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修女也疯狂》的伪音乐性及被毁掉的其他

影视台词 > 影评 > :《修女也疯狂》的伪音乐性及被毁掉的其他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修女也疯狂》的伪音乐性及被毁掉的其他的正文:

   《修女也疯狂》(以下简称“修”)作为一部卖座的电影,着实展现了乌比.戈德堡的表演功力和喜剧天赋。我们应该不会忘记,她在《人鬼情未了》中的表演,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实至名归。然而回到这部影片,作为影评人角色的我们无法不苛刻而谨慎。
   埃米利.阿朵里诺讲了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影评人往往对这部电影的音乐大加赞赏、大下文章。而当我们细看时,除了歌舞表演(如开头的夜场表演、后来的唱诗班表演等),在剧情正常发展处,用到音乐的有:游乐场的背景音乐、杀恩尼时的紧张音乐、迪劳丽斯被追杀时有喜剧感的音乐、修道院日常生活的配乐(喜感的爵士乐)……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平淡无奇,也并没有承担某种剧情的意味,而与故事本身是脱节的,仅仅体现了烘托氛围的微弱作用。这与《杀死比尔》是不一样的,昆汀.塔伦蒂诺在严肃地插配甚至炫耀他的音乐细胞,致使音乐构成情节,若失它们,那些厨房大战、血溅雪地的画面将不堪入目。
   相形之下,唱诗班带来的绝佳表演就在故事的音乐体系中显得苍白而孤立。埃米利.阿朵里诺并不想虔诚地致敬音乐之神,而仅仅是利用音乐讲一个故事,音乐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情节。音乐这个轻佻下贱的女子,她太容易被伪乐迷的导演利用,成为任人摆布的工具。于是, 《I will follow him》这样的经典曲目就成了配乐师的产品,而非导演的美学架构。
   音乐成为调动观众感官和赞誉的棋子,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修》是否达到了《海上钢琴师》一类影片的思想深度,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难看出《修》中浓厚的宗教意味,又在制造喜剧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嘲讽了宗教,或者说一切严肃本身。“每个人都想离上帝近点,可光靠音量大是不能把人抬起来的。”迪劳丽斯这句对唱诗班成员的教导,成为嘲讽的核心——“高音贝”的严肃并不能带你们离上帝更近。整部电影的精华和高潮,在于迪劳丽思对于唱诗班的改造、升华。流行音乐与严肃宗教的碰撞确实是很奇妙的,每位稍稍有乐感的人都会被唱诗班的表演震撼。然而导演的意图本不在于此,迪劳丽思用三教九流的流行元素的亵渎为唱诗班吸引到更多做弥撒的人,这样的“败坏”是对教义最辛辣的嘲讽。当修女们因为能出修道院而尖叫时,他们作为人的属性暴露无遗。电影为此配上的音乐激情无限,刺耳而又丑陋。
   然而这终究是喜剧片,笑料毁了所有深意。“耶路撒冷真无聊,谁都恨我,除了那个男孩。他们都说他与众不同,他们说他特别怪。我们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他。”这是唱诗班表演前的说唱对话,之后我们才知道,“他”是上帝,但似是而非的轻佻,就这样真实地从一群修女的口中发出。两位修女之前尾随迪劳丽斯进入夜店,难保是压抑已久的好奇心。代表着守旧的院长无数次被打脸,导演意图在笑料之外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规矩和臭脸之外,世界还有其他,有疯狂,有温情,有人性。然而宗教本身成为笑点,修女也并没有真正地疯狂,导演的反讽并没有达到哲学的意味,他的初衷也许就是一些稍稍带思想深度的笑料。而笑料除了让观众发笑别无价值。当然,我们也无法对一部商业影片过分苛责。
   无论是音乐还是嘲讽,迪劳丽斯的角色大包大揽地将这些任务拿下,已然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失真形象。她像一个智慧精灵,甚至是智慧之神。在了解愚蠢的黑帮下手“不能杀修女”的顾虑后,迪劳丽斯机智得利用这一点开始祈祷,装真正的修女。然而她的形象在被修道院的温情叙事中一点点被消解,逐渐崩塌。她从不屑地来到修道院,到为教皇献上精彩的表演,就是一个从巨人到矮子的过程。温情是一种低俗而可怕的东西。修女们冒险解救迪劳丽斯,是温情的顶峰,然而也使电影来到哲学与艺术的最低谷。
   回到影片的中译名,“修女”真的“疯狂”了吗?不,修正主义是没有能力带来真正的疯狂的。修正以小范围的失位带来可以理解的滑稽与错愕,从而赢得世人的瞩目,影片因此得以在一个世俗维度挺立,然而却只能在另一个精神维度阳痿。
作者MassuguNiIkou°

《修女也疯狂》的伪音乐性及被毁掉的其他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修女也疯狂》的伪音乐性及被毁掉的其他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修,其他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