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逃狱三王》对《奥德赛》 的现代改写

影视台词 > 影评 > :《逃狱三王》对《奥德赛》 的现代改写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逃狱三王》对《奥德赛》 的现代改写的正文:

   一 、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的“奥德赛母题”
   公元前八至七世纪,古希腊人荷马编撰了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两部史诗和古希腊神话一起成为了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奥德赛》凭借其多元丰富的主题意向,意蕴悠长的情感指向,多维错杂的叙事方式和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编排对后世的西方文学艺术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了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母题。
   《奥德赛》作为一个古代的经典之作,开启了文学史上宏大叙事的源头,体现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史诗气概。《奥德赛》凭借其丰富的内容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再创作养料。除此之外,尽管《奥德赛》拥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艺术魅力,但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人类在经历了一次次战争的磨难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之后对自然和人类也有了新的认识。现代作家从史诗《奥德赛》中看到其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发现了人类在某些方面的局限与不足以及在某个层面上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之处。而这种对于人类和自然的新认识则推动者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地继续挖掘着《奥德赛》中的艺术养分,并不断对它进行现代改写和再创作,使之逐渐成为了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
   围绕着这一样创作母题,西方艺术家创作出了很多杰出的作品。在小说创作方面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北方的奥德赛》,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以女性主义视角所创作的《帕涅罗帕记》,以及爱尔兰伟大的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所创作的《尤利西斯》等。在电影创作方面则有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创作的《尤利西斯的凝视》、《塞瑟岛之旅》、《雾中风景》等。可以说,《奥德赛》已经成为了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母题了。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这部影片《逃狱三王》也是围绕这一文艺母题所展开的创作。
   二、《逃狱三王》与史诗《奥德赛》的对应关系探讨
   仔细欣赏这部影片我们会发现它与史诗《奥德赛》存在着有趣的对应关系。它不仅所讲述的故事内核与史诗《奥德赛》相契合,还运用了《奥德赛》所开创的叙事模式。此外,在情节安排和人物设置上也与《奥德赛》一一对应。
  (一)、叙事模式的套用
   史诗《奥德赛》所运用的叙事模式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话来概括就是:“用一个英雄的故事作为主线,就像一根绳子,爱穿上什么就穿上什么。” 也就是说,以一个英雄故事为主线,各类故事线索围绕着主人公生发,由此串联起各个自成单元的故事,但各个具体情节之间并没有很紧密的关系。《逃狱三王》套用了这个叙事模式,以主人公尤利西斯为叙事线索,围绕他逃狱后的经历生发出了一系列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是可以被单独拆分成独立完整的新故事。《奥德赛》在叙事技巧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利用人物行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主人公奥德修斯的行动来延续故事情节的进程。奥德塞中故事情节发生转变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主人公奥德修斯所采取的行动。不论是奥德修斯在海上战胜魔女咯尔克,并得到游历冥府的机会;还是他后来挣脱了卡吕普索岛上的束缚,努力返乡无不是又他的行动所带来的情节上的转折。而在《逃狱三王》中主人公尤利西斯也是情节发展的动力。正是由于他逃狱的行动引发了故事向新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逃狱三王》 还套用了奥德塞中的“念乡——浪游——回归”的故事模式。《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在结束特洛伊战争之后,因受到阻碍而在海上漂流浪游,但他一心念着家乡和亲人,排除千难万险最终回到了家乡与妻儿团聚。而《逃狱三王》中的主人公尤利西斯则是想要回乡挽救婚姻而策划逃狱,并在外面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同凡响的事件,最后回到家乡。非常契合这一故事模式。
  (二)、相似情节的安排
   《逃狱三王》中尤利西斯和他的同伴在湖边与三位女子一夜风流之后,德尔玛以为派特变成癞蛤蟆的噱头,戏仿了《奥德赛》中魔女咯而克将奥德修斯的同伴变成猪的故事。而逃犯们在姑娘们歌声中催生的“一夜情”后稀里糊涂弄丢了一个同伴情节的安排则与《奥德赛》中海妖塞壬们用迷人歌声迷惑海上过客使他们心智失常的情节较为相似。此外还有像吃人肉的独眼巨人波吕斐莫斯对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威胁在《逃狱三王》中则被替代为衣冠楚楚的“圣经推销员”对于主人公的残忍殴打和掠夺。 还有一个极为有意思的情节设计在于将史诗中奥德修斯和鬼魂对话的内容转化成了在黑暗的放映厅中,丢了同伴的尤利西斯和德尔玛遇上了被抓回的派特和其他一大群囚犯,三人开始用一种近乎念咒的语气说着一些互不搭界的话。在这个场景中,黑暗的放映厅和荧幕上的活动的影响构成了一种带有迷幻色彩的呓语般的背景。这与奥德修斯和鬼魂对话时幽暗空灵的背景隐隐相合,透露出一种对于电影梦幻性质的反身体认。另外,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一个行走在铁路上的盲眼老人。这个老人准确地预言了他们接下来艰难而漫长的旅程。这无疑是对于古希腊行吟诗人荷马的现代造型。这与《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从预言家忒瑞西阿斯口的预言中得知自己未来命运的情节设计也极为相似。除此之外,与《奥德赛》中主人公最后是借助女神雅典娜的帮助回到家乡、击败其他求婚者相似的是,在《逃狱三王》中主人公最后获得赦免,逃脱追捕所依靠的也是州长的帮助。这些影片中对于史诗《奥德赛》情节上的模仿,使得两者间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也为后面影片对于原有史诗的现代改写和解构打下了基础。
   (三)、同类型的人物设置
   除了在叙事模式的运用和情节安排上与《奥德赛》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影片在人物类型的设置上也与《奥德赛》较为相似。除了在上面所提到唱歌女人的设置类似于塞壬女妖,“圣经推销员”相当于奥德塞中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州长的人物设置相当于奥德塞中的雅典娜之外,还有与《奥德赛》中波塞冬功能相似的警察。影片中的警察始终追捕着尤利西斯一行人,阻挠着他们的归乡之路。这跟《奥德赛》中所设置的与奥德修斯在对立面的波塞冬一样,都是主人公完成归途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力量。
   三、对《奥德赛》史诗的解构
  
