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台词 > 影评 > 正文
文章正文

小时代的一些想法

影视台词 > 影评 > :小时代的一些想法是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为您精心收集,如果觉得好,请把这篇文章复制到您的博客或告诉您的朋友,以下是小时代的一些想法的正文:

  4部都完整看完了,甚至包括最后那个纪录片和相关的一些采访都一一看完了。
  
  我也是90后,虽然我本身觉得打标签是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行为,给人打标签分类本身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一个技能,因为他们会让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有一个不必经过大脑细细思考的快速定义,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快速的认知;但同时,打标签这种行为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偏见。之所以会提这个90后或者00后的标签,是因为这部电影相对于《捉妖记》、《大圣归来》等几乎符合各个阶层口味的电影来说,几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代沟和矛盾在它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那首先,我想先说它好的地方,也算是堵堵那些压根就没看过电影,但是却因为对所谓“垮掉的一代”先天性偏见或者压根就是从众心理而对其BB的人。而它的确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笑点和泪点(虽然我本身泪点就低到惨绝人寰)。
  
  第一,它赏心悦目。这是一部让人看了觉得场景、衣服、人等都符合期待甚至高于期待的片子。演员的颜值、灯光的使用、背景音乐的配合都够动人,够美。更别说整部电影的衣服、包等各种道具基本都是时尚界能够拿得出的牌子,LV,Channel,Fendi,Prada,Dior,Cartier,Kenzo等等不一而足。很多人马上会跳出来批判它拜金。对于时尚的追寻就=拜金?能够成为顶尖品牌,必然都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必然有其独特的品牌文化支撑其后,比如LV之后的宫廷文化和对于细节极度追求的工匠精神,这些东西都撑得起美这个字。相对于很多国产剧中用一些没有积淀和调性的品牌而试图撑起的low到让观众觉得尴尬的场面(我就不点名了),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诚意。
  
  第二,准确得抓住了我们的笑点、泪点甚至腐点。比如顾里在追小偷时路过名牌店时不能自抑得狂买了一大堆东西再继续追小偷,比如林萧撒娇亲昵得戳了一下严肃而格式化的Kitty说“我大姨妈不准”,比如唐宛如在试宫洺密码时带着娇羞说“试试我的生日”,甚至包括Neil对顾里喊的:姐!你到底有多少个小弟弟,还有第二部结尾跳舞的彩蛋。用夸张、反差、荒谬、双关等各种手法博得满场笑。而泪点上,姐妹之间无论经历多少都可以为彼此抛弃一切的牺牲,顾里在病中对着视频镜头的交代,在悲情和浪漫化的包裹下的,是被“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一直在洗脑强化的友情的内核,或者还有爱情(个人觉得第四部里面爱情的线很弱,可能是因为我一直不太喜欢林萧,然后柯震东又被剪了)。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在第二部到第三部的时候,大概是13或者14年吧,那个时候好像“基友”这个词也刚开始流行,总之它完全抓住了这一代的“腐点”,让人觉得应时、新鲜而搞笑,不过当太多剧开始这么做的时候,个人对于第四部中的腐点已经无感了。
  
  那就凑三条吧,最后我觉得这部电影好的地方离不开郭敬明这个人。我在初中的时候有个朋友非常迷他,甚至可以省下一个星期的饭钱区买最小说,我印象很深的是她曾经跟我说,在顾里在顾源离开之后,她对于顾里捡起顾源扔掉的鞋子抱在怀中的情节特别心疼。扯远了,总之,这个人是一个能写出吸引人的东西的作家,而在电影上,这是他的处女作,有着他鲜明的个人风格,浮夸,煽情,黑色幽默(这个在书中更明显,电影中搞笑段子还是一个接一个的),最后都会归于悲伤,真是深谙鲁迅那句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对于他这个人而言,他很聪明,从他接受的一些采访(比如,他接受过乐嘉的一个访谈)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反应和思考都很快的人,从拍电影来看,学习能力很快,也能协调各种关系(比如上海第一次封高架桥给他拍电影,比如能够协调那么多的品牌商家),智商和情商都很高。而就价值观来说,很多人批判他得作品拜金,但是还是前面那句话,你确定那些骂他拜金的人自己没有仇富心理?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坦率而真实的人,他并不是那种能够抛却物质欲望的人,他喜欢美的东西就追求,他不违法,不随意攻击他人(在这点上相对韩寒,我更喜欢他对于争议的处理),熟悉娱乐和商业的规则,是一个少有棱角的有智慧的俗世中人。说真的,对于他这个人,就我看到的,我欣赏,他把他与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处理得挺好。
  
