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英雄祭》民间抗日奇人异士群像

影视台词 > 影评 > :《英雄祭》民间抗日奇人异士群像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英雄祭》民间抗日奇人异士群像的正文:

  文/黄鑫亮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荧幕上被各种抗日剧所承包,大多的献礼片都是将视角投向两个战场——正面相持战场和敌后解放区战场,其中有着可歌可泣、壮怀激烈的英雄事迹感人肺腑,可由于聚焦这些战场的献礼片数量太多,从情节而言不免有些重叠。《英雄祭》独辟蹊径,挖掘出了民间平凡人斗志昂扬的“第三战场”,他们的斗争是日寇眼里怎么也拔不掉的“眼中钉”,他们的智慧发动一次次奇袭让敌人怎么也猜不透闻风丧胆,《英雄祭》不是以地图式的俯视全局的视角,而是用平视甚至仰视民众的视角,让你看到每一个犄角旮旯里都有抵抗到底的种子被埋下而生根发芽。

  军人、杀手、儒侠,集于一人之上,你无法想象此人的脸谱,然而爱国人士就能把这三者串联到一起,他们贯穿了赵心久的一生,短暂而又长远的人生旅程。从赵心久不断变换三种身份的过程中,你能看清随着时局动荡、情义浮沉之间的民国时期,一个有识之士是怎么为抗日而奔走呼号,又有哪些势力成为了他施展抱负的掣肘,他的儿女私情与家国大义之间如何权衡,从赵心久身上,你能看到无数普通人的颠沛流离和奋起反抗。

  赵心久的理想与现实一直碰撞,他也是被时代的巨浪拍着推着往前行的先驱,从当时的才俊大学生,投笔从戎,立志报效国家,不满军阀的部队腐败,回到地方,又因铲除了邪恶势力而逃到上海,与老同学办报以笔为刀,老同学揭发奸商被杀,赵心久再次不向黑暗失利低头,直到淞沪会战,日军占领上海,赵心久暗杀汉奸走狗。赵心久放下笔拿起刀,又举起笔,再又握着刀柄,不用看清他的手上拿的是什么,笔和刀都成了他的肢体,他与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农民、与忘记辛劳炼钢的工人、与前线战壕里战斗的军人一样,戮力同心,全民抗战。
  
  与恨不得融入黑夜里的杀手不同,赵心久取人性命之前会特意留张纸条,署名“安徽人赵心久”,这既是他对于暗杀行动的自信,又是让恐慌在邪恶势力之中像瘟疫般蔓延。暗杀过程“稳、准、狠”,让邪恶势力毛骨悚然之际,也是他向世界的宣告,黑夜再长,黎明也会倏然而止,那天空出现的鱼肚白,就是他刀锋反射的光,也是他笔划过纸的锋芒。

  《英雄祭》不是赵心久一人的侠客行,而是奇人异士渐次登场的旋转舞台,只是通过他们与赵心久发生的勾连,交代出不同的背景和相同的抗日决心。有枭雄江年伦,既经商背后又有黑帮的支持,投入到抗日的斗争;有背叛者,宋飞是赵心久军阀保安团的部下,与赵心久出生入死,可掉入了日本人的圈套,直到幡然醒悟自杀了断;有女侠刘莉莉,每一个字都是射向敌人的一颗子弹,每一句都是扔向敌军的炸弹。他们与赵心久有爱恨情仇,可当国难当头之时,都把私人恩怨抛于脑后,用鲜血作为颜料,绘就了一副民间抗日群像长轴。
  
  
  
  这是民国时的上海滩,帮派林立、灯红酒绿,东方的“小巴黎”,世界的“第四大城市”,冒险家的乐园,硝烟没有弥漫之际,这里只有投机;日寇的战火让大厦变成断壁残垣,可却建立和重塑起中国人的硬骨头,这比钢筋混泥土更坚硬,这是轰炸所炸不毁的,而每一次的侵略都会引起民众同仇敌忾的更大反弹,这是流淌于中华儿女血脉里的众志成城,《诗经》的《秦风无衣》就刻着“岂曰无衣?与之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就让《英雄祭》,祭奠籍籍无名的抗争侵略者的热血儿女,警告蠢蠢欲动的军国主义者。
作者黄鑫亮

《英雄祭》民间抗日奇人异士群像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英雄祭》民间抗日奇人异士群像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英,群像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