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通天塔》后现代主义的群像电影

影视台词 > 影评 > :《通天塔》后现代主义的群像电影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通天塔》后现代主义的群像电影的正文:

  影评课的期中作业;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自己选的两个定义都相当于没有定义还是蛮让人头疼的事情,论述较浅,且作为引。

  一、 群像电影特征
  没有人能给”群像电影“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在描述层面上它是模糊的,但是我们却又能相对确切地能感受到,某部电影是否是一部群像电影,它在叙事结构,焦点选择和事件设置上都呈现出一些能够与其他电影相区别的特征。而影片《巴别塔》正是一部公认的群像电影,因此,我想借助解读《巴别塔》来尝试描述群像电影的一般特征,以寻找一个立足点,利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对于“群像”二字,我们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它通常代表着一种有一定数量的,无重点的,相对无序的却又存在某种统一感的印象。而为了达成这种印象,《巴别塔》在电影设置上加入了许多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的有机统一为我们造成了《巴别塔》群像电影。
  
  1、 多线索,多交叉叙事
  摩洛哥男孩一次戏耍性质的枪响,带出了十二个人、六个家庭、三个地点以及复杂交错的多种语言语言,为了让这些元素的存在不至于突兀,导演设置了一些连接点,一些突发的偶然性,把他们堪堪连接在了一起,比如保姆的身份,比如一颗一时兴起的子弹还有一把枪,但是这些元素在每个故事中都尽可能被弱化,每个故事沿着自己独立的线索进行着,除了那一点点的偶然触发的开始,几乎是互不干扰,每一个故事被切分,打乱,混淆在一起,像是一锅浓汤,但又保留着自己本身的食材的味道,有的辛辣有的苦涩。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结构上并行的电影片段实际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完全是依序或是并行的,接近片尾的皮特,电话打给了第一个影片轮回中的墨西哥保姆,只不过是因为,在一个故事发展到高潮时,又立刻接续上了另一个故事,在一个故事走到结局时,又让人联想到了其他故事,这种让每一个故事都隐隐潜藏在其他故事之后的手法让人的思绪无法全情投入一个单纯的情节中,线头太多,但你又不忍将它们舍弃,因为你能隐隐感知并期待着它们终将因为那些薄弱的链接而得到统一,这样观看者便将所有的零散线索自主并置,自己勾勒出一幅”群像“来,让你麻痹并满足于自己构筑的这些零散画面中,以期得到一种完整。但实际上,这种根源于传统电影的完整的定义并不会到来。
  
  2、电影设置的绝对平衡
   带着枪开启了这个故事开头的商人有着清晰的侧面和脸部纹理的特写,第一个九分钟,摩洛哥那对暗暗较劲的兄弟拿着枪惊慌失措地跑下山岗,背影却变成了美国家庭中的金发小孩儿,镜头里有短发的,胖圆脸的墨西哥女保姆阿德里亚娜焦虑地打着电话四处恳求,也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夫妇俩展示的痛苦与压抑,也有日本聋女的不满和反抗,无论是熠熠光辉的明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这部影片都给予了几乎对等的戏份和台词,展现了也几乎是相同分量的不安与宣泄(这部分不太好衡量,但我觉得导演的意图应该是这样的)。无论是镜头语言,展示的层次和丰富度还是人物的刻画,都得到了不偏不倚的展示,当然,这种不偏不倚也是主观层面上的。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每个人物和每个事件都尽力给读者同等重要的印象,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是什么痛苦,都有得到同等重视或同等冷漠的权利。每一位主角都复杂而深刻,但这种深刻中特异的部分被这种设置巧妙地摈弃了,因为这样的探讨会使得影片不完整,而统一的部分反倒被这些繁多的线索所突出出来,那么明确,让人无法忽视,群像电影达到了这样一种效果,它在尽力展示一种复杂的交错的一团乱麻的秩序,而不是清晰有条理的因果,它避免片面的刻意展示的论据,即传统电影所做的,组织起多个事件,条列一二三四以证明一个唯一的主题,在《巴别塔》的世界里,各人有各人的悲剧,但这种复杂,这种刻意追求不偏不倚的尽力完整,反倒让主题更加突出。
  3、意义中心的选择
  第一个影片的次序轮回,应该说是介绍局,展示了所有人物所面临的境遇,摩洛哥兄弟之间在暗暗较劲,女保姆怀有责任并深深了解主人的境遇,但自己也遇上了亲情与工作之间的两难选择,夫妻之间遇到了生硬的阻抑,日本聋女是如此厌恶又如此自卑,接着每个故事都以自己的节奏在向着自己的结局一路狂奔,但是选取的细节都丰富地展示了高度统一的主题。传说巴别塔是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因此影片的主题是沟通。但是沟通在波澜壮阔的人类世界中有着如此复杂的语境,美国夫妇在异国他乡中被周围怪异而肮脏的气氛所震慑,摩洛哥兄弟被来自强权,来自完全不同阶层的力量所震慑,墨西哥保姆却在自己熟悉的国家中用熟悉的语言因为几乎被遗忘的本质的想异受到驱逐,聋女有唇语,有手语,有文字,但是人们还是把她的缺陷视为无法沟通的理由。这些人最终还是被组织在了一起,不是因为子弹或者电话,只是因为他们迥然不同却来自同一本源的痛苦,而这些最终形成了我们将之视之为群像,视之为统一体的理由。
  
