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少女哪吒》剧情点评分析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少女哪吒》剧情点评分析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少女哪吒》剧情点评分析的正文:


  《少女哪吒》是一部小众到身边都没人听说的电影,在《小时代》《栀子花开》《大圣归来》等新片云集的暑期档,上映却遭遇零排片的尴尬。没有堕胎和撕逼,也不强调友情的珍贵爱情的甜蜜,这部电影虽是青春片,却和主流青春片格格不入,同样也注定了与电影市场格格不入。
   私以为这部电影的评分低了。虽然剧情有硬伤,人物性格也略显做作,但是电影画面非常干净,少女脸庞也非常干净,导演煞费苦心地通过场景布置展现出90年代的特有风貌,让这部电影在讲述青春伤痛的同时,独特的小清新和时代感也扑面而来。剧情在纪实中还稍微带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因素,让整部电影显得有料可说,虽然总体而言还显单薄。
  
  一. 王晓冰没有看见的白马
  故事开始于李小路拖着课桌站在门口,打断语文老师的讲课,王晓冰看向她的那一眼,某种默契和惺惺相惜就蔓延开来。王晓冰给李小路写纸条,互相交换秘密,而李小路写给她的秘密,就是“我放走了一匹白马”。
  王晓冰要李小路带她看白马,到了放走白马的地方,李小路一指“这儿”。当然,那块地方空空荡荡地什么也没有,可是王晓冰笑了,似乎她已经看到了不存在的白马。电影的结尾,已是着名翻译家的李小路拿着王晓冰留下来的一盒烟头,回到了当初放走白马的地方,恍惚间,她似乎看见了当初那个放走白马的自己,可是王晓冰却再也不见。这匹白马让两个女孩成为好朋友,也让两个女孩最终末路。白马是王晓冰,是不羁,是自由,是尖锐,是最终逃离了这个世界的人,放走白马的是李小路,她不是白马,所以她最后的结局是被社会“招安”,不像王晓冰彻底地自我放逐。
  
  二.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活法
  这部电影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就在于它部分台词非常生硬,某些话从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口中说出来显得特别不真实,让人很出戏。王晓冰面对父亲递过来的钱和不要告诉母亲的请求,冷冰冰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诚实地活着”。不可否认,这句话就是全片的中心,但是借着一个十六岁女孩和父亲顶撞将这句话强塞给观众,只会让人觉得生硬和不舒服。
  类似的台词,还有语文老师的那句“披着头发太好看了,影响班上男同学学习”,不适感达到顶峰的则是家庭会议那一段,许多人聚在一起,老的少的,不管是谁,说出来的话都和在演戏一般,浮夸,生硬,完全不像正常的家庭聚会,冲突也显得虚假。王晓冰面对在场的大人,甩给他们两个字“虚伪”,可是这种演戏感极强又矫揉造作地场景设置,我们看到的导演的处心积虑是不是另一种虚伪呢?导演一直想告诉观众,少女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诚实地活着”,可是这种场景让人一点都感受不到诚实,包括王晓冰本人,她的所作所为在镜头里显得同样是虚假而浮夸,观众一秒就意识到这是演的,不是真的,真实感一打折,整部片子的影响力也就大打折扣。
  什么是诚实?王晓冰和李小路彼此面对的时候,脸上露出的笑容按理来说应当是最诚实的,那是面对知心好友的笑容,灿烂的笑容里两个女孩的心紧紧相依。但是影片里两个女孩浮夸的笑声让人不忍再看不忍再听,心里只想着赶紧笑完吧跳过这一段,观众都替导演感到尴尬。要如何把青春期(中二期)少女的那种尖锐、生硬表现出来,又不能脱离人物和情景,导演明显还需要做更多的功课。
  