  好勒,好的说完了,此处是分界线。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黑色的成人童话故事。
  
  首先,为什么说它童话,因为它一直在粉饰和歪曲现实。
  
  我从人物性格开始分析:核心人物顾里,我想说的是,女王顾里其实不够女王,很多人可能会说,她熬过了父亲世,她面临了母亲反目,家境巨变等等,但她的坚强更多是由骄傲撑起来的,实际是非常脆弱的。我想很多人喜欢顾里,是因为她毒舌、她强势、她几乎无所不能,很多人很喜欢一个人,其实内心都是在臆想自己是那个人。顾里内心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坚强的人,这表现在她的控制欲和在她面对自己生病的反应上,她希望能控制她身边的人,希望身边的人都听她的,甚至连林萧帮南湘进ME都不可以,而实际上控制欲越强,反而越表明她担心身边的人不需要她,她担心自己不重要,就像我们在越害怕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死死抓紧。而更让我坚定顾里是个很脆弱的人的是她面对病情的反应,一直在逃避就医,甚至在自己需要的时候都不向身边的人求助甚至狗血得用演戏来推开身边所有的人,不要告诉我这是顾里的骄傲云云,人为什么要群体生活,就是因为在面临风雨时可以求助,像马薇薇在她离婚之后立马求助心理医生,找她的朋友,像朱莉在面对病情时及时看医生,最后提前做手术来规避风险。懂得合适的求助,对身边人足够宽容,积极面对问题,这才是顾里小公主进阶到女王要学会的,可是四部了,我真的没有看到她得成长,一路骄傲傲娇到底。
  
  好,到林萧了,平凡人,有着平凡人的懦弱、小心思,但也确实有着平凡人的温暖,比如每次吵架之后都能原谅和再次付出。但是说真的,也没看到她得成长,傻白到底,“只会哭和说对不起”。所以我觉得崇光喜欢她估计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都太优秀和冰冷了,林萧比较有人味儿(牵强的解释啊啊啊,实际上也许就是郭敬明满足大家的自我意淫);而她和顾里的感情相对坚固也是因为她的柔和懦刚好能承住顾里的尖锐骄傲。
  
  南湘,心理绝对很复杂,不简单的人。家庭环境对人一定有影响,她对人其实应该看得很透,有着挣脱原来背景的莫大决心,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人,会更加冷心冷性一些。她能放弃席城,彻底离开其实就是一个表现,她对于席城有一种类似习得性无助的感觉,所以纠缠了7年,但是最后终于能够放开,这个必然也是她个人的一个升华,彻底跟过说再见,她反而是我在电影和书里面看到的成长最大的人。所以,其实我对于她在就职酒会上的放弃的选择存疑,我觉得对于她来说,感情和前途比,她会选择前途,这个是她不能放弃的光明。
  
  最后,唐宛如,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在这群人里一直扮演一个快乐小丑得角色,这也是她从中学起就建立起得身份认同,无可厚非。从电影来看,她也一直认同这种身份直到最后,说真的,周围有一个这样的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这个没有什么身份高低的区别,能够给人制造快乐,其实完全值得被感激。
  
  好,那么分析了四个女主角,就到了我吐槽的时候了。为什么4部电影,包括原着,朋友之间都可以撕逼撕得跟杀父仇人一样,然后更重要的是,转个脑袋,其中一个人遇到了事情,马上从各处狂奔赶到,接着和好如初,好像当初从来没有插过对方刀子一样。这里我想提一个被讲烂的故事,被伤过的心就跟被钉子钉过的木板一样,是有痕迹的,人都有记忆的,像南湘泼的那杯酒,像林萧用玫瑰花打的那一把,像卫海对南湘的那一吻,都不容易愈合,甚至有时候会让人心有余悸。
  
  好,退一步说,即使都能痊愈,和好如初,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那么没有理智,说开撕就开撕,说出伤人的话完全不会克制,所有的情绪都要表达得淋漓尽致方休。不要告诉我,因为亲近所以才会把真实的自己完全展现对方,拜托,一个成熟的真实的自己,难道不应该学会克制情绪和学会沟通,这才是成长吧,而不是仍然用孩子的规则和心智来玩成人的游戏。
  
  所以,电影所宣扬的友谊,我看到的是没有原则的原谅,以为不管发生了什么都可以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所以一切翻篇,重新来过;它所宣扬的成长,我更多得看到的是原地踏步,甚至是愈演愈烈,没有看到真正的反省和成长,说真的,我并不想用矫情来形容它。
  
  最后,我只能说,郭敬明理性得给心智不够成熟的他们和她们搭了一座情感和物质的乌托邦,而他们花了百来块钱买一个白日梦。双方心甘情愿,友好交易。
  
  只是,人不能一直做梦。

作者Rose和世界

小时代的一些想法由一生祝福网(www.13zhufu.com)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一生祝福网 www.13zhufu.com
本篇小时代的一些想法来自一生祝福网,更多小时,想法相关美文请浏览一生祝福网。