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喜宴》谈文化的深层结构

影视台词 > 影评 > :《喜宴》谈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喜宴》谈文化的深层结构的正文:


   李安电影《喜宴》的开头,男主人公伟同的男朋友赛门对他说了这么一段意味寻常的话----
   Why don’t you just tell them?Shit!
   You know,really,Wei. Some day I’ll just call your father and tell him myself.
   I told mine.
   翻译过来大意是---
   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们(你是同性恋)?该死!
   真的,伟同,早晚有一天我会打电话给你爸爸告诉他实情。
   我就跟我爸爸说了。
   这是一段很巧妙的台词,透露给观众的信息不少。细心的人会问如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伟同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是同性恋而赛门敢告诉?
   2、为什么赛门声称要打电话给伟同的父亲而不是母亲?
   3、为什么赛门把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而不是母亲)?
   《喜宴》是李安扬威国际影坛的早期作品,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金马奖最佳影片。影片以李安电影特有的家庭、性、父权主题来处理同性恋问题,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影片上映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家庭、历史(国家)和宗教(世界观)构成了文化的深层结构。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最初是从家庭习得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美国人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点是影片想要传达的重要内容。要回答上面三个问题,就要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谈起。
   1,美国人崇尚自由幸福而中国人崇尚服从隐忍
   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每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构成模式。人们主要以小家庭与大家庭这两个类型来考察家庭。前者指“拥有一个或多个孩子的单亲或双亲家庭”,后者指“包含祖父母与亲戚在内的家庭”。前者“较少强调纪律与服从,较多鼓励探索与创新”,后者“更加重视纪律与服从。”前者在北美比较普遍,后者在墨西哥、印度、菲律宾、日本、中国、朝鲜比较常见。(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 跨文化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小家庭是由父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构成,孩子成年后就要搬离自己出身的家庭,重建自己或与配偶的家庭。所以,美国社会重视年轻人、轻视老年人。赛门是典型的美国人:他善良友好,接受并承认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敢于把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亲人朋友,尊重另一半的意愿并积极配合。这种小家庭的模式导致赛门敢于把自己的真实状况告诉父母,因为父母的意愿与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关系不大。
  虽然伟同在台北的家里也只有父母和佣人老张,没有祖父母(祖父母大概过世了),但是传统的中国家庭还是有家族观念的。影片一开始,伟同收到母亲从台北寄来的录音带催促他结婚,后来他被迫填写征婚表格。他应对父母催婚的方式是被动配合、糊弄,甚至是假结婚都不愿违背父母的意愿。父母不接受西式婚礼,他顺从父母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喜宴。这样的服从,来源于儒家思想“忍”的传承,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对家庭的绝对效忠。所以伟同不敢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知父母。
   片中导演李安客串的角色有一句台词是:“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数学天才。而我想让你真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这句台词是在伟同与微微举办中式婚礼即喜宴上说的。中式婚礼有闹新娘的习俗,微微被蒙着眼睛指认亲吻她的一群男人中哪个才是自己的新郎。这在美国人看来很不理解:中国人当众谈情说爱都很羞涩,为何大庭广众之下新娘可以被那么多男性亲吻?这好像是中国人压抑已久的性需求在结婚生子的冠名下一并迸发。
   2,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的文化认为个人高于集体,倾向于将个人当成一个独立的实体。个人主义包括自我激励、自主空间以及独立思考。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将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一员,而非独立的个人。他们关心个人行动对集体的影响。他们通常通过具有公共意义的集体来开展活动。(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 跨文化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赛门从小生活的环境讲求独立性与自主性,被要求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美国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有责任感、自立的个人。所以赛门更关注自己的需求,更在意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是世俗或是家庭的束缚。所以从影片从开头到结尾都不见赛门的父母亲人出场,因为他的父母亲人不会对他和伟同的感情发展造成任何形式或程度上的阻碍。