  三. 两个少女,真假哪吒
  哪吒是什么含义?原着里说,“(王晓冰)她像哪吒,剔骨还母,彻彻底底地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只是她能力有限,没办法把自己养育得更好。”很明显,哪吒代表的是叛逆,是抗争,这种叛逆一开始体现在李小路身上(气势汹汹地出场,打断老师讲课),但实际上,只有王晓冰一人才是哪吒的化身。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两个人的结局,一个是自我放逐与所有人都断绝了联系,一个是成了知名翻译家走上正轨。影片的开头,两个少女似乎沆瀣一气,戳穿了体育老师虚伪的表面,看代表自由的三毛而不是琼瑶,但是王晓冰的尖锐和反叛明显胜过李小路,虽然李小路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王晓冰因为成绩好还披了一层好孩子的外衣。当故事开头两个女孩一起偷吃校长的午饭,王晓冰敢偷吃而李小路不敢的时候,真假哪吒就已经一清二楚了。正因为如此,导演对两个女孩的塑造力度也是不一样的,李小路的性格要更模糊一些,中间两人分开后,就完全是以王晓冰视角来讲故事,李小路的向就忽略了,直到结尾才透露出成年的李小路不再如青春期一样流离而是过上正常的生活。对李小路有意无意的忽略实际上也揭示出这不是一部讲述友情的电影,重点并没有放在两个女孩的交往上,李小路不过是王晓冰的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陪衬,王晓冰的反叛,王晓冰的孤独,王晓冰的爱与恨才是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
  
  四. 这个世界上有五十多亿人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就是王晓冰在面对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时,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呀”,得到回答“五十多亿吧”。再对比一下她回答自己家里“两个人”,这两个人与五十多亿人的对比,带给了王晓冰震撼,也带给了观众震撼,除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渺小感,还给了这部电影主题的另一种解读。
  大部分人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说导演不懂少女,说主人公性格太做作,说剧情太不真实,说演技太浮夸……但是,导演拍摄的,本来就是非典型的青春。上世纪90年代的设定,对应到现代主人公应该是三十岁左右,因此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看这部片子会有一种明显的时代感。英雄牌钢笔和印花床单、绿色的河堤和树林、唱片里的黄梅戏天仙配,导演把怀旧风格做得非常好,少女的服装、眼神、面庞,也带着那个时代的纯净和青涩,让人想起那个时代,清贫又美好。不过,南方的小县城,破碎的家庭,性格尖锐的少女,并非特别有代表性的青春期象征。不是所有人的青春期都会中二到要和世界为敌,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青春期遭遇家庭变故学校排挤,更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个内心敏感外表尖锐的少女,因此这样的剧情拍出来,不被大众理解是必然,但是我却在其中看到了一丝打动我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五十多亿人,当然就有五十多亿种青春,导演只是选择了其中一种来表达,不是导演不懂少女,导演试图懂的,是那种非正常家庭非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少女,王晓冰本来就是特例,又如何代表“少女”这么一个广大的群体?
  
  五. 闲聊导演和电影宣传
  李霄峰毕竟是新人导演,和所有的新人导演一样,试图将自己心中所想一股脑儿地表达出来,对电影有着自己的理解,特别理想化。《少女哪吒》惨遭零排片,导演和制片方发起各种活动,呼吁大家看这部电影,把自己拍片初始筚路蓝缕的艰辛都透露给媒体,想借此稍微得到一点关注。不可否认,李霄峰身上,文艺青年那种不接地气的气质还是太严重,他拍电影并不是为了满足观众,而是为了满足自己,别人导演拍电影都是考虑最优先观众喜欢看什么,而他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想说什么,别的导演拍电影都是为了钱,他拍电影是为了找知己,最后观众不爱看他也不会责怪观众,只怪懂电影的太少,自带一份不被理解的清高。这一点真的有点像主人公王晓冰,他想“诚实地”拍一部电影,反抗这个烂片叫座的电影市场,结果也和王晓冰相似,惨淡的拍片和票房成了导演的另一种的自我放逐。
  为了保证电影的拍片制片方还发起了众筹活动,先把电影包场再让观众付钱报名,只要达到一定人数影院就答应排片,人数不够钱数悉数退还。靠着这样的方式既保住了《少女哪吒》的部分票房,又让想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得到了满足,方式还挺新颖。另外,还有影评人的推荐,对不满意的观众愿意自掏腰包退票还钱。要我说,这种方式可以多多尝试,对于小众的文艺电影来说,众筹说不定是一条活路。毕竟主流的口味要迎合,小众的需求也值得关注,文艺电影完全可以借助众筹的方式定下排片,而且可以估计市场的大小,影评人还可以带动粉丝和读者的力量,精确定位电影的受众类型。这种有的放矢总比胡乱地投放市场要好得多,毕竟,这种电影受众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如果能集合起来,未尝不是一个文化圈子,有圈子,作品就有活路。
  
作者西里斯Sirius

《少女哪吒》剧情点评分析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少女哪吒》剧情点评分析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少,分析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