  二、 后现代主义解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开始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使用,但是同样的,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也非常之模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诞生了着名的「垮掉的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人性的最基本的理解,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这一代人对其后的欧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有很多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零乱性或片段性、碎片化(fragmentation)、非原则化、非合法化、非中心化、非权威性、反智倾向严重(decononization)、无我性、无深度性(self-less-ness/depth-less-ness)、卑琐性、不可表现性(the uppresentable)、反讽(irony)、种类繁杂(hybridization)、狂欢(carnivallization)、行动参与(performance participation)、解构主义(constructionism)、内在性(immanance)等等,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都在电影《巴别塔》中有所体现。试选取几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1、 碎片化
  群像电影本身就是一个碎片化叙事的代表,被碎片化的叙事,表现为事件的自由拼贴,除了独立的小故事是沿着时间线进行的,其他时空的设定都剪碎加以混乱。被碎片化的人物设置,新的人物具有新的地域,新的文化,新的身份,它们不断出现,迥然不同,难以在任何一个维度上进行链接,在我们的思维空间上只能浮现出一片模糊的思考碎片的海洋,而无法形成一个完满的整体,这种感觉为我们带来了信息海洋的错觉,而这种信息错觉是在电影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间构筑起来的,这是传统单一叙事电影所达不到的立体和丰满。
  2、 解构主义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属于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没有本质””任何事物都是多元的””现象没有固定的意义”。 中心化也常常被视作是从解构主义中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反英雄”式的表现手法,在群像电影中没有中心,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故事都是主线,所以你不能以任何一个人,一个故事作为本源来作为电影的核心,你只能从多元的角度不断尝试接近那个核心。这里没有权威,没有一个意见领袖,有的只是普遍的正确。在群像电影中每个主角都依照自己的经历对于沟通这个主题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这正是解构主义所提倡的,一套多维度的解释,一场大众的狂欢,而并不在意这些解释彼此是否相互容纳,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就因为其包容度而会有大量的内在冲突,所以群像电影的群像之间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换句话说,保留他们彼此冲突的权利。
  3、政治化
  政治化倾向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因为后现代主义衍生出的许多派别,比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这些都是属于政治化倾向严重的流派,后现代主义把与生俱来的批判性带到了电影里,使得遵循这个流派的电影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在《巴别塔》中,就”沟通”这一主题,四个故事中有三个是偏向了政治化的解读。这种政治化本质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但是在时代进展中,其重要性也一直没有下降,至少它为《巴别塔》这部电影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往往会带有深刻的文化烙印,我们对于一种新的形式所产生的解读障碍,也往往可以通过追根溯源,通过对于一种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来达成理解,这也是一种沟通。《巴别塔》告诉我们,对于沟通这个议题而言,语言不够,文化不够,身体的碰触不够,那究竟什么才是足够的。
  我只能不断学习来确保自己在接近这个答案。
  
作者蓝眼睛猫伯爵

《通天塔》后现代主义的群像电影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通天塔》后现代主义的群像电影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通,电影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