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女哪吒》扬尘大道旁的一匹白马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女哪吒》扬尘大道旁的一匹白马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女哪吒》扬尘大道旁的一匹白马的正文:


   昨天冒雨玉泉校区看了校园首映场,跟自己看到海报时脑海中勾画出来的样子有些不一样,出入间有惊喜处,也有颇觉失望的地方。
   《少女哪吒》,一个很给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一看到这个名字、海报以及海报上的标语,我凭着自己读小说看青春电影的经验大致推测出了这部电影要讲述的内容——少女世界,青春,小城生活。这三个元素在我走在剧场的路上就一直在脑海中盘旋,以至于走到一个路口竟突然发觉迷失,抬头看到一座居民楼,平常干枯的红粉色在雨中浸得温柔妩媚,突然辨认不出是哪里了。边荒小城里的少女之心,应该就是这样的存在。
   影片对晓冰这个人物的塑造花了很大力气。一个早慧(导演在演后谈里提到了这个词,我觉得是很好的形容)敏感、喜怒不定的女孩,出生在一个对于她所生活的边远小城来说是个颇为独特的家庭里,有留声机放黑胶唱片的家庭,有一个在中年男人中可算颇有气质的爸爸和一个外表强势高冷内心空虚黯淡的妈妈。她继承了这个家庭在小城中的特殊之处,美丽、聪慧、骄傲、孤立、敏感,成为荒凉憋闷的小镇学校里的一道风景。她的世界复杂封闭,直到遇到了李小路。
   小路是另一个风格的女生,粗糙、冷漠、直接,但一模一样的叛逆,自顾自地抛弃这个世界。两个女孩在相遇的那一刻突然萌生好感,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并生世界。这一段影片有了非常生涩而甜蜜的风格,男孩儿女孩儿们说着像是从电视剧里学来的台词,同大人们坚决地划清界限,徒劳地为自己表演着美好,有一种温柔而苍凉的色彩。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晓冰爸爸要走时,晓冰叫住他,将相框一摔粉碎,取出照片撕掉爸爸的部分递还给他,还要露出一个笑容。决绝割裂时还要遵守礼貌,是独属于自己的优雅,等着欣赏对方的不堪。
   但影片还是把主要的笔墨放在了晓冰身上,并借助她力图展现世界上更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的确这个人物更具有戏剧性,李小路转进新的学校开始恋爱读书走入正常人该有的生活,而晓冰则固执地一次又一次割断自己和世界的连结,在新学校中得罪老师,爱上富有理想主义的教官(ps:教官真心是这部剧的颜值担当),在工作岗位中蔑视上司,申请参军,甚至想象割腕自杀。她一步步地走远,最后走到所有人都找不到的地方。演后谈中有观众问道,晓冰到底走到哪里了?很多人偷偷笑,因为大学生们本着求真务实、真理唯一的原则看待事物,一眼就看作死亡,她妈妈对小路说“她走了”,就是死了,毫无疑问。而导演说,在电影创作时他将晓冰处理成死,而小说原着中就是一句“走了”,思量再三觉得“走了”这个表达更好,它有无尽种理解和含义,也许她选择了死亡,也许她无助地逃离到一个谁也找不到她的地方。后一种理解让人觉得心惊,她以这样的方式剔骨脱肉变成哪吒,她的亲人朋友心里留下一道比她死更深更无解的痕迹,她从孤独逃离到另一种孤独,由放逐而走入另一种放逐,就算死,也无法停止这种恶性循环。然而虽则我这样理解死亡的无意义,导演还是觉得死亡并不美好,还是对人间抱有莫名的希望。“我为什么要拍一个女孩儿死呢”?演后谈里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里盘旋,觉得温柔莫名。
   这部影片,就像一块璞玉,材质是好的,但雕琢的功夫就差太多了。首先是表演的问题。导演似乎把所有的表演要求都放在了“选角”这个环节上,诚然,每个角色的选择都是成功的,尤其是晓冰和晓冰妈妈,几乎撑起了这个电影,然而如何运用好演员、将不同的表演调至同一频率从而达到一种可以诠释影片内容的风格,却是导演应该花的功夫。在影片播放中,诸如“三毛”、“女侠”一类的台词不断引人发笑,我却安然,因为少年时代的举动总是都带着表演的性质,并不纯熟的装模作样,是青春里缺不了的调味品。但同样的做作表现在成人世界里就是很别扭的了。整个影片并不生活,仿佛是导演为了呈现两个女孩的少女世界而将整个世界都打满了柔光,不免有一种黔驴技穷、自我陶醉的成分在。
   由此引申而来的就是对小城生活的诠释。小城生活,远离文明城市却又时时刻刻受其影响,边缘化的生活环境,扭曲而暧昧的人,灰暗粘稠的天空,带给人一种窒息感和乐在其中的变态欲望。这种小城生活,国外写得最好的是福克纳,国内拍得最好的是贾樟柯。(如果问国内写得好的,我推荐李静睿的《小城故事》)晓冰和小路的特殊之处,在于她们是小城中的少女,她们与所处环境的距离。所以要展现两个女孩的生活,首先要将小城生活拍得足够考究,足够耐人寻味。而导演明显不具备这个能力,将这种质感拆解得支离破碎。从影片一开始,我就近乎执念地抱定了观察小城生活的眼光,然而颇觉失望。很多台词不合理,表演也不够生活,最为明显的是李小路向建筑工地的爸爸和叔叔们的喊话那一段,导演对表演上的要求实在捉襟见肘。我突然想,如果是贾樟柯来拍,会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会将粘稠的小城故事拍得细入毛孔从而在另一个维度开掘出少女的天地吧。正想得出神,老张拉拉我说,你看这一段(父亲到卫校中看女儿),如果是贾樟柯肯定一镜到底,把尴尬和对立全拍出来,这镜头转换得,把情景都切碎了。在演后谈中我听得出,导演并非没有展示生存状况的野心,但的确还功力尚浅。
   听李霄峰的演后谈比看他的电影要更有收获,不愧是电影评论出身,时有妙语灵句,但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很多演后谈里对电影的诠释并没有从电影本身充分地体现出来,也许还需要岁月来浸润手腕。整个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匹白马,一匹拴在边远县城尘土飞扬的大道旁的白马,那个有点文学梦的政府会计看到它仿佛看到了非尘世的光明,然而终究还是没有放掉它,宁愿回来在电脑上码字告诉远方没见过面的朋友痛诉他的后悔。我笑称为廉价的眼泪。然而那又有什么不好呢,如果我们都愿意为了一匹白马而哭上一哭,都愿意花钱来看一部很有诚意地注视少女与小城的电影,也许这个世界真的会柔软几分。
作者阿凝

《少女哪吒》扬尘大道旁的一匹白马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少女哪吒》扬尘大道旁的一匹白马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少,白马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