增加一些文化底蕴,显然想承载些更多的内容,将天皇作为整个片子的远景,想要写出一个时代的缩影,所以我也想在这个层面上对其做出回应。
  有人说,看这样的片子能够增加对日本的了解。我认为,这种了解对于那些因为不了解日本而盲目仇日的朋友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对日本有一定了解的“知日”者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还会起反作用,阻碍对日本的深层理解。这里我想考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天皇”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日本人民的情感寄托。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武家政权确立之后到明治维新以前的几百年间,天皇的权威是很低的,很多老百姓只知道将军不知道天皇,所以很多人(除了国粹派以外)对天皇的情感寄托,也只是明治维新之后才被培养起来的。也就是说,文化传统是可以人为培养的。既然是人为培养的,那么它就丧失了天然的神圣性。同样为了维持这种文化的认同,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向下一代的空白头脑灌输上一代成型的意 识形态,把它们说成天经地义不容置疑,正是因为这种人为培养的东西在现实的变动中难以维系,所以才要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来加强。同时,对于自身缺少独立性的人来说,从外界、权威、传统上寻找寄托,也是很自然的选择,尤其是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更喜欢在宏大叙事上寄托向往。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天皇制根本不是什么日本人值得骄傲的文化传统,恰恰是奴性、惰性,缺少独立性的象征。当然这种寄托宏大的惰性并非日本人的特权。
  其次,我一直认为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存在一定的问题。所谓的匠人精神就是“もの作り一筋”,除了精进自己的技艺之外心无旁骛。从积极来说,这种存粹性让日本产生了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和艺术品,但是从消极来说,这种封闭性也就让这种匠人缺少自己对大的整体的应尽的责任感的认知意识。因为缺少认知,所以要么陷入虚无,要么就容易被操控。记得刘柠曾经写过有拍摄靖国问题的纪录片的中国人采访一位一辈子打造“靖 国刀”的刀匠,这位老人也是不问世事,只对自己的工艺倾注满腔热情,工艺对他来说已经是宗教一样神圣的存在,所以他打造出得日本刀有神圣一般的光辉,但是纪录片的采访者打破了他的平静,让他碰触到了现实,老人一生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让他晚年非常痛苦,采访者也觉得非常内疚。但是这一事例非常鲜明地揭露了匠人精神的问题所在。之前看宫崎骏拍《起风了》,也让我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已经写过影评就不赘述了。
  第三个也是最让我产生违和感的,就是那种无意识的国民性霸道话语权。片中有一集,主角的好基友说“おいら日本人だから、最高のコップを天皇陛下にお渡しなきゃなんないんだよ。”,忍不住起鸡皮疙瘩了。这里就体现了“日本人”的霸道话语权,也就是用一种意识涵盖了其他国民的意识,好像作为日本人就一定是如此,一定没有权利不是如此。让我想起河上肇入狱后,狱官曾问他说能不能从日本人的角度考虑天皇制国家存在的正当性,当然河上博士是个坚定的唯物论者,认为真理就是真理,不因任何权威说辞而改变,但是能作到他那样的人是少数的。这种意识在战前是通过国 家政权灌输下,而战后却又以文化的形式改头换面地出现。当代学者也并不是没有看到这种危险性,子安宣邦先生就曾提出,为什么人们的关注焦点大都只对准靖国,却几乎没有人对伊势神宫参拜问题提出抗议呢?新年之际首相们对伊势神宫的参拜已经完全常规化为正式仪式,但这一问题却似乎带着某种禁忌的色彩而一直被回避。所谓的禁忌,自然是与皇室相关。同样,大尝祭这一皇室的神道仪式被作为正式仪式而举行,全国各地的神社都飘扬着庆祝天皇即位的旗帜。2013年伊势神宫式年迁宫,在各大媒体的密集报道之下,俨然全民文化盛事。固然不可否认,统合了民间信仰的神道文化深深根植于日本民族文化历史中,但是将仅仅作为皇家祖灵信仰的伊势神道定义为日本全民的民族信仰,无疑是有政治意图的文化意识篡改。在这种霸道的话语权下,神道被视为日本的民族宗教,只要是日本人就没有不是神道信徒的自由。但这既不符合信 仰自 由和人 权,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公民教养。但也战前一样,提出这些质疑的人只是少数。更危险的是,不光是日本国民,甚至是异国人,也把这些作为日本人的固有传统接受下来,而且在民族文化的名义下拒绝对其进行反思,也拒绝对其进行干涉。
  之前有位豆友说,看待这些可以视为“另一个端详历史的视角,倘若出现基于不同立场而产生观点偏差的情景,最好不好把爱国情怀用在不合时宜的地方,仅仅作为一个不分国界的地球人,超然地置身事外,不计较对错的参观一个角度的历史片段。” 我认为,正从不分国籍的人类个体的立场,我才会对日本人寄托在天皇制上的感情感到愤怒,毋宁说,正是因为跨越出民族的立场,所以这样的愤怒才有更大的正当性。每一代人对战争、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同时每一代人的历史认识也都有着属于各自的课题。阿伦特曾强调对待历史问题上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把个体的思想比作与生存问题相关的自由空间,"这个处于时间心脏的、小小的非时间空间。。。每一个新人在加入到无穷的过和无穷的未来之间时,都必须重新发现、测绘和铺设他自己的那个空间。"因为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过和未来的隔阂",因此需要思考,思考"不是重续一个已经中断的传统或者发明一种填充过和未来间隙的代用品,。。而是在(过和未来)的间隙中活动,期待真理最终会在这个唯一可能的思想空间中出现。"如果说,本片为一些不了解日本历史的国人提供了一个进入日本人的语境、设身处境换位思考的机会,我则希望这种换位思考能够更进一步,如果你是日本人,你是否愿意选择将感情寄托在天皇这样一个权威符号上?如果你不愿意,这个社会是否给你表达不愿意的空间,是否会因此将你视为卖国贼、非国民?如果没有这种空间,你又应该如何争取,如何树立独立的自我?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换位思考。
作者AOI

《天皇的料理人》以“天皇”的名义?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天皇的料理人》以“天皇”的名义?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天,义?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