   孩子被集体主义大家庭教会如何效忠,父母常常告诫孩子不要给家庭蒙羞。楚和朱写道:“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孝顺。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孩子认为自己承担着孝顺父母的终生义务。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尽可能地取悦父母。”父母安排的一切伟同并不喜欢,但一一顺从。有一个细节是父母要像伟同小时候一样咬他的胳膊逗他以示亲昵,伟同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很不喜欢,但也无奈地接受了。关于办不办喜宴的事情,伟同妈妈坚持要办,原因是“结婚就是给别人看的,收了别人三万多美金的贺礼,不办婚礼怎么行!”中国人讲求集体仪式可见一斑。
   所以在这种家庭观念的差异下,赛门敢于坚持自己而伟同善于服从父母。
   3、美中家庭观念中性别角色的认定
   在中国早期的儒教式家庭中,男人在社会有机体中保持独立性,而妇女被置于从属地位。《喜宴》中高母便是从属地位的一个角色,她在劝微微留住肚子里的孩子时说:“女人毕竟是女人,丈夫与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她的一生也正是在践行这个思想。年轻时丈夫独自在外从军,她自已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丈夫退休后,她细心照顾生病的丈夫。除了“师长夫人”这个依附于丈夫的地位外,她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也就是说,她在高家几乎没有大事决断权和发言权,所以赛门会说:“早晚有一天,我会打电话给你父亲告诉他这个事实。”
   那为什么赛门也要告诉自己的父亲呢?排除他母亲世的可能性,父亲作为男性角色在美国家庭中也占据着支配地位。韦德和塔佛瑞斯指出在美国:“如今,许多男人都乐意亲自照顾宝宝,而他们的父辈宁愿跳油锅,也不愿意给孩子换尿布。”(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埃德温.R.麦克丹尼尔. 跨文化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美国历史上也是男性充分融入社会,而女性履行对家庭的承诺。虽然现在女性的社会参与度逐步提高,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对父权地位发出挑战。所以,赛门也会把自己性取向这类的大事告诉自己的父亲,当然也有一种原因可能是男性与男性之间更容易沟通。
   4、从历史角度看中西婚俗观念以及习惯的冲突
   在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中,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正常的婚姻关系。所谓的夫妻关系也就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关系。人们的主流取向是异性恋,对于同性恋采取反对的态度。人们把同性恋视为畸形的病态,同性恋者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而伪装成异性恋者。同性恋这种边缘文化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中是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伟同不敢把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父母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在西方社会,同性恋至少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了,美国有不少城市接受同性恋注册结婚。比利时、荷兰、丹麦、加拿大等欧洲国家也都接受同性恋的注册并为其提供法律保护。可见同性恋在西方国家是合理合法的。赛门敢于把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老爸也就不难理解了。
   “周朝时制定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姻六礼,几千年来成为现代新人结婚时遵行的参考准则。(八界社区.缤纷多彩的中西婚礼文化[EB/OL].http: / /www.8jee.com/html /2009 /10 _19 /2510.html ( 2009-11-17) [2010-04-15].)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讲求大摆酒席宴请四方宾客,这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特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文化强烈的归属感。伟同与微微结婚是为了糊弄父母假结婚,对他们双方来说不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选择宣誓结婚。但高父高母很生气,高母甚至大哭起来,因为对他们来说儿子结婚意味着传宗接代、延续高家血脉。而喜宴的举办代表着世俗对于儿子婚姻的认可,要尊重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所以必须要按照中式婚礼办喜宴。而在美国,双方在教堂举办仪式,得到father(神父)的公正,双方承诺“I do”就算是举办过仪式了,虽然也有亲友来参加仪式,但不会存在送礼金、吃喜宴、闹洞房的风俗。所以,这就是在《喜宴》中西方人无法理解东方婚礼风俗的原因。李安导演把一个中式喜宴摆在纽约时尚大楼里拍也是这样一个讽刺现实的意味。
   李安导演自身是一个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熏陶和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个人,他的思想和文化冲突直接表现在其作品当中。《喜宴》作为他两种文化碰撞和冲突的产物,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多元化的语境中,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在保存民族特色的同时,对外来文化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交流是一个动态持久的过程,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要致力于消除东西文化交流中的隔阂,使其在碰撞和交流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而如何做到共同进步,将是我们接下来不断研究、不断努力的方向与课题。
  
作者浅浅

《喜宴》谈文化的深层结构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喜宴》谈文化的深层结构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喜,结构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