   纵观整部《奥德赛》我们可以看到有两大显著的主题贯穿着全文。一是贯穿了整个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情结。《奥德赛》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因受海神波塞冬的阻挠而迟迟不能回家,在海上漂泊十年,最终利用自己的智慧经历千难万险后回到家乡的故事。它歌颂了主人公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了英雄无所畏惧地英勇战斗和执着前行的精神。整部《奥德赛》中流露出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奥德赛》中英雄主义的重要特点,就在于英雄人物明智生命有限的前提下,依然对现实生活中的冒险充满了无尽的动力,对竞技和战斗后的荣誉充满了无尽的热情。此外另一个贯穿《奥德赛》的主题则是传统稳定的家庭关系与爱情模式。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帕涅罗帕、忒勒马科斯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家庭关系,这三者分别代表了传统家庭中英雄型父亲、贤德型母亲和勇敢型儿子的形象。 此外,奥德修斯和帕涅罗帕之间也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爱情模式。两人的爱情不是简单地由情欲网络织就而成的,而是在保留了传统婚姻的契约特性的同时还留有契约之外坚贞相守的爱情关系。
   然而在进入二十世纪,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对世界和自我产生怀疑。之前所盛行推崇的英雄主义气概被怀疑主义和犬儒主义的风潮所淹没。人类陷入存在主义的迷茫和对于自我价值的怀疑,由此带来一种浓重的英雄主义覆灭情绪。此外,由于现代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使得原先由古老父权压制和宗法制的社会制度维系的稳固家庭模式受到挑战,同时之前传统伦理也受到削弱。当这些构成稳定家庭关系和爱情模式的因素不复存在,反映在现代文艺作品上就有了《逃狱三王》这样对现代改写。《逃狱三王》以现代视角对传统史诗中的主题进行了解构。
  (一)、对英雄主义的解构
   在影片《逃狱三王》中主角尤利西斯并非是像《奥德赛》中奥德修斯那样的英雄。尤利西斯从未有过任何的英雄举动,也从未用任何英雄的标准或是行为逻辑要求过自己。尤利西斯只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普通人,他有他的私欲,也有他的弱点。他既无战无不胜的能力,也没有奋起直击的勇气。他在意的更多是金钱、利禄。在片子里并没有花很浓重的笔墨描画他对金钱利禄的汲汲追求;而是通过他对于某个特定牌子发油和他那一丝不乱的发型这样的细节来交代。尤利西斯也不掩饰他的私欲,因为他不是英雄,也不必用英雄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为了归乡便欺骗和自己拷在一起的狱友,自己有大笔的宝藏埋在家乡劝说他们和自己一起越狱。这与史诗中抑制私欲与邪恶势力斗争的英雄奥德修斯有很大的不同。在英雄的故事里,家乡和爱人是支撑他奋勇拼搏的动力,但这这部片子里支持主人公完成归向旅程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家乡的荒谬的梦。这样的改写使得片子褪了英雄主义的光彩,充斥着荒诞感。尤其在影片的结尾,还出现了一句很有意味的台词。当片中尤利西斯的妻子佩内洛普要他从水底找回失落的结婚戒指时,尤利西斯懊恼地说:“怎么可能呢?那可是一个英雄才能做的事啊!”
  (二)、对史诗中家庭模式和爱情模式的解构
   《逃狱三王》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史诗中英雄主义进行了解构,而且还对《奥德赛》中传统的家庭模式和家庭模式进行了充满荒诞感的改写。在《逃狱三王》中与《奥德赛》中的帕涅罗帕形成对比的是尤利西斯的妻子。她并非是一个对爱情忠贞的女子,而是一个现实势利的女人。她在丈夫被捕入狱后,并没有像帕涅罗帕那样忠贞不二地等着他回来。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找了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打算改嫁。后来,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潦倒地回来时,她一脸嫌恶并不愿理他,一心憧憬改嫁给有地位男人后的幸福生活。但当他发现自己的前夫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歌手,并成为州长的座上宾时,她又改了主意跟前夫和好。而他们的女儿们在初见也并不像史诗中的忒勒马科斯那样是维护家庭的重要力量。在片中那群小女孩初见尤利西斯时并不肯认他,还告诉他爸爸死了,自己的妈妈就要嫁给别人了。除此之外,在这段婚姻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尤利西斯,而是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主导着他们婚姻的进程,是分是和从不由他决定。尤利西斯相对而言处于这段婚姻关系中的弱势地位,这是一种对于传统丈夫主导型婚姻的倒置和逆转。这种角色的逆转可以说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但也充满了新的痛苦与无奈。联系起《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和稳定的家庭关系以及男性主导的婚姻模式,《逃狱三王》的改写充满了荒诞感。
   四、结语
  
   《逃狱三王》是科恩兄弟在现代的背景下,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分析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作品。科恩兄弟用现代的表现手法融合了存在主义的荒诞和虚无,对《奥德赛》进行了一次现代改写。这不仅充分证明了《奥德赛》所具有的特殊艺术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文化母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在仔细分析《逃狱三王》对于史诗《奥德赛》的现代改写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逃狱三王》对于《奥德赛》的现代改写不是一种简单地戏仿或是借古喻今,而是一种对人类发展和人生意识的拓展探索。如果说《奥德赛》对于人类价值的探索在于摆脱束缚、试图获得自由,追寻希望的努力。那么《孤独三王》则在探寻如何重塑和改变现代人虚无和世事荒诞的方法。他所探讨的是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生发的根源就在于史诗《奥德赛》。站在二十世纪回望西方文学源头的荷马史诗,我们还是能看到很多人类始终在探索思考的永恒命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家庭与爱情中的伦理意识等。尽管对于这些问题,荷马给出了他的答案。但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新变化,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也有了新的发展。我们对于这些问题也有着新的思考和探索,就像《逃狱三王》借助《奥德赛》中的母题进行现代改写一样,其所倾注的也是创作人对于这些命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古希腊】荷马,陈忠梅译,奥德塞【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德】阿克曼,朱光潜译,歌德,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3、索亚斌,对荷马史诗的现代改写——析影片《逃狱三王》【J】,当代电影,2002.5
  4、申强,西方文艺中的“奥德赛母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
  
  
作者Priscilla

《逃狱三王》对《奥德赛》 的现代改写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逃狱三王》对《奥德赛》 的现代改写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逃,